李耀華
內容摘要:古詩教學要明確教學目的,遵循教學原則,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并運用古詩教學策略,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反復吟誦,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生情,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
關鍵詞:以讀代講 古詩教學 有效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引領學生“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小學階段誦讀、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60篇(段)?!痹趯嶋H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要較好地實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中制定的總體目標,除了明確小學古詩詞教學的目的,遵循其教學的原則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并運用古詩教學策略,選擇最適合的教學方法。
一.激趣導入,欣然誦詩。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xiàn)。在進行古詩教學時,必須讓學生了解作者,包括詩人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家庭境況、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以及風格志向等;同時,也應讓學生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使學生能身臨其境,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走進詩人所生活的時代,達到和詩人情感上的共鳴。教師除了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的資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外,還可采用猜謎語、講故事、提問題、設懸念等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如教學李白的《贈汪倫》時,可先講述汪倫用計誠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贈汪倫》一詩的興趣。又如教學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設懸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寫了一首七絕,在詩中直接將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這位大文豪是誰呢?這首詩叫什么呢?是怎么寫的呢?再如教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可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句千古佳唱著手,激疑設趣,從而引導學生欣然誦詩。
二.自主朗讀,品讀感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惫旁妼φ坦ふ截朴新?,獨具音韻美和節(jié)奏美,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古詩的教學應真正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采用各種形式的誦讀,如集體讀、小組讀、個人讀,配音樂誦讀,運用多媒體動畫、圖片讓學生扮演詩人表演誦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積淀。當然,教師必要的朗讀指導尤為重要。(一)朗讀時盡情投入,注意讀重音的地方;(二)注意讀詩時的語調,要根據(jù)詩的情境讀出不同的語調,融入感情,有的音調要緩慢,低沉,像陸游的《示兒》,朗讀時要把詩人那種至死不忘收復失地,光復中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出來;有的則要用熱烈誠懇的音調來朗讀,如《贈汪倫》中表達的詩人李白與汪倫的深厚情誼;只有用不同的語調來讀詩,才能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三)要讀對詩詞的節(jié)奏,教師要講解一些關于節(jié)奏的知識,比如從音和意上的劃分,五言詩和七言詩朗讀的一般規(guī)律等等,當然這些也要隨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達成,相信在讀之中,學生定能對詩詞有所理解,有一定的感悟。
在教學之初,先要求學生讀時可采取自讀的形式,讓學生結合課文注釋,讀懂詩歌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小組討論,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初步理解詩意后,教師要進行范讀,請學生比較分析教師在重音、語調、語氣、感情等方面的處理與同學們的處理的差異。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也能反過來提升對詩歌的理解。
三.熟讀成誦,情感升華。在學生能準確地朗讀并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誦讀,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只要學生真正地進入角色,身臨其境,與詩中景,詩中情相融,與詩中人相通,充分地發(fā)揮主動性,就能讀出詩中語言的味道,讀出詩句的表現(xiàn)力、感染力。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例如學習《望天門山》這首詩時,在了解了詩中描寫的美景后,引導學生將與詩中景,與詩中人相通,從中感受詩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白x出感情”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對課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提高層次的,這就要求在理解的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
四.賞析誦讀,體驗詩境。詩的意境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后,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jù)詩意想象,使自己在理解詩歌意境后的朗讀,能達到變有感情朗讀為有創(chuàng)造性地朗誦,從而加深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體味出詩人賦于詩的思想感情。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的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教師要將創(chuàng)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chuàng)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
每一首古詩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鑒賞,有的放矢,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文廟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