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 ? 要】當今信息社會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用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在課堂應用了多媒體教學,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體,使之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而不是讓多媒體成為擺設,這是一個應該深入探討的話題,另外多媒體教學有利也有弊,如何趨利避害也將成為重要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 多媒體?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050
語文,顧名思義是語言和文字,老師需要教授給學生中外各國、由古至今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并且使學生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擁有思維能力、具有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最后做到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當語文學科與多媒體結合到一起時,需要合理應用,發(fā)揮多媒體的最佳效用。
一、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氣氛
多媒體教學一改往日的單純依靠教材的模式,利用了現代化的工具,使課堂與時代接軌。特別是在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喜歡關注新鮮事物,現代化的課堂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畫面可以激發(fā)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接收。
(二)輔助教學,增進理解
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一些難點,例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對于文字描繪出的世界很難進行想象,傳統課堂上只能依靠老師的語言描述,而現在多媒體就可以發(fā)揮它的作用,用圖片、視頻等載體,全方位的為學生們展示書中的場景,不管是寶島臺灣的日月潭,還是新疆的葡萄溝,不管是廬山瀑布,還是大漠孤煙,都可以清晰地展現在同學們眼前;不管是七月的天山,還是深冬的小興安嶺,都可以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借助了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從聲、色、形等方面增強同學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給同學們展現出的場景更能為學生開闊眼界、激發(fā)學生想象力,也激發(fā)起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自豪之情。
當然多媒體教學起到的是輔助作用,老師要在多媒體展現場景的同時,用自身高超的語言藝術吸引學生,深化文章內涵。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老師在課前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圓明園的復原圖,并且介紹一下當時的圓明園是如何的規(guī)模宏大和珍藏了無數的瑰寶,先引起同學們對這座皇家園林的遐想,這時再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一個小片段,并接入課本內容,講述這樣一座世界頂級的園林是如何被八國聯軍所毀滅。借助多媒體展示被毀后的圓明園,用圖片、視頻直觀的展示圓明園如今的斷壁殘垣,這樣的蕭瑟景象與當初的奢華作出對比,更清晰地表達出這樣的行為給我們國家?guī)砹司薮蟮膿p失,進而講述相關的史實,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情感,將文本內容的主題深化,這里借助了多媒體更好地讓學生們將圓明園被毀前后作出對比,加深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
(三)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語文最重要的就是聽說讀寫這四項基本能力,借助多媒體工具可以兼顧幾項能力的發(fā)展。聽、說這兩項側重于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模擬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語言情景,考查學生的隨機應變與口語能力,說話的內容怎樣因人而變、因時而變;讀,側重于朗讀技巧,多媒體可以為學生的朗讀配樂,鍛煉學生怎樣與背景樂配合,怎樣有感情地朗讀,怎樣才能用感情感染聽眾;寫,指寫作能力,從前傳統的寫作課是由老師布置題目并講解寫作要求、技巧后就開始寫作,這樣的方式下,學生們的文章總是會缺少情感,只有干巴巴的文字,這樣的文章無法在考場上取得高分,在多媒體普及應用的環(huán)境下,寫作課可以變得更有趣,比如在課前為學生們放一個電影或紀錄片的片段,吸引學生的興趣,看完視頻后,讓同學們談談內心的感悟,或者有怎樣的暢想,讓學生們互相交流暢所欲言,經過討論后再引入寫作課的正題,這時學生們都有自己想要寫下的內容,并且都注入了自身的感悟,一篇有內容有感情的優(yōu)秀作文就可以創(chuàng)作出來了。
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誤區(qū)與引導策略
(一)誤把多媒體當作主導
教學過程既包括老師的教,也離不開學生的學,在教的過程中自然是老師占據主導,但經過一些調查發(fā)現,某些老師將多媒體放在了主導教學地位,一節(jié)課大部分時間都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課件,這樣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課本知識需要有老師進行詳細的拆分講解才能消化,而老師一味的使用多媒體,會讓學生們陷入對知識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另外,在給低年級學生講解漢字時,使用傳統的板書的效果也更好一些,可以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漢字的組成結構以及書寫的筆畫順序。老師在教學時要將自身主講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關系擺正,在備課階段可以借助多媒體構建一個講課的大綱,借助大綱進行具體內容的填充,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學習進度與階段特征;另外,不能過度依賴多媒體,在可以用語言描述時盡量用語言和文字,畢竟語文課不是信息技術課,要讓學生們認識到文字的魅力所在。
(二)機械化操作缺乏“人情味”
誠然,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中,使用電子技術將大部分知識都轉移到了大屏幕上,可以加快教學速度,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師生間的交流,使課堂缺乏人情味。
真正的人性化課堂應當是老師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隨時調整教學進度與調節(jié)課堂氣氛,使整節(jié)課張弛有度,而不是按照預先定好的教案一步不錯。另外,老師還要考慮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進入文章人物的情感中,深入領會文本內容,這都是機械的技術無法取代的。
(三)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強調了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多媒體教學固然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情景教學新模式,但是卻是單向的知識傳授過程,忽略了學生應當參與教學過程。
老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準備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根據學生的反饋給出解決措施,學生們的主動參與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并且提高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認識到語文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們的心智更加成熟,自主建構起自己的知識框架,課堂小活動也可以使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三、結束語
多媒體教學是今后的教學主流,要正確的運用它,趨利避害,使之發(fā)揮出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氣氛的優(yōu)點,還要使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使課堂既有現代化也不失人情化。有了多媒體的技術輔助,加以老師們的正確運用,相信可以建設一個和諧、多彩的現代化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