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珍
【摘 ? ?要】體驗式教學是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上提出來的,隨著新課標改革深入實施,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睞,有助于強化學生自主意識,豐富情感體驗,提升學習效率。語文作為小學階段三大基礎學科之一,是所有學科學習的基礎。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本文重點分析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構建體驗式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體驗式課堂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3.170
多年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一直不容樂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占據(jù)著核心地位,以知識為中心,講授法為主的教學現(xiàn)象一直存在,學生完全被動學習,機械式知識記憶偏離了根本教學目的,與新課標改革教學理念相違背,使課堂呈繁瑣、片面、低效狀態(tài),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此背景下,體驗式教學為課堂帶來了一線生機,重復課堂新的生命活力。體驗式課堂通過移情作用,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形成主觀感受,且在情感體驗加深和遷移中陶冶情操,培養(yǎng)能力。強調對學生積極情緒的調動和興趣的培養(yǎng),在主觀意識的驅使下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觀察生活現(xiàn)象,體驗生活,豐富知識體系,將語言訓練與智力發(fā)展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以下重點分析體驗式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體驗式課堂的教學特點
其一,親歷性。親歷性是體驗式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強調通過直接實際活動,促進學生個體的親身體驗,在體驗中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揣摩、感悟,體會文本情感,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將學習感受內化為自身情感的一部分。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相比,體驗式課堂能夠平衡認知、情感、理性、感性、個體和整體之間的關系,以學生學習思維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性感的、整體的把握。其二,啟發(fā)性。體驗式課堂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體驗,符合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學習認知基礎。要求教師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能力,按照其特有的成長軌跡,通過教學問題,啟發(fā)學生思維發(fā)展,不斷獲得成長。其三,靈活性。靈活性是體驗式課堂應有的另一個特點,主要強調體驗過程的靈活多變,方式方法不拘一格。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體驗包括作文、閱讀、聽力、口語等各個領域,此外,還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需求,強化不同方向的體驗。如低年級學生以情感體驗為主,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過渡到理性體驗、思維體驗。換句話說,體驗式課堂是一種動態(tài)化課堂,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學習體驗。其四,個體性針對學生而言,不同學生成長經(jīng)歷、思維方式、情感發(fā)展、認知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在同一課堂中所獲得的學習感受也不同,這是個體性突出的關鍵表現(xiàn)。在體驗式課堂中,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自我發(fā)展,做到因材施教。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要求
(一)統(tǒng)一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
語文課程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大特性。其中工具性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聽、說、讀、寫促進學生“雙基”的實現(xiàn),強化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文性是指通過語文教學提升學生品格、個性,豐富精神世界,提高學生情商。語文是以語言為載體、以言語為形式、以人文為內容,是人在社會活動中生成的一種知識、技能、品質和修養(yǎng)等因素構成的多元統(tǒng)一的也理結構,因此,體驗之中也有生命的存在。體驗式課堂必須正確處理好人文性與工具性之間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多讀、多寫、多練、多體驗,提高學生語文實際運用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二)統(tǒng)一教學因子的主體性和全面性
新課標教學改革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體驗式課堂的主體。同樣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需要學生個體在直接或間接的親歷活動中與外界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因此,體驗式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將學生主體地位落到實處,同時又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將學生被動學習內化為滿足自身發(fā)展需要的主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充當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做學生成長體驗的陪伴者。
(三)統(tǒng)一教學格局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新性
現(xiàn)代社會,創(chuàng)新是主流元素,是各個領域發(fā)展的不懈追求。同樣教育教學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在開放的學習空間中讓學生去“異想天開”,放飛想象的翅膀,鍵煉創(chuàng)新的能力。比如引導學生進行自由體驗感悟,在家庭中、學校中、大自然中、社會活動中等,幫助學生收獲知識并豐富感受。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科技館或其他科普基地進行實踐體驗與感受,感悟創(chuàng)新的奧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的興趣,深入了解科技創(chuàng)新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在體驗中提高素質,培養(yǎ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
三、體驗式課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個性體驗產(chǎn)生
和諧寬松的氛圍、親切融洽的教育環(huán)境是學生個性體驗產(chǎn)生的前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思考如何在有效的氛圍中使學生心情愉悅、思維活躍、積極主動,促進語文情感發(fā)展。當然,首要前提是尊重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力量獲取知識,感受探究過程,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或者通過講相關故事,示范朗讀,分角色表演,情景朗讀等方式渲染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個體體驗產(chǎn)生。以《贈劉景文》一課教學為例,“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睘榱俗寣W生更好地領悟詩中所體現(xiàn)的意境,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古詩中真實的意境,在課前通過網(wǎng)絡資料搜集與整理,對視頻、圖片等資料進行課件制作,將圖片和視頻材料呈現(xiàn)給學生。展示“荷盡菊殘”的景象,荷花莖葉枯敗,獨立疏籬的殘菊,雖然一番破敗之象,卻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風傲霜,詩人借此告訴好友即使一時落魄,也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jié),并且后文還通過“橙黃橘綠”對友人進行勉勵,鼓勵其不要意志消沉,堅信光明的到來。結合意境進行古詩分析,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強化教學效果。
(二)優(yōu)化教學問題設計,強化學生知識探究體驗
問題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元素,可以貫穿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啟迪思維,在問題思考與解決中強化知識探究體驗。很多教師向來注重援疑質理,喜歡借助問題將學生帶進課本,借著問題將學生從課本帶入生活,體驗積累并沉淀知識。在體驗式課堂上,問題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平衡難易程度,既包括理性分析也涉及整體感性把握;問題內容要具有開放性,涉及技能、方法、價值觀等領域;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進行感悟,明確探究方向,達到思有所得。比如學習《父親,樹林和鳥》一課時,文章結尾提到“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苯處熆梢韵驅W生發(fā)問“作者為什么慶幸自己的父親不是獵人?”該問題既具有開放性又具有啟發(fā)性,能夠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有學生答道:正因為父親不是獵人,才會在樹林里欣賞到小鳥的活力;還有的同學回答道:父親用自己實際行動保護了鳥類,是鳥的保護神,說明父親熱愛自然,尊重萬物,是個有愛心的人。之后,鼓勵學生思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充當著‘獵人’的角色呢?”從課文拓展到自我和社會,從智育向德育方向發(fā)展,促進知識實踐應用的同時,強化學生社會責任感,提升環(huán)境保護意識,培養(yǎng)生命觀念。
(三)重視朗讀教學,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是一種有聲閱讀,能夠有效促進朗讀者的情感融入,促進情感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示范朗讀或通過多媒體等課件,聲情并茂的范讀文章,讓學生在美讀中激發(fā)興趣,在美讀中感悟生活,在美讀中陶冶情操,加深對文章的領悟與理解。之后,鼓勵學生自主誦讀,在誦讀中進入文本情境,掌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文本、體驗經(jīng)歷文本,受到情感的渲染,完成個性體驗與整體感知,喚起學生與作者思想上的共鳴。比如學習《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課時,讓學生帶有感情色彩地朗讀,邊讀邊體會作者的心情,其感受這位“失去父親的孩子”對和平的渴望。對其中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的句子進行反復朗讀,像“孩子,等爸爸回來,我一定送你一頂‘藍盔’……現(xiàn)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彼{盔仍是那頂藍盔,孩子的爸爸卻再也無法站在自己面前,因為戰(zhàn)爭的殘酷,因為和平的缺失讓家庭不再圓滿。從中讀出爸爸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光榮,同時也認識到現(xiàn)在和平到來的不易,珍惜當下生活,強化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生命價值的思考。
總之,體驗式課堂關注的是教學過程和情感體驗,通過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過程,強化學生對學習文本的感受,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分析了體驗式課堂教學特點和要求,并從營造寬松教學氛圍,優(yōu)化教學問題設計,重視朗讀教學三方面闡述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體驗過程,有利于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麗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的課堂模式構建——以“頂碗少年”教學內容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1):151-152.
[2]黃遠香.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09):16-19.
[3]馮敏.開展體驗式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生成[J].基礎教育論壇,2018(22):30-31.
[4]公丕范.淺談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23):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