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 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最直觀的呈現(xiàn)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實現(xiàn)教與學的位置互換,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非常適合語文學科的教學實踐,因此本文中我將以小學語文作為探究科目談談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日常教學? 翻轉課堂? 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92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學理念的出現(xiàn),我們在各學科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和教學模式的實踐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表現(xiàn),尤其是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帶來了教師對課堂教與學關系的重新定位。因為,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下,教師理所當然的占據(jù)著課堂的絕對主導,學生往往成為課堂知識的接受者和考試的工具,這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各學科知識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是一個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因為課堂學習過程中大量的知識涌入,課下擠壓在一起的作業(yè),無盡的分數(shù)排名等反而讓學生容易失去目標,體會不到知識學習的樂趣感和滿足感。而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雖然我們不能徹底的改變考試制度,但能從考察的具體方面對于考試進行綜合性的改革,同時重點針對教與學的過程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重新定義教與學的位置關系,讓教師和學生在知識傳輸?shù)倪^程中形成一種相互配合,相互合作,良性互動的關系,而不僅僅是上下級的知識輸出和接收關系,而本文中我所探究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基于以上所述的素質教育教學理念和目標所形成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所謂翻轉課堂,從我的理解來看,就是在遵循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將教與學的位置進行互換,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據(jù)主動的位置。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翻轉課堂是一種非常適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因為,從學科特性來看,語文作為一門感性思維占主導的學科,知識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作為最終目標,而感性思維的建立最基礎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尤其是文學的部分需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性,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能體會、能表達。從小學階段的學生培養(yǎng)總目標來看,在系統(tǒng)性教育的初期,我們更加需要在興趣和動力方面給學生打好基礎,尤其是讓學生建立起對于文學探究、對于藝術表達的興趣和動力,從而在培養(yǎng)學生文學思維和語言審美情趣的基礎上,進一步為未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積蓄后備力量。而本文中,我就針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展開探究,談談如何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
一、課前精心準備教學內容和模式,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
對于翻轉課堂來說,教師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導,但相對于初高中生來說,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弱,思維轉換較慢,所以在教學之前教師要精心準備好引導的內容,確定引導的步驟,從而最快速的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首先,在備課過程我們要注重內容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統(tǒng)一。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剛剛開始接觸正式的文學和語言內容的學習,所以在思維和知識儲備方面都還停留在“門外”,作為教師來說,我們要想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思維和行為上的主動,就必須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在內容制定過程中,我們可以從語言方面體現(xiàn)語文的實用性,從文學方面體現(xiàn)語文的趣味性,如漢字讓學生會記錄生活、寫信、閱讀有趣的小故事等;文學讓學生了解世界、懂得道理等等。通過備課中體現(xiàn)語文的這兩種特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一開始就能夠集中注意力,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
其次,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圍繞“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展開課堂教學互動模式的探討。翻轉課堂只是一個總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框架,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翻轉”的模式。所以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結合小學生活潑好動、表現(xiàn)力強的性格特點,結合語文知識學習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特點,去制定探究、討論為主的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fā)散思維。
二、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重新定位教學關系
小學階段的教學,即使是語文學科,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但也會由于小學生思維尚且發(fā)育不完全的特點,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重。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更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重新定位教與學的位置,從而逐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小組探究的形式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對于語文教學來說,知識教學載體就是文章,所以分析和感悟文章內容情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技能,而在課堂“翻轉”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小組探究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在文章分析過程中敢于表達,敢于分享,達到挖掘學生潛力的目的。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營造平等的教學氛圍,給予學生一定的思維自由。小學生本身想象力豐富,所以在文學性內容閱讀方面,情感的發(fā)散度較高,但由于缺乏方法,理解和感悟偶爾出現(xiàn)方向偏差,此時,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一言定成敗”,而是要做到諄諄教導,潛移默化的引導和糾正。
三、課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課余時間較多,而語文則是一個需要知識長期積累的學科。所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我們也可以將其延伸到課下,通過課后結合實踐的探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對于課后的探究,我們要讓學生有目的性。因為新課標規(guī)定下,對于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要求有進一步的增加,所以需要學生在課后針對課內外的文章進行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的感悟。這些感悟可以作為第二天上課之前的讀后感分享,一步步拓展學生的文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其次,課后探究,我們不一定僅僅是局限于課本內容,還可以是完全的課外實踐內容。如讓學生在課下主動閱讀一本文學讀物,然后在既定的時間內讀完,然后形成讀后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習慣于脫離他人獨立思考,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興趣。
總之,在我看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僅僅是一個大的教學概念框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根據(jù)所教授學科的特點,所以教授學生的特點,具體的制定教學模式。而最終的目的是通過翻轉課堂實現(xiàn)教與學位置的正確定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