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立
摘 要:教師在田徑運動訓練上通常采用低訓練強度、高訓練量的方式,這使得學生的潛能無法充分發(fā)揮出來。如何有效改進訓練強度與訓練量,有效把控合理的訓練方式,是每一位初中體育教師面臨的課題。本文分析了初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的影響因素,進一步總結(jié)了科學安排田徑訓練強度的方法。
關(guān)鍵詞:體育教學;田徑訓練;訓練強度;因材施教
世界體育強國都非常重視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和田徑運動員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田徑運動人才,必須重視培養(yǎng)初中生的田徑潛力?,F(xiàn)行教學中,教師在田徑運動訓練上通常采用低訓練強度、高訓練量的方式,這使得學生的潛能無法充分發(fā)揮出來。如何有效改進訓練強度與訓練量,有效把控合理的訓練方式,是每一位初中體育教師面臨的課題。
一、田徑運動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關(guān)系
田徑是體育運動的基石,通過訓練可以充分挖掘運動員的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讓學生不斷的突破自身的極限。
什么是田徑訓練強度呢?這主要指運動員的爆發(fā)力,比如運動員奔跑的速度,而訓練量則是指運動員完成運動所需要的時間或者距離。簡單來說,訓練強度是單位時間或者距離內(nèi)可以觀測到的,而訓練量必須觀測一個較長時間或者距離才能了解。假如某教師為了讓學生提高長跑能力,就天天讓學生完成跑1000米,并要求家長或者班主任能監(jiān)督并做記錄,這樣堅持一個月,這期間的訓練量是比較大的,但是訓練強度往往因為沒有具體要求而難以達到一定程度,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有些學生真正在1000米比賽后感到非常累、而且是從未有過的非常累的原因。
從理論上看,如果訓練強度不高,要達到相同的訓練效果,就能提高訓練量。如果類似長跑之類的項目,其訓練強度當然不可能與短跑相……但是如果在中長跑訓練中學生一直保持較低的訓練強度與較高的訓練量,他就極難突破自我的極限。而在百米短跑類項目中,如果訓練強度沒有達到一定程度,即使有很大的訓練量,效果也不會理想。當然如果一直采取強度大、訓練量低的訓練,也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壓抑感,不利他們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狀況與運動項目的特點來合理安排訓練才是理性與科學的。
二、影響初中生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主要因素
田徑運動項目是初中體育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初中生根據(jù)教師制定的合理訓練強度和訓練量進行田徑訓練,可以磨練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初中體育教學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幾點。
1.家庭因素
盡管我國的教育體制在不斷推向素質(zhì)化、生本化,但是應試教育依然是主旋律,這樣家長就會忽視體育訓練,當然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田徑素質(zhì)的提高。隨著體育中考的重要性日益體現(xiàn),家長也開始重視孩子的田徑訓練,但是這種重視還是圍繞著成績,而不是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功利性比較強,一曝十寒,比如中考結(jié)束,家庭與學校往往把全部精力用于引導學生提高語數(shù)類學科的成績,這樣往往使原來的田徑水平很快下滑。
2.教師因素。初中體育教師是學生田徑訓練的專業(yè)指導者,理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但在現(xiàn)實中,教師還需要負責球類等其它門類的訓練,有時為了組織學生參加某一球類比賽,他們的田徑訓練會被忽視。教師將田徑訓練落實到學生體育水平與身體素質(zhì)訓練的基礎(chǔ)位置,從心底重視田徑,真正開展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研究,這將對學生今后的成長非常有利。
3.社會因素
田徑是我國體育運動的弱項,盡管近年來在一些項目上有所突破,但由于從社會層面看,對田徑重視程度不足,對訓練方式、訓練規(guī)范也缺少研究,對運動員的訓練要求一直難以有效把握,這就影響了學生訓練的效果。
三、初中生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的有效控制
1.樹立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真正重視田徑項目
不同的體育訓練項目之間的訓練功能往往不一致,這就導致了體育教師在不同訓練項目中片面化地訓練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現(xiàn)象。而事實上,不同項目之間還是有其共同能力機制的,比如訓練跳遠對于學生提高籃球的彈跳力是非常有利的。正因為如此,科學規(guī)劃各類訓練是有效帶動學生田徑訓練能力提高的不二法門。
完善的田徑教學訓練體系是制定科學合理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保證,體育教師要與學校的有關(guān)部門共同研究,建立學校的田徑訓練制度。通過規(guī)章制度確定田徑訓練的內(nèi)容,保證體育課的上課的時間。體育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身體成長情況制定系統(tǒng)的田徑訓練方案,方案要組織學校各相關(guān)部門的負責人進行討論修改。方案通過后,學校要對其具體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保證學生田徑訓練的效果。
2.考察訓練效果,有機地平衡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是保證訓練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但是要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身體健康發(fā)展,就必須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體育教師要將專項訓練和普通訓練有效的結(jié)合在一起,既要有效訓練初中生在田徑運動中具備更高的速度、力量和爆發(fā)力,又要避免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過大,讓學生過度疲勞,造成身體傷害。體育教師還要保證訓練量在學生身體素質(zhì)能夠接受的范圍內(nèi),將日常的田徑訓練與體育考試的各項標準結(jié)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田徑訓練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
3.落實以生為本思想,重視因材施教的訓練方式
因為遺傳因素等各種外在原因的影響,學生身體素質(zhì)不同,在田徑運動上面的表現(xiàn)必定存在差異。所以體育教師在進行田徑訓練時也不能生搬硬套,完全按照訓練制度進行訓練。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身體情況,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強度和訓練量,讓不同身體素質(zhì)的學生按照差異化的訓練標準進行訓練。學生在不同層次的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要求下,根據(jù)自身的狀況進行訓練,就能不斷提高自身運動水平和運動能力,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對于那些具備運動潛力的學生,教師也要尊重其個性化發(fā)展的要求,在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內(nèi),適當提高訓練強度和訓練量,提高學生的耐力和爆發(fā)力,為田徑運動后備人才的輸送作出應有的貢獻。
總而言之,訓練強度和訓練量就象一個人的左右手,是必須綜合考慮與協(xié)作起作用的兩個方面。體育教師只有平衡訓練強度和訓練量之間的關(guān)系,根據(jù)學生身體生長發(fā)育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設計與學生身體狀況相適應的訓練內(nèi)容,才能通過田徑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促進當代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見.淺談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J].亞太教育,2016(13):47.
[2]劉道彪.論如何做好初中體育田徑訓練[J].新課程:中學,20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