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清
摘 要:通過了對作文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在新課標要求對作文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筆者認為有效的收集素材、真實而創(chuàng)意地表達和作文評價的對話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寫好作文,走進作文殿堂的必經(jīng)之路。三者的相輔相成,是寫好作文的秘訣。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現(xiàn)狀;有效的收集素材 真實;創(chuàng)意地表達;評價的對話
在中學語文的課堂上,作文教學始終無法形成體系。大部分的教師在作文課上,一般是以寫作文為主,對學生的作文指導更多地是從如何進行布局謀篇,把握材料主旨、命題、建議學生背作文素材這幾個角度開展的,這些方面在作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筆者看來,我們的很多教師都忽略了如何教學生有效地收集素材,和如何教學生對作文素材的真實而創(chuàng)意表達這兩個方面。.筆者認為,這幾方面是走進優(yōu)秀和創(chuàng)新作文的法寶。因此,在新課標要求對作文教學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筆者提出了自己對新作文教學的構(gòu)想,希望能對教師和學生有一些啟發(fā),幫助我們共同走進作文的殿堂。
豐富的材料是我們進行作文的基礎(chǔ),是進行真實而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源泉,同時是一篇文章的主體。因此我們有必要明確材料的重要性和重視有效的進行材料收集。那么我們?nèi)绾螕碛胸S富的材料,第一要細心觀察和體驗生活。正如我們的的人民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①”。因此我們只有對生活多留出一份心,對生活多一份敏銳的觀察與思考,才能讓我們胸中有有材料,筆下有話寫。第二是個人平時的閱讀積累。大量的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同時為我們的寫作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有時候,教師還會制定某些優(yōu)秀典型的作文素材讓學生閱讀,這也是對作文材料的一種收集方法。其實在新語文的課標下,我們強調(diào)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相結(jié)合,對我們來說,為我們的作文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我們學過課文、古詩詞等都可以成為我們作文的好素材。第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的分享。同學之間的交流對我們拓展寫作思路是非常有用的。大家相互分享的過程,也是一個材料收集變得逐漸豐富的過程。
真實而創(chuàng)意的表達是我們作文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葉圣陶先生也講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在語文課標下,對我們的寫作要求也是強調(diào)“真切體驗,真實的表達”。真實就是來自于我們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對事物、問題和材料的有感而發(fā)和思考。我們所說的創(chuàng)意的表達肯定是在真情實感的基礎(chǔ)上的闡述。《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這塊也給予了建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②。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也要求“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③”。經(jīng)過適當?shù)膭?chuàng)意表達,我們的材料就融入到我們的作文當中,成為我們表達思想和情感觀點態(tài)度的途徑和依據(jù)。那么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首先要選用你自己有深刻體會的素材,這樣才可能從你的文字中體會到你的想法;其次,要對素材進行創(chuàng)意地表達,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將素材的故事和人物還原到具體的情境中,通過畫面的具體描寫,細節(jié)描寫,片段描寫,捕捉自己感觸深刻的視角,融進自己的觀點,這樣素材就內(nèi)化到你的觀點當中了,給人的感覺就會更加真實和說理透徹。在我們的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在這方面的意識。
我們要重視的是作文評價的對話④的重要性。我們新語文課標下要求學生“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jié)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⑤”這改變了教師獨攬作文修改的大權(quán),可以減輕教師批改作文的負擔;同時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作文的評價機制,幫助他們更好地寫好作文。那么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展開這種作文評價的相互對話呢。首先教師要教會給學生評價作文的方法,如作文評價的標準,最好是具體的標準和整體的標準相結(jié)合。剛開始,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lǐng)下,一起為例文修改,等學生熟悉了這樣修改作文的方法,熟悉了評價的標準,那么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jù)作文評價的標準修改自己的作文,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文與評價標準里面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為下次的作文提供借鑒。其次,為了增進同學之間的作文對話,可以采用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學生的作文展開互評,采用評價疊加的方式記錄每個同學的評價。通過學生互評的方式,加深了學生之間作文的交流,學生在相互修改作文中,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借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筆者覺得在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寫作過程和寫作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寫好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新課標的背景下,在新作文教學的改革的潮流中,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材料收集、如何進行作文的真實而創(chuàng)意的表達和學會進行作文評價的對話更是學生走進作文殿堂的重要途徑。
注釋和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李衛(wèi)東.作文批改:基于作文標準的評價與對話[J].中學語文教育,2010.11:35-37.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劉丹.作文批改:從獨白走向?qū)υ抂J].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1期.
[7]顧振彪.關(guān)于新課標中作文教學目標的對話[J].語文建設(shè),2002年第6期:9-11.
[8]劉丹.作文批改:從獨白走向?qū)υ抂J].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第11期.
[9]史軍梅.真實深刻讓作文展翅高翔——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年文學家,2005年5月.
[10]鄭國民《語文課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
[11]王榮生《新課標與“語文教學內(nèi)容”》[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作者單位:北海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