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花
摘 要: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實際上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學生是課堂上的主人,他們在自主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受到認知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影響,很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教師和學生都應正視這種現(xiàn)象,將其作為一種具有寶貴價值的課程資源進行利用。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錯誤資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誘導錯誤來提高學生辨析能力,借助自主“糾錯”來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品質,促使正確錯誤觀的形成,還可以利用記錄錯誤來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變廢為寶,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錯誤資源;有效利用
引言
新課程改革之后的數(shù)學課堂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會說錯話,做錯事?!罢_,有可能是一種模仿”,“錯誤,卻是一種經(jīng)歷”。學生的錯誤是一種真實存在的、有價值的課程資源,如何讓錯誤資源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呢?這是廣大教師需要探索研究的一個新課題。小學數(shù)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在學習中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巧用這些錯誤資源,會讓課堂充滿活力,充滿靈性。
1 誘導錯誤,提高學生辨析能力
課堂教學中應善于恰當設置一些“陷阱”,甚至誘導學生“犯錯”,使其“上當”,當他們落入“陷阱”而還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時,讓他們通過探尋,通過正誤辨析,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從錯誤中猛醒過來,吸取教訓,往往能收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由于高度的情感反差,隨著明顯的正誤對照,自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例題出示后學生通過讀題找出信息。我問:“同學們,你們會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嗎?”同學們大聲說:“會。”甚至有的同學說:“這還不簡單?”不一會兒,出現(xiàn)了三種解決方法:①100÷5=20(棵);②100÷5=20,20+1=21(棵);③100÷5=20,20+2=22(棵)。一道題三種解決方法,到底哪種方法對呢?我沒有評判,而是讓學生畫圖驗證(選取100m中的一段),并填寫匯總表格。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的規(guī)律:棵數(shù)=間隔數(shù)+1。很快判斷出三種方法中第二種方法是正確的,其他兩種方法出錯的原因也很清楚地解釋出來。通過正誤辨析教學效果遠比教師自己費時費力去講解,去驗證效果要好,學生也樂于接受,記憶也會更深刻。
2 自主“糾錯”,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品質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是無法絕對避免的,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學生的錯誤,應該具備容錯的氣度,學會換位思考,能夠以學生的視角去看待這些錯誤,要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尊重他們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或橫加制止,讓他們自己去糾正錯誤,實現(xiàn)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2]。但是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是關注那些正確的答案,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選擇忽略的態(tài)度,或者認為這只是個別學生的錯誤想法,不應該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去分析解決,再或者是學生所進行的回答,教師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對錯誤不作處理的做法都是不應該的,因為學生的反饋信息沒有得到明確的回復,心中的疑惑始終存在,時間久了,問題越積累越多,嚴重影響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應該關注下學生的錯誤,可以采取“只看不改”的方法應對,在看完學生的回答后指出存在幾處錯誤,然后引導他們去自主查錯、糾錯,這樣就可以有效鍛煉提高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重組整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品質,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4]。
3 巧用錯誤,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錯誤觀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犯錯不可怕,關鍵是要改變教師對錯誤的態(tài)度,改變課堂教學追求的“對答如流”“滴水不漏”,稍有閃失便自責不已的心態(tài)。改變認為在課堂上用寶貴的時間來處理個別學生的錯誤,浪費了課堂時間的觀念[3]。同時也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錯誤觀。很多學生認為犯錯誤是件很丟人的事情,所以想方設法地避免錯誤,往往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學生沒有因為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慢慢地就會坦然面對錯誤,進而主動分析錯誤原因,并改正錯誤,這對學生的學習進步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4 記錄錯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了錯誤了以后,也不能就不引起思想重視了,否則下次還有可能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記錄錯誤,反思錯誤,進而做到避免錯誤。我每學期都要求學生準備一本較厚的筆記本,把平時作業(yè)及考試中做錯的典型性錯誤找出來,在摘錄整理的同時認真分析,尋找問題的癥結。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1)錯誤原形;(2)分析原因;(3)標明解題的正確方法(最好有完整的分析過程);(4)提出改進的措施[4]。學生記錄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反思的過程,這樣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水平會快速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錯誤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必然產(chǎn)物,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該珍視并有效利用。在錯誤資源中挖掘各種可生長點,讓學生在錯誤中發(fā)展成長。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實現(xiàn)高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道群.課堂因錯誤而精彩——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利用錯誤資源[J].速讀旬刊,2016(04):55-56.
[2]錢惠維.淺談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對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3):105.
[3]魏敏 . 小學數(shù)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5(11):22-23.
[4]趙俊琴 . 論小學數(shù)學課堂錯誤資源有效利用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