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忠
【摘 要】文章主要以人本管理導入圖書館管理工作之探索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人本管理導入圖書館管理的重要意義為主要依據(jù),從轉變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加強管理機制健全力度、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加強館員的綜合素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推動良好關系的構建、積極和讀者溝通、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圖書館管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人本管理;圖書館;管理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1-0231-02
0 引言
對于圖書館管理工作來講,加強人本管理導入十分重要,其是提高圖書館管理工作質量的基礎,也是滿足讀者實際需求的關鍵。為此,相關部門需給予人本管理導入高度重視,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促使其存在的價值與效用充分發(fā)揮出來,為我國圖書館管理工作效率上升到新高度做鋪墊。本文主要探索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導入人本管理的意義和方法。
1 人本管理的含義
所謂人本管理指的是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模式,是把工作人員當作重要資源,充分發(fā)揮員工的興趣、愛好及個人能力等長處為其安排恰當?shù)墓ぷ鳎趯嶋H工作中,還需對員工的發(fā)展與成長進行全面考慮,通過以有效的管理方式為向導,樹立健全的人本資源開發(fā)方案,構建企業(yè)文化環(huán)境,實現(xiàn)人盡其才的目標。
在人本管理中,人為活動重心、管理對象,還是一種資源。管理人員通過全面了解人性,深挖每個工作人員的潛能與長處,進而服務大局。人本管理的主要特點就是將人當作管理方法,在管理中著重凸顯人的地位與價值,人變成服務主體,尊重個人,調動工作積極性,讓所有工作人員服務同一個目標。
圖書館內有諸多信息資料,越來越多科研人員與學生進入圖書館獲取資料。圖書館無論是服務對象還是管理對象都要以人為主,為此,其管理方式同圖書館的性能發(fā)揮有密切的聯(lián)系。
2 人本管理導入圖書館管理工作的現(xiàn)實意義
(1)導入人本管理思想,有利于加強工作人員的歸屬感與責任意識。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導致圖書館內部員工工作行為一向被動,聽領導安排,完成相關任務,員工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強。人本管理的本質就是讓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產生歸屬感,意識到自身為圖書館的組成部分;管理手段也漸漸變成民主管理,讓所有員工都參加到圖書館發(fā)展中去。
(2)相比于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更加高效、更加新穎。人本管理理念為圖書館=價值觀與管理理念的展現(xiàn)與提煉,其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的落實程度,對圖書館內部管理行為的展現(xiàn)與發(fā)展目標的樹立帶來了巨大影響。時代的進步促使圖書館變換管理模式,轉變管理觀念,將管理主體從之前的圖書資料與規(guī)章機制等轉變到讀者與工作人員的身上來,重視讀者至上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工作目標具有更強的針對性,進而有助于圖書館事業(yè)長足發(fā)展。
(3)人本管理有利于實現(xiàn)圖書館人力資源合理配置。人本管理的重心是個人,其中包含學歷水平、業(yè)務能力、專業(yè)優(yōu)勢等多個方面。在圖書館這個人才濟濟的地方,若是不能充分挖掘人才優(yōu)勢且科學應用,將會致使人力資源浪費掉。人本管理理念為圖書館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基點,若想轉變以往人力資源管理方式,需將人本管理思想切實地融入其中,掌握在管理中人的重要性,依據(jù)圖書館的實際需求有針對地選擇人才,有方案地培育人才,加強員工的綜合素養(yǎng),健全員工知識體系,且全面發(fā)揮人才的實效性,進而實現(xiàn)圖書館優(yōu)化人力資源的目標。
(4)人本管理有利于加強人際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人本管理的重心為以館員和讀者為主,全面維護館員和讀者的利益,從關心人、愛護人的原則入手,讓館員感受到關懷與尊重,進而全面發(fā)展館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圖書館管理與發(fā)展建設提供有利條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圖書館的實際價值與效用。在此種理念指導下,工作人員得到足夠的尊重,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在自己得到注重與發(fā)展的前提下,全部員工的工作熱情都被激發(fā),大家服務目標相同,努力方向相同,關系融洽,能為讀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提升圖書館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為圖書館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工作人員不但要為讀者提供咨詢服務,還需同讀者進一步交流,如此不但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足夠的尊重,還能切實提升讀者閱讀的積極性。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會讓讀者自覺遵守規(guī)章機制,工作人員同讀者之間的矛盾逐漸減少,進而構成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
3 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的具體應用
對于圖書館管理工作來講,加強人本管理導入十分重要,其是提高圖書館管理工作質量的基礎,也是滿足讀者實際需求的關鍵。為此,相關部門需給予人本管理導入高度重視。下面探討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人本管理的具體應用。
(1)轉變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嚴格堅持以人為本。圖書館的實際價值主要展現(xiàn)在讀者對圖書館內部資源應用與認可程度。若想實現(xiàn)其價值最大化,需大力吸引讀者,首先在讀者服務方面創(chuàng)新理念。圖書館需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到圖書館管理中,加強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yǎng),調動他們工作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優(yōu)質的服務與良好的態(tài)度來加強讀者整體滿意度。
(2)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除了轉變管理觀念外,還需有對應的管理機制做保障。這就需要對圖書館原本的管理機制進行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完善的管理機制有助于保證人文環(huán)境與工作環(huán)境和諧,有助于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投入到圖書館事業(yè)建設中來。
(3)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圖書館最為主要的職能便是為讀者提供服務,在讀者信息咨詢與借閱等服務前提下,針對讀者實際需求進行個性化服務,拓寬服務范圍,如向社會或是周邊社區(qū)開放等。豐富館藏資源,積極拓寬服務面,收集讀者建議與意見來指導圖書館管理工作有序開展。
(4)加強員工的綜合素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人本管理理念,其中的人也包圖書館員工。實際上,圖書館為一個有機整體,其發(fā)展同圖書館的個人發(fā)展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只有圖書館與員工發(fā)展目標相同,才可以有效加強工作人員的大局意識、團隊意識及整體意識。為此,圖書館需增強員工各項技能與業(yè)務水平培養(yǎng),利用有效的培養(yǎng)方案與激勵制度,讓圖書館內部人員的個人發(fā)展同圖書館發(fā)展相結合。
(5)推動良好關系的構建。第一,圖書館以往的上下級關系讓工作環(huán)境不夠舒適,在人本管理觀念下,圖書館管理者與下級的關系不再那么緊張,彼此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讓工作不再枯燥單一,工作效率與主動性也隨之提升。第二,圖書館員工與讀者的關系也需改良。不當?shù)娜穗H關系會影響讀者去圖書館的積極性,這同人本管理理念是相違背的。圖書館員工需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讀者需站在工作人員的角度思考,雙方增強溝通,相互理解,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
(6)積極和讀者溝通。對于圖書館來講,人本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了解讀者,融合到讀者群中,掌握讀者的實際需求與心態(tài),進而提供更加有價值的服務。圖書館面對的一般是科研人員與學生,此類讀者相對來講專業(yè)水平與知識水平都比較高,思想理念較前衛(wèi)。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同讀者溝通與互動,把人本管理觀念引入其中,加強彼此了解程度,為讀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提升館藏資源應用效率,進而推動圖書館服務水平上升到新高度。
(7)提供良好的閱讀氛圍。給予讀者足夠重視,以讀者為尊,不但要積極豐富館藏資源,提供熱情的服務,還需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為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圖書館的基礎設備建設需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比如安裝智能電風扇、智能空調等,確保室內溫度適中,注重閱覽室通風等,室內布設要展現(xiàn)出其獨有的風格,依據(jù)閱覽室藏書體系張貼名人名言與人文字畫等,閱覽室排架需結合讀者喜好進行全面考慮。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讀者潛意識中會提高對圖書的閱讀興趣,進而加強圖書館的吸引力,為圖書館長遠發(fā)展做鋪墊。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讀者需求得到滿足,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導入人本管理勢在必行,其不但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腳步,還能提高圖書館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為此,相關人員需加大人人管理導入力度,讓其存在的實效性發(fā)揮出最大化,為圖書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有效保障。
參 考 文 獻
[1]索曉青.試論人本管理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120-121.
[2]林筠.探究人本管理在圖書管理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2):27-28.
[3]陳晶晶.試論人本管理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作用[J].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31(5):84-86.
[4]唐芳芳.試論人本管理在圖書館管理中的作用[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7(9):54-55.
[5]魏雙麗.高校圖書館管理中人本管理思想的應用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9(3):78-80.
[6]余小玲.淺析“以人為本”高職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與服務工作[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7(10):169-170.
[7]達胡勒巴彥爾,胡國強.高校圖書館人本管理應用探析[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7,41(1):54-56.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