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日本最重要的獨立導演之一,是枝裕和憑借著為數(shù)不多但卻震撼人心的電影作品贏得了國際殊榮。其作品《小偷家族》斬獲了戛納國籍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該影片巧妙運用空鏡頭留白。從接受美學的理論視野將研究視角從主體分析轉到了觀眾接受的角度,對影片中空鏡頭留白進行解讀,可以窺見空鏡頭留白對觀眾期待視野的重構和對觀眾的深層召喚,以及觀眾對空鏡頭留白的審美體驗。
關鍵詞:小偷家族;接受美學;空鏡頭留白
作為“新日本電影新浪潮”導演群中的一員,是枝裕和憑借獨特的影像風格贏得了世界的關注,也憑借《小偷家族》摘得了金棕櫚最佳影片的桂冠,成為日本第五位獲得金棕櫚的導演,再一次為日本贏得了世界級的榮譽。作為典型的“作者導演”,是枝裕和形成了自己冷靜克制的生活流式的影像風格,在影片中巧妙運用長鏡頭和空鏡頭,被稱為“小津安二郎的繼承人”。他的作品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他的影片提高了亞洲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從整體上提升了亞洲電影的實力。本文主要對《小偷家族》中空鏡頭留白進行解讀,并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該影片中的空鏡頭留白進行文本分析。
一、空鏡頭留白對觀眾期待視野的重構
接受美學的杰出代表人物姚斯曾提出“期待視野”這一概念。“期待視野”是指通過隱蔽的信息預先為讀者提供一種特殊的感受,從而喚醒以往閱讀的記憶,將讀者帶入到一種特定的情感態(tài)度中去,隨時開始喚起“中間與終結”的期待,完成作品和讀者的連接。這種對作品的預期持有特定的情感態(tài)度就是“期待視野”?!捌诖曇啊鄙婕白x者既有的社會經(jīng)驗和藝術審美經(jīng)驗,以及由閱讀經(jīng)驗構成的思維定勢或先天結構,這些決定著讀者的對作品的理解的實現(xiàn)程度和接受效果。所以,一部藝術作品要想真正獲得接受者的肯定、達到良好的接受效果,就需要在融合接受者心理期待的同時對其期待視野進行超越,但是不能跨越極限,過度超越就會面臨失去受眾的危險。因此把握這個界限就顯得尤為重要。
文學中存在期待視野,電影藝術中也同樣存在期待視野。在觀影的過程中,觀眾潛意識里會依賴和借鑒先前看過的電影文本,以及他的知識系統(tǒng)、生活經(jīng)歷、價值體系等,從而對作品產(chǎn)生某種預先的情感期待,這些都決定著審美接受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評價。影視作品中的空白為超越觀眾的期待視野做出了準備和情感積蓄,通過拉長觀眾期待,或是通過留白產(chǎn)生文本的陌生感,使觀眾進入一個超越自己期待視野的全新的藝術空間中[1]?!缎⊥导易濉酚捌校糯吞镏卧谟H熱前后有一段空鏡頭,面灑在桌子上,還滴著水,這段空鏡頭讓觀眾產(chǎn)生陌生化感受。觀眾看到兩人吃面時,信代一直在引誘田治,由于期待視野的思維慣性,或者根據(jù)觀眾的觀影積累,觀影主體會對影片的發(fā)展有一個積極的期待。這時插入的一段空鏡頭,會拉長觀眾的期待視野,延長觀眾的心理感受,留白產(chǎn)生的陌生感也會使觀眾進入到一個超越自己期待視野的新奇藝術空間中,在觀眾想象中完成填補和建構。陌生的東西容易激發(fā)觀眾的審美主動性,而且藝術作品的變異性和創(chuàng)新性能夠使觀眾的審美水平得到提升。當影片中出現(xiàn)了街角甜味店的空鏡頭時,很容易使觀眾聯(lián)想到人們在吃甜味的畫面,于是下一個鏡頭即是奶奶和亞紀在吃東西,這個空鏡頭契合了觀眾的期待視野。另外,影片中的期待視野與留白產(chǎn)生的陌生化效果相輔相成,如果一部影片中過分使用空鏡頭,其產(chǎn)生的陌生化效果反而會削弱觀眾觀看的欲望。所以,一部影片只有契合觀眾的期待視野,才能使觀眾持久保持觀看的狀態(tài)。
從接受美學的審美角度分析,空鏡頭留白之于期待視野來說,留白拉長了觀眾的期待視野,使其產(chǎn)生陌生化的效果,起到了調節(jié)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把握好界限,如果空鏡頭過長,也會使得觀眾忘記自己在看什么,過度陌生化,達不到良性的互動。因此,在滿足觀眾期待視野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與觀眾的互動,也就是說,良性互動能夠使人們在觀看一部影片的時候,既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有意料之外的體驗。
二、空鏡頭留白對觀眾的深層召喚
波蘭現(xiàn)象學家英伽登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作品中存在著大量的“未定點”,即每一部文學作品在原則上都是未完成的,總有待于進一步的補充。電影也是如此,一部作品中也存在很多不確定的空白,有待于觀眾通過創(chuàng)造性想象去補充、豐富甚至重建。接受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沃爾夫岡·伊瑟爾繼承并發(fā)展了英伽登的觀點,他提出了“意義未定與空白”理論,并認為“作品的意義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找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利”[2]。接受過程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種意義的不確定性與空白構成的文本結構就是“召喚結構”。在電影藝術中,影片的空鏡頭留白就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xiàn),以激發(fā)觀眾的觀影熱情,使其積極地進行填補從而完成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從而達到對觀眾深層召喚的效果。影片當中空鏡頭的留白就是召喚結構的體現(xiàn),是為了吸引觀眾主動去進行故事探索,在頭腦中不斷進行著空白的填補和重構,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強烈的審美快感。
是枝裕和擅于在影片中使用空鏡頭,《小偷家族》也不例外。影片中浴室洗澡的空鏡頭,屏幕上僅出現(xiàn)一扇門,畫外音是媽媽和玲玲在洗澡,這么長一段時間的留白可以充分調動觀眾的想象,召喚觀眾的審美主動性,觀眾根據(jù)聲音去填補畫面的空白。媽媽和玲玲在洗澡,兩個人看似很親近,但其實在玲玲剛進入這個“小偷之家”的時候,這位媽媽并不怎么接受她,但是現(xiàn)在兩人的關系卻很融洽,這段留白使得觀眾深入角色情感,對兩人的關系進行補充和重構。坐著小火車去海邊的這個空鏡頭中,綠色的田野里開出一輛紅色的小火車,微風習習,書寫著歡快的音符。空鏡頭本身的意義是不確定的,觀眾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去填補,在腦海中完成影片的整體創(chuàng)作。
影片中的紅色小火車載著“小偷家族”去海邊玩,但是在沒有看到后面的海邊鏡頭之前,觀眾有可能聯(lián)想到別的影片里的關于火車的橋段,從而完成自我心理感受的構建。在發(fā)現(xiàn)奶奶去世前的空鏡頭中,風扇吹著枝葉晃動,知了在叫,展現(xiàn)的是生活中特別平常的瞬間,但是安靜中又透露出不安,這段留白意義的不確定性,會召喚觀眾的審美知覺,觀眾看到這樣的空白可能投射在自己身上,想到自己也曾度過這樣的一天,或者是想到和此相關的人,或者聯(lián)想到影片中角色的命運走向,從而賦予空白存在的意義。這些鏡頭都是在召喚觀眾內心深處的情緒或者積壓已久的情感,從而與觀眾達到良性的互動,完成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因此,電影并不是存在于銀幕上,而是存在于每一個觀眾的腦海中,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由于接受主體的文化水平、生活經(jīng)歷、情感儲備等的不同,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對故事進行補充,對空白進行填補和重構,這也是觀眾在觀看同一部作品會有不用的感受的原因所在??甄R頭留白的最終目的就是召喚觀眾的審美主動性,吸引觀眾深入藝術形象去體驗、去思考、去感受。
三、觀眾對空鏡頭留白的審美體驗
空鏡頭其實不空,從形式上來看,空鏡頭因為沒有呈現(xiàn)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而表現(xiàn)出空的形態(tài),正如法國著名電影導演阿貝爾特·崗斯說:“每幅畫面,每個鏡頭都有內核——靈魂?!盵3]電影中的空鏡頭如同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留白一樣,它是一種寫意的虛筆,給觀眾預留了足夠的空間,發(fā)揮他們的想象營造意境。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空鏡頭的巧妙運用,形成了他客觀冷靜極具生活流式的詩意化影像風格,空鏡頭中留白的呈現(xiàn)是意境傳達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這種特殊的藝術手法秉承著“以無生有、以少勝多”的理念,不僅突破了個體生命的局限,也穿越了時空的禁錮,創(chuàng)造了一個令人自由想象的藝術空間,形成其獨特意境。
影片《小偷家族》中,一家人坐在屋前探頭看煙花,畫面中并沒有煙花出現(xiàn),這個寓言性很強的空鏡頭留給觀眾無限的遐想,明則看煙花,實則看人生,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探頭看煙花,看那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綻放畫面上雖然沒有出現(xiàn)煙花的鏡頭,但是觀眾的腦海中不一定沒有煙花,影片中的聲音和觀眾在腦海中虛構的畫面相互作用,在觀眾的想象中營造了一個美好的意境,打破了畫面固有的局限性。這種畫面和觀眾的深入融合才是電影的最高境界,也是觀影的最高境界,觀眾觀影的過程中其實也是看人生、看人性、看自己的過程。人們在觀影過程中,突破了生命的局限性,打破了時空的障礙,在一個更加自由的藝術空間中,以更包容的心態(tài)審視自己和生命。在《小偷家族》影片結尾處,出現(xiàn)了田治和翔太在雪地里堆雪人的場景,下一個鏡頭就出現(xiàn)了雪人的空鏡頭,此時的空鏡頭其實是對前一個場景的延續(xù),觀眾看著畫面中佇立的雪人,腦海中呈現(xiàn)的卻不止是雪人,畫面中的留白可以拓展到審美心理空間,激發(fā)觀眾的想象,使觀眾主動完成形象與情景的再造,將腦海中的情景和畫面中的形象合二為一,從而豐富深化審美體驗。
是枝裕和在《步履不?!分幸捕啻斡玫娇甄R頭,其中在良多和母親等人祭奠完哥哥回到家中前,影片中出現(xiàn)了夕陽的空鏡頭,落日余輝照在建筑上,畫面中的夕陽引人無限遐想,觀眾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體會畫面的景外之境,在腦海中構建一個不同于熒幕上的新的藝術空間,形成獨特的意蘊感受??甄R頭中的留白,使得觀眾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由此所形成的腦海中的景象和可視化的具體的影像部分相互生發(fā),構成了一個更加完整的藝術意境。從接受者的角度來講,鏡頭的“空納萬物”也能使觀眾體會到“象外之意”“言外之境”“韻外之致”,這便是空鏡頭的魅力所在。
四、結語
一部好的影片必須要考慮到觀眾的參與感,鏡頭中的留白作為連接影片與觀眾的關鍵橋梁,通過留白實現(xiàn)觀眾與影片的良性互動,使之進行再創(chuàng)造,從而使受眾的審美需求得到滿足,讓觀眾參與影片意義的生成過程,從而獲得人生感悟和啟迪。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多處使用空鏡頭留白,從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講,這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影片與觀眾的關系,調動觀眾的積極性,讓其能夠保持觀看的欲望。是枝裕和對于空鏡頭留白的使用也給我國的電影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何云清,李文戈.接受美學理論發(fā)展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8(6):104-105.
[2]殷婕.中國影視劇中的留白藝術研究[D].北京:中國傳媒大學,2009.
[3]周博.轉型期華語電影的光影留白藝術[D].長春:吉林大學,2009.
作者簡介:賈蒙蒙,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