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秀
【摘要】? 如何實施好《生活語文》這門課程?如何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語文的學科實效?如何讓智障兒童沿著課程總目標的方向發(fā)展?文章中,筆者從課前探究指導策略、課堂活動設計策略、課后實踐活動策略三方面談談自己的觀點。
《生活語文》是以實際生活中的教學內容為載體,通過教材為智障兒童搭建寬闊的舞臺。那我們將如何通過這一寬闊的舞臺,讓智障兒童能夠充分展示自我呢?那我們的特教教師在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時需注意哪些問題呢?如何提高活動的高效性呢?如何激發(fā)智障兒童的學習興趣呢?這些問題已成為特教教師們迫在眉睫的問題。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生活語文課程指導綱要》的引領下,在實踐探索中,我作了一些嘗試。
一、課前探究指導策略
《生活語文課程指導綱要》要求把課本內容緊密地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以幫助學生形成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為其適應社會,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注重課后的強化教育,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能力。那怎樣才能讓智障兒童“樂學”和“愛學”呢?課前的準備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環(huán)節(jié)。課前準備是為了智障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知識的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提升智障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老師們可以在課前的準備活動中,針對這次活動的內容布置簡單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課前的體驗和學具的準備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智障學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課前準備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可以用觸覺、視覺等多感官地去體驗、感受,使新課的學習更加有目的性,也為新課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如教學“睡前準備”這課時,考慮到這是最貼近孩子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且每位學生不管他有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都有過刷牙、洗臉、洗腳的親身體驗,語言源于生活,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課外教學生如何科學地刷牙、洗臉、洗腳,學生興趣很濃。在語文課時就比較容易掌握詞語:刷牙、洗臉、洗腳。同時我讓學生用連接詞“先……接著……然后……”說話。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躍躍欲試,也敢說了,雖然他們有些語無倫次,說得并不完整,說得并不清楚。但要知道平時的他們是很少說話的。對于進步的學生,我及時地予以獎勵。正是抓住了這一契機,一些基礎差,平時學習困難的孩子因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之情,大大增強了學習的信心,積極地與同學和老師交流起來。孩子的學習熱情高漲了,學習效率也有所提高了。
二、課堂活動設計策略
活動是教學的組織形式,是課程實施的“靈魂”。在特殊學校的課程中,每節(jié)課都會設計學生能操作的和能夠玩的小游戲?!渡钫Z文》這門課程是以生活為題材編成的一本教材,是取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一門課。它相比于普通小學的課程形式更注重生活性和實用性,注重活動的參與能力,為孩子能充分掌握知識提供了多感官的輔助支持。所以,我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使教學內容更“鮮活”
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機械地進行“教學”,不要為了“教”而“教”,恰恰“寓教于樂”是最吸引智障兒童,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強調的是寓“教育”于“活動”之中。讓智障兒童在“活動”中學,在“做”中學,在“體驗”中學。我們的學生對于學習往往是比較隨意的,不積極的,平時我們在設計活動情境時,不妨設計一些能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活動。有位老師在上《科學食用快餐》這課時,課堂活動設計得很好。對于智障學生,如果老師光對他們說要吃這個,不可以吃那個,跟他們講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可想而知他們是聽不懂的。于是上課老師設計了一個“美味快餐廳”的情景,在這個“美味快餐廳”里,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午餐,接著上課老師在大屏幕上直觀地展示了各類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最后讓孩子們通過比較,從而對自己的飯菜進行置換,讓孩子們知道,只有科學就餐,才能保持營養(yǎng)均衡,身體健康?;顒又校瑢W生既玩到了,又學到了。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啊!
(二)聯(lián)系實際,使內容更“充實”
《生活語文》是智障學生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性課程,它是學生發(fā)展思維,補償缺陷,學習文化知識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礎。課程要求在實際生活中發(fā)展智障兒童的識字能力以及生活語文學科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再加上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薄弱,理解能力遲鈍,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來源于生活中的東西才是兒童熟悉的,從心底里樂于接受的,從孩子們的生活出發(fā),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位老師在上《游公園》這課時,先讓孩子們回憶自己或者由爸爸媽媽帶領去游公園時的情景,從而創(chuàng)造情境:“同學們,在這百花爭艷、鳥語花香的日子里,你們最想干什么呢?”,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春天的公園里,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引出課文的中心——“春天真美麗”以后,老師又設計了一個活動“讓我們用心來愛春天,用行動來愛春天”。孩子們積極舉手發(fā)言,有的孩子說:“看到青青的綠草地,我們不能踩踏?!?有的孩子說:“花兒五顏六色,很美麗,我們不能采摘?!?還有的小朋友說:“春天那么美,我們要保護好環(huán)境,不能隨地亂扔垃圾?!薄@樣的教學聯(lián)系了生活實際,孩子們接受起來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給予充足的時間,使活動更“高效”
孩子們的學習不應該局限在一節(jié)課中,更不應終止于一次活動。它應該不斷地拓展、延續(xù)、深化下去,從而提高活動實效。所以,我們要安排好活動計劃,對所學的內容及早做出規(guī)劃、安排。如進行《超市購物》這一主題單元探究時,可以給學生較多的時間準備,教師與家長做好共同教育的任務。在這段時間,多帶孩子去超市,認識超市里不同區(qū)域的環(huán)境,帶孩子去不同區(qū)域選購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家長要盡可能少地協(xié)助孩子完成付款。教師在上《超市購物》時,可以利用學校的資源教室,帶孩子去模擬超市進行購物,讓學生觀察并說一說貨架上都有什么等。通過長時間的校外與校內的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快地學會如何購物,使孩子們對在超市購物有一個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也學會購物的基本技能。
三、課后實踐活動策略
智障兒童的課堂應該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實現(xiàn)情感、認知、價值觀、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學目標。特教老師雖然通過40分鐘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指出了生活中的正確做法,但“課堂活動的結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結束”,智障兒童能力的形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教師通過“小步子,多循環(huán)”的策略,是一個持續(xù)不斷地滲透教育的過程,離不開一次又一次地親身實踐。只有將實踐操作環(huán)節(jié)和課堂知識巧妙融入,鼓勵學生用課堂上所學到的“認知技能、方法過程和情感”去發(fā)現(xiàn)、去深入體驗,才能使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得到真正的鞏固與強化。
老師們應及時捕捉校內有利于學生實踐的契機,將生活語文實踐活動與其它學科的實踐活動相結合。例如教學《游公園》這課后,可以借助春游活動的契機,對學生日常的品德進行強化教育,如衛(wèi)生行為教育,勤儉節(jié)約教育,習慣養(yǎng)成教育,愛護花草樹木教育等等。
《生活語文》是把金鑰匙,是連接生活技能與知識技能的橋梁?!渡钫Z文》“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讓智障兒童以教材為舞臺,在活動中學,在體驗中悟,讓每位學生都學有所得。希望我們的特教老師們,在傳授這門課時能充分做好課前探究指導,設計新穎的課堂活動,同時也要重視課后的實踐活動,只有將課前探究指導,課堂活動設計,課后實踐活動扎扎實實地落實好,組織好,指導好,才能讓我們的智障兒童掌握更多生活中的知識與技能,才能適應今后的生活,回歸社會,提高生活品質,為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掃清障礙。
[ 參? 考? 文? 獻 ]
[1]董秀姍.把握課程性質,發(fā)揮互動效應[J].2004(3).
[2]北京: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C].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刑同淵.智力障礙兒童教學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07).
[4]劉全禮.實用培智學校教學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6).
[5]陳云英.智力落后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