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貞
新課標標準要求,初中生應該具備獨立的閱讀能力,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能夠熟練的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但是目前很多初中生并不具備這些基本的能力。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處于小學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中間過程,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的興趣,這是初中語文老師應該重點探索的課題。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另一方面是學生。
(1)教師教學問題。①教育觀念落后。有些教師的教育觀念落后,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上,他們僅僅追求片面的教學目標;教育方法落后,還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不讓學生學會思考,而是只讓學生死記硬背。而且有些教師閱讀教學形式僵化。大部分是指定的書目讓學生閱讀,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忽視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某些老師對學生閱讀的評價單一,沒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肯定是來自老師的認可或者是夸獎。由于評價機制沒有得到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被淡化。②閱讀教學方式落后。A:閱讀教學內(nèi)容單一。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僅限于課本內(nèi)容,缺少多樣化。這是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再加上在閱讀分析的過程中,教師為了教學的需要,一貫以統(tǒng)一的思路帶領(lǐng)學生分析課文的內(nèi)容,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品味文章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B:閱讀教學教案缺少創(chuàng)造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有些初中語文教師過分依賴網(wǎng)絡,照搬照抄他人的閱讀教學教案,而不結(ji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學生主體性的需要,沒有考慮到真實課堂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沒有考慮的真實課堂的差異性和復雜性。這既不利于閱讀教學,更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是與新課程改革要求背道而馳的。
(2)學生的問題。①學生閱讀興趣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和家長片面地認為閱讀指的就是把自己手里的那本語文書讀透。他們注重的是上好語文課,答好語文卷子,取得好成績。②學生不知道怎么讀。學生在讀名著的時候,往往對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思路等深層次原因不感興趣,只是應老師的要求在硬著頭皮讀情節(jié),最后只知道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積累下了什么好詞好句,對文章的思想價值毫不在意。由于不能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所以學生找不到閱讀的興趣,閱讀能力也沒得到培養(yǎng)。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對策
(1)教師改變閱讀教學策略,發(fā)揮自己的榜樣作用。在閱讀課堂上,老師可以自己先講講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過程、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等。發(fā)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然后感染學生。在閱讀課之外,老師在講語文課過程中,如果能旁征博引,讓語文課變得積極活躍起來,讓學生崇拜老師,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隱形好處,學生也會不知不覺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課下老師多和學生交流。在閱讀課上讓學生變?yōu)橹黧w,講講自己的閱讀生活。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何有效地閱讀,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閱讀,是精讀、略讀還是瀏覽。不同的讀物要用不同的方法。
(2)采用多種教學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孔子說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在提高教學有效性上至為重要。我們應該讓學生愛上閱讀。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的環(huán)境。我們可以專門設置一門閱讀課,讓學生們把自己的課外書帶到課堂,老師也可以準備一些《論語》《唐詩》《宋詞》《青年文摘》《讀者》等一些好書放到教室,然后每周利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們安心地閱讀,然后互相交流。定期閱讀下來的效果會很明顯,在課余時間還可以倡導學生舉辦讀書角活動,慢慢讓學生由被動閱讀變成主動閱讀。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思邊畫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會思考,讀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在閱讀過程中碰到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不要望文生義,應該時刻擺一本工具書在跟前,不懂就查。這樣長期下來學生不只是閱讀能力在提高,同時也增長了不少知識。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問題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不能被動地接受書中的理論和觀點。上邊提到我們應該學會自己思考,思考的過程中對于自己認為有誤的或偏激的觀點,要學會質(zhì)疑。在閱讀教學課上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自己解決,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當然學生在選擇讀物的時候,也要學會思考,要有選擇性的讀書。
總之,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提高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加強自身學習,使自己成為學識淵博的人,讓學生感受自己的人格魅力,帶領(lǐng)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書香的魅力,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