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瑜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性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通過開展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通過朗讀教學能夠很好的拓寬學生的視野。不僅如此,朗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與文章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且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朗讀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生語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學生朗讀次數的增加,學生對文章中涉及到的詞匯和句子的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并且能夠很好的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忽視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造成朗讀教學方式單一和缺少趣味性,造成教學效率下降的情況。由此來看,需要不斷豐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方式,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1]。
1、當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對朗讀教學缺少足夠的重視
長期一來,我國一直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受此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朗讀教學也只不過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跳板之一,所以在課堂上留給學生進行朗讀文章的時間十分有限,這也說明了教師對朗讀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朗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非但得不到提升,反而還會出現(xiàn)明顯的下降。
1.2教師沒有在朗讀教學中發(fā)揮指導作用
傳統(tǒng)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朗讀的方式進行朗讀教學,或者會要求學生自主進行文章的預習,而到了課堂上,教師留給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就會非常有限,并且沒有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導致一些學生會在朗讀中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問題,正是由于缺少教師的正確指導,才使得朗讀教學的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2]。
1.3朗讀教學方式單一且枯燥乏味
對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僅僅采取傳統(tǒng)反復朗讀的方式進行朗讀教學,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過于枯燥乏味,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覺得朗讀教學只需要明白文章的大致內容即可,這樣一來,面對朗讀教學,學生就會變的松散懈怠,從而無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2.1分層閱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分層朗讀的方式進行朗讀教學,這樣能夠實現(xiàn)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朗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朗讀學習內容按照由少到多進行精心的安排,這樣有層次感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好的適應,從而有助于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可以通過有層次的閱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將文章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根據層次的劃分分別進行朗讀,并在朗讀之后總結出這一層次主要描寫了什么,這樣的朗讀教學不僅僅讓學生更好的文章進行了 朗讀,同時也掌握了文章的內容,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2.2通過合作的方式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朗讀教學,這樣有助于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并按照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角色的劃分,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在教學《為人民服務》時,就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來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實施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同桌或者是前后桌的方式進行組合,將文章分成若干個部分每一個學生進行分別朗讀,看哪個學生朗讀的更好,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促進,更好的完成朗讀教學,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3]。
2.3結合不同文本,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文本有很多種,每一種文本的朗讀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想要更好的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針對不同文本開展有針對性的朗讀訓練。教師應該根據不同文本的內容以及模式來讓學生進行不同的朗讀練習,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朗讀的方法,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教學《一件小事》時,就應該讓學生按照敘事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而對《女媧補天》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按照童話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進行朗讀,教師應該對每一類文本均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實施教學,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掌握每一類文本的朗讀方法,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朗讀課文,同時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4通過整體感知,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只有當學生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情感的基礎上才能更加富有感情和激情的去朗讀課文。因此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去感知文章的感情和中心,之后讓學生帶著與作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 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例如,教師在對《祖父的園子》時,首先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進行文章的初次朗讀,并讓學生總結出自己對文章的感受,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對文章的情感進行總結,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帶著與作者相同的情感再次朗讀文章,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朗讀,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改正對朗讀教學的觀念,更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xiàn)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雙貴.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名師在線,2019(22):34-35.
[2]崔壽梅.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59-60.
[3]韓生功.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分析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