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綿
【摘要】合作學習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必要條件,是評價合作學習是否有效的關鍵標準。它包含了五個基本要素:混合編組,小組目標,積極依賴,職責分工,小組自我評價。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實質
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理論與和策略,因其效果顯著而廣受教育界的推崇。最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要轉變學習方式。為此,合作學習也成為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它能合理地利用競爭機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老師因為沒有正確把握合作學習的精神實質,出現(xiàn)“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在:1.學生缺乏合作意識與合作技巧,交流互動能力弱;2.學生發(fā)言松散,沒有明確的合作目標、步驟和責任分工,課堂秩序混亂;3.學習過程由優(yōu)生主導,后進生缺少思考、表達及表現(xiàn)的機會;4.濫用學習方式,沒有根據(jù)教材與教學的實際需要,恰當?shù)剡x用合作學習方式;5.教師對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處理不恰當,導致學生不經(jīng)深思熟慮,匆忙討論或坐等教師及其他同學的意見,缺乏個人見解。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一、建立合作學習機制——準備合作
合作學習不是個體活動,而是群體活動,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人數(shù)控制在4—6人。教師根據(jù)班級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并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讓學生知曉合作學習的規(guī)則和流程,即它是如何展開的,并逐步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一般采用“異質分組法”,遵循“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根據(jù)學生水平進行高、中、低三個層次合理搭配,建立小組之間公平競爭的基礎。另外,為了保障小組學習的相對穩(wěn)定性,幫助學生建立長期合作學習的關系,不同學科分組應保持一致。下面以《窮人》一課為例談談準備合作學習的過操作。
筆者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后找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同時思考問題1.桑娜在領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后的心情是怎樣的?2.能否試著將五個省略號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接著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在組員分工上,筆者引導學生根據(jù)個人特點進行分工確責。善于組織活動的學生作為小組長,組織組員有序地交流討論,共同參與學習探究;擅長收集資料的學生作為資料員,負責收集學習資料;善于記錄的學生作為記錄員,負責將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記下來。針對后進生,筆者還采取了引導優(yōu)生多鼓勵的方式,讓他們也能積極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這樣,由于小組分工合作,合作學習效果也就非常明顯。
二、恰當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實施合作
1.在學習重難點處小組合作
在教育實踐中,筆者側重備課時深入教材,給學生明確教學重難點,并且在重難點處精心設計問題,學生針對問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使其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最大效果。筆者設計的問題注重開放性和有一定的探究價值。
例如,教學《丑小鴨》時,筆者讓學生邊讀邊畫,都有誰欺負丑小鴨?怎么欺負它的?學生自主探究后,再選擇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進行小組交流,最后以多種形式匯報交流結果。有的學生通過聯(lián)想丑小鴨“悄悄地過日子”和趴在湖面凍僵了的畫面,體會到丑小鴨的可憐;有的學生通過表演“譏笑”和獵狗“追趕”的情景,體會到丑小鴨的可憐;有的學生通過理解“討厭”“欺負”“孤單”等詞語,體會到丑小鴨的可憐;還有學生通過這句“啊,原來我不是丑小鴨,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感受到丑小鴨愉快、激動、幸福的心情。
2.在表演課文時小組合作
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可以采用合作表演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和課文內(nèi)容。如,在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課時,為了深化課文主題,筆者在學生理解了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和其中的原因后,讓學生合作表演課文。先以童話的形式把文中迷路的小孩、太陽、北極星、積雪人物化,把每節(jié)詩的內(nèi)容編成人物對話,再組織學生帶頭飾合作表演。
三、教師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參與者——促進合作
合作學習也是師生互動的重要體現(xiàn)。如何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的指導與參與程度很重要。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做旁觀者,而要深入到學生學習中仔細觀察,并親自參與到個別小組學習,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及時診斷和必要的指導、調控。與此同時,作為老師,筆者一方面?zhèn)戎亟探o學生一些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后,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能力不斷提升后,他們在思維上也不斷碰撞出火花,將學習探索引向更深處。另一方面筆者還會教給學生更多觀察、發(fā)現(xiàn)、分析、判斷的方法,給他們一些無形的期望,激勵他們合作探索,以此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此時,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掌控者和促進者。
四、評價和獎勵方式要呈現(xiàn)多樣化——深化合作
在合作學習中,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是最終評價的重點,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評價。例如,在教口語交際“續(xù)編故事”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內(nèi)容,明白圖中講一個小朋友單獨在家學習,忽然門外一位叔叔來按門鈴。經(jīng)過詢問,外面的叔叔自稱是爸爸的朋友。面對這種情況,小朋友該怎么辦呢?在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如果這位叔叔確實是爸爸的朋友,小朋友該怎么辦?2.如果小朋友確定不認識這位叔叔,他又該怎么辦呢?在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學生給了三種答案:1.如果小朋友透過門孔確定,認識這位叔叔就是爸爸的朋友,可以請叔叔進屋,熱情招呼,并打電話請爸爸回來;2.如果叔叔是陌生人,可以問叔叔關于爸爸的情況,如果他真的知道,證實他就是爸爸的朋友,然后再問清楚找爸爸何事,轉告爸爸,并請叔叔留下聯(lián)系電話;3.不知道叔叔是什么人的情況下,還可以請教叔叔叫什么名字,從哪里來,然后打電話問爸爸請爸爸證實。證實真的是爸爸的朋友,就讓他直接和爸爸聯(lián)系。
以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思維,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在教學實踐中開展合作學習,筆者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學會了學習,學會了溝通,學會了合作探究,學會了人際交往,師生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在未來的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保證合作學習更合理,更有效。
參考文獻:
[1]曾琦.合作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