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 要:教育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要因材施教,全身心為學生服務,打造一個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體系,實現(xiàn)教育的最終目標。對于不同階段的學生,如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等階段,我國設立了不同的教育機構與相適應的教育模式。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國教育方針也對其做出了具體闡述。尤其是針對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留守兒童的問題,國家及相關管理部門制定了相關法案與教育模式,以便使各式各樣的學生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管理
一、制定措施,保障兒童福利
學校作為兒童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引領者與啟發(fā)者,應當把孩子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每個學校都應設立醫(yī)保制度,尤其是針對留守兒童。努力讓留守兒童和其他困境中的孩子都有所依,有所醫(yī),有所教,有所養(yǎng)。學校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成立“留守兒童”課題的講座與辯論會,針對留守兒童的安全與健康教育,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建立相對應的措施,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確保留守兒童在學校里享受到更公平、更人道的待遇。學校的教師應主動承擔教育留守兒童的責任,從多個角度給予一定的關愛與教育,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關愛,使其健康成長。教師應當從內心思想中去除“優(yōu)等生、差生”的固定定勢,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避免學生產生自暴自棄、惡性循環(huán)的后果。應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針對不同個性、學習能力的學生循循善誘、公平對待,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此外,教師應對其耐心教導,用鼓勵的方式教育學生,而不應質問學生,使學生被動學習,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潛質,讓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獲得自信,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法。
二、與家長互動,促進留守兒童全面發(fā)展
一般來說,留守兒童主要存在于一些經濟落后的偏遠山區(qū),醫(yī)療條件與教育條件相對來說比較匱乏。大部分學校只能通過教師板書、學生記錄的傳統(tǒng)方式教學,使兒童的成長環(huán)境、頭腦思維相對受限。部分學校的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也達不到正常水平,兒童的健康狀況相對來說較差。但是,盡管受到各方各面的限制,學校仍然要與家長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將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與健康體檢狀況與家長交流,讓這些留守兒童的成長情況全部被其監(jiān)督人了解。這樣,監(jiān)護人即使身在外地,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長,確實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為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學校應通過教師引導這一重要手段,從根本上改善孩子們學習的固定思維,讓其受到更深刻的教育與最新的教育模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擁有每一個積極回答問題的機會。與此同時,教師應不斷尋找機會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分析問題,展開討論并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真正體驗學習的愉悅感,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理性思維能力,獲得成功的渴望,真正實現(xiàn)對留守兒童的成功教育。
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促進公平教育
作為學校本身,應最大可能提供兒童學習的資源,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改善,學習教材盡可能充分。此外,學校應與外界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形成社會保障體系,讓一些福利組織進學校參觀交流,給孩子們帶來廣闊的視野認識。比如有些大城市的學生來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應積極與其互動,讓孩子們通過與大哥哥大姐姐的交流,感受到家的溫暖。通過了解學校外面的世界,增強學習的渴望。其次,學校應最大程度地組織學校安全教育。針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坑蒙拐騙現(xiàn)象,對孩子們普及這些知識,并教育他們當不法事件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應如何應對,確保人身安全。再次,學校應建立恰當?shù)钠脚_,讓留守兒童適時與其家長進行聯(lián)系,通過打電話、開視頻的方式聯(lián)絡他們的感情,讓他們與父母的關系不那么生疏,也讓其了解到父母的不容易,以便將更多的精力投身到學習中,使學生渴望去了解知識,而不單單只是接受教師灌輸?shù)慕Y論、經驗等限制性思想,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其中,教師應該始終堅持做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努力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了解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個性特點及個人優(yōu)勢,了解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聽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建議及意見,師生一體,從而在實踐中達到學到知識的目的。
結束語:
留守兒童作為當今社會上相對獨立存在的一個整體,其成長與教育值得社會每個機構關注。切實落實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使其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與教育,是每位公民應該認識到的事情。如何更好地教育和管理留守兒童,全方面地促進其安全成長與健康教育,是當代教育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一個社會上的突出問題。為解決學生成長環(huán)境與醫(yī)療衛(wèi)生等各方面措施不齊全、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教師不能發(fā)揮引領作用這一系列問題,學校應針對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轉變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幫助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慧玲.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問題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4):204-205.
[2]林萬場.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探索[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8:2.
[3]李愛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