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緯
摘 要:長期以來,學校的課間體育活動受場地、器材、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只重視學習成績不看重體育活動等因素的嚴重制約,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因此,如何讓大課間活動這一道風景持久亮麗,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勢頭是我們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體育運動項目資源、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調動學生參加課間鍛煉的積極性和職能部門的關注和大力支持幾方面來論述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體育大課間;可持續(xù)發(fā)展
前言
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以及《全面啟動參與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 》等文件相繼出臺,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大課間體育活動模式作為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建設學校體育文化的一種強有力的形式已經被廣泛推行了好幾年,在學校和社會引起了極其強烈的影響。然而在這關鍵的時期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否達到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這個預期目標,是否能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和專家的質疑?,F就如何讓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大力開發(fā)學校體育運動項目資源
大課間體育活動需要長期的、持續(xù)的開展,這就需要從活動的內容上要不斷的創(chuàng)新,豐富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這些也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生存之本。大課間應該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課間操,其生命力在于學生對它的濃厚興趣與積極參與。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變,活動內容幾年不更換不補充,再好的東西學生也不會喜歡,甚至失去興趣。如學生廣播操,國家已經研發(fā)了近10套了,音樂在更換,內容在更換,從原來的成人與學生共做一套操,到后來的成人、初中生、小學生多套操,從口令操,到后來的音樂操,從普通操到后來的主題操,使一代代學生在享受著時代的旋律中操練健身。我們現在推行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也應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不斷補充,不斷創(chuàng)新,以永保其生命力。否則學生玩多了,玩久了,自然也缺乏新鮮感。因此,大課間開展一段時間后,需要教師及時收集實施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正面的意見可以得到肯定,并進一步強化,負面的信息可以借鑒,促使我們不斷修改,不斷調整。從組織形式、活動內容、音樂選擇、評價辦法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活動質量。各間學校的辦學條件有差異,體育教學、學生進行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條件也有差異,一方面要求體育教師應該對各種體育資源采取積極地態(tài)度挖掘和利用,再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不同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教師要發(fā)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制作簡單的體育器材,改造場地和器材等,豐富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如發(fā)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創(chuàng)新已有的活動內容。跳繩內容可能豐富為單人跳、雙人跳、花樣跳、跑著跳、跳長繩等;踢毽子內容可以豐富為單腳踢、雙腳踢、花樣踢、雙人踢,可以計時,也可以計數等;接力跑內容也可豐富為傳接棒、傳接球、跳繩接力、迎面接力、往返接力、單跳接力、雙跳接力等趣味接游戲;跳橡皮筋活動內容可以鼓勵學生根據不同階段創(chuàng)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開發(fā)新型體育項目、民族民間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進行課外和校外體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豐富學生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興趣。這是學校體育大課間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力的源泉。在我們身邊也有著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身邊現有的民間器材、形式、項目,和學生一起運用或改造一些民間體育器材,使多種形狀、大小、色彩、功能不一的自制的民間體育器材加入到體育健身的活動中來,這不僅有利于營造“全面健身”和“快樂學習”的校園氛圍,而且對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風有著推動作用,同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去尋找、肯去鉆研、肯去學習,身邊的資源都可以成為很好的體育器材,最終成為我們特色項目。
二、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
體育教師隊伍是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起到很關鍵的作用。體育教師平時在進行體育課教學之外,學校的各種運動隊的訓練,剩余的時間、精力非常有限,投入到大課間體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精力自然就更少了,很難保證高質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同時,體育教師關于大課間體育活動方面的培訓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培訓機會很少,培訓內容也不能滿足體育教師的實際需求,很難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所以學校必須加強組織者和管理者有關大課間體育活動相關方面的培訓,交流學習先進地區(qū)的經驗,提高組織者和管理者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如:就近的幾所學??梢悦吭麻_展一次大課間體育活動討論會,邀請一些班主任和學生共同參與,總結一個月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并聽取班主任和學生反映的一些問題,及時的解決這些問題,不斷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質量。同時,各區(qū)每季度可以開展一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展示和交流會,分享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成功方案,共同探討和交流,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能力。當然加強隊伍建設還可以鼓勵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打破常規(guī),克難攻堅,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建立科學的責任制度(校領導負責制、班主任負責制、體育教師負責制、班委負責制)、評價制度(學生評價、班主任評價、體育教師評價、班級評價)和獎勵制度(學生獎勵、班主任獎勵、體育教師獎勵、班級獎勵),提高大課間體育活動組織管理水平,促進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調動學生參加課間鍛煉的積極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這種理念要體現的更加充分與完善”。大課間體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即學生的鍛煉項目學生可以自己做主。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的意愿為主,應以趣味性為主,應充分的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盡情的享受戶外活動的樂趣,體現個性,教師觀的轉變,師生間情感關系融洽了,環(huán)境氛圍更加寬松了,學生情感、個性才能夠得到充分的張揚,師生在互動過程中加深理解,不斷地改進大課間體育活動質量,學生有什么需求能夠坦然的向教師提出。尊重不同學生的體育活動需要,調動學生參加課間鍛煉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體育鍛煉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體育項目得到鍛煉。
因此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者應該靈活處理一些特殊情況,更要留給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各階段學生身體素質等實際情況,可以適當的結合體育達標考試項目,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和萬法,增強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效性和興趣性,而不是自由、重復、機械地進行練習。以30分鐘的活動時間為例,活動過程可以包括準備活動、主體活動和放松活動,其中準備活動可以是廣播體操、跑操、自編操、武術操等;主體活動可以是自選項目,如健身操、跳繩、踢毽子、抖星竹、輪滑、大球、小球、游戲等,并定期開展以組或班為單位的小型比賽或展示;放松活動可以是跑步或放松性練習。同時針對不同年級、性別的學生和不同季節(jié)、氣候也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達到最好的效果。此外,在遇到特殊情況(下雨)不適合在戶外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那么可以靈活的安排學生在室內體育館、走廊或其他室內場所開展其他體育活動,如安排跳繩、踢毽子、立定跳遠、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等項目,而不是簡單的將學生安排在教室自習。
四、職能部門的關注和大力支持
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開展需要職能部門更多關注,保障經費投入,完善場地、器材設施保障。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是學校開展任何形式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基本保障,場地、器材設施的不理想對于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效果的好壞影響非常大?,F如今大多數學校的場地、器材設施不能夠滿足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需求,學生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安全程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各職能部門應保障體育專項經費投入,做到??顚S?,提高場地、器材設施的數量和質量,為大課間體育活動的長期開展提供客觀保障。同時還要加強督導和檢查,嚴格管理大課間體育活動,要將其納入學校綜合督導內容及評估指標體系,列為學校日常工作的檢查、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各學校應經常性的組織一些體育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意識,從而為學生的終生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組織體育活動以及比賽時多征求學生意見,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織他們自己組織活動的操作能力,切實從學生的自身利益出發(fā),多組織主管體育工作的領導進行考察、學習交流,擴寬視野,學校更要加大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管理力度,工作要落實到位,從而建立有效的工作體系。
學校領導重視,思想工作到位,對于一項新興體育活動的順利推廣和有效開展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影響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的軟、硬件因素都與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學校領導在政策上的支持,就會起到一種導向作用,它會激發(fā)學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校領導把大課間體育活動作為學校德育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盡量保障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和場地、器材,每天都能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同時還要盡量確保每次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至少為30分鐘。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責任到人,充分調動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五、綜上所述
學校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于一體,體育、美育、德育于一身,它既是校園德育建設重要內容,又是折射學校管理的一面鏡子,更是學生切身利益的體現。它不僅可以對學生緊張的學習起到調劑作用、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同時培養(yǎng)學生終生身體的意識。所以作為奮戰(zhàn)在一線的體育教師,如何讓學校大課間活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將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N].(2007年5月7日國務院發(fā)布[200717號).
[2]《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N].(2005年教育部發(fā)布教藝體[2005〕10號).
[3]戴曉東.初中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的實踐和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11(06):123-124.
[4]曲宗湖,王龍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設計與開發(fā).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
[5]陳穎悟,熊百華,劉曉忠.從傳統(tǒng)課間操到大課間體育活動的思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5,(01).
(作者單位:廣州市番禺區(qū)大石富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