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彩清
【摘要】 ?新課改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以激活、發(fā)展學生思維為重要教學目標。這便需要教師結合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日常的教學?;诖耍疚木托W語文教學,深入探討了如何激活小學生思維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 ?激活 小學語文 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130-01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旨在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知識素養(yǎng)等,在語文課堂上,表現(xiàn)通過聽、說、讀、寫等教學來激活小學生的語文思維,促使他們積極、踴躍地加入課堂教學活動,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以此來全面、系統(tǒng)地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一、與生活相結合,澆灌思維
知識源于生活,生活還是培養(yǎng)思維之土壤。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擅長利用生活情景等,指引學生思考,并激活他們的思維。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黃果樹瀑布》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來思索問題。就此教師可問:“同學們有看過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嗎?你們眼中的黃果樹瀑布是怎樣的?”有去過的學生立刻便舉手了,教師便令一名同學進行了回憶,并讓他比較眼中的與課本上的不同之處。另外,教師還可以留給學生寫一篇小作文的作業(yè),以描述最難忘的景觀,這樣便很好地鍛煉了他們的形象思維。又如,在講解《天安門廣場》時,教師為啟發(fā)學生的聽、看、想、說、讀、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應課件并這樣問:“可能很多同學都有去過北京,到達過天安門廣場,那你們都看到了天安門廣場的哪些景觀???一人選一樣,為大家大致描述一下。”學生們紛紛回答說有看城樓、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等等,緊接著學生們還分別進行了簡述,以此來令學生了解北京的古老與美麗,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作為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向生活走進,利用生活之水來灌溉思維之花,可以充分激活他們的思維意識,有效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
二、結合包容,呵護思維
新課改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應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積極引導他們的思維,包容他們的各種思維方式。但在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應依然很強勢,強迫學生照搬自己的思路來思考問題,否則便打斷、否定,從而便澆滅他們的思維火花。例如,作者便曾有聽過這樣一堂公開課,所講內容是《三顧茅廬》,在課堂上,正當老師夸贊劉備禮賢下士的良好情懷時,一名同學突然說道:“請問老師,劉備若第三次仍未見到諸葛亮,那還有第四次嗎?”很明顯,老師未預料到學生會提這種問題,便武斷地將其打斷了,從而阻礙了同學的發(fā)散思維。教師應盡量包容學生,以贊賞的目光來看待同學的提問,多鼓勵他們發(fā)散思維,切不可隨意否定或批評。只有充分維護學生的質疑,包容他們的思維,方才能使其形成獨特的思維,打造多姿多彩的課堂。例如,在講解《李時珍夜宿古寺》時,當講解到走遍山川河澤的李時珍時,有學生這樣提問:“李時珍為何非要跋山涉水呢?直接到中藥店尋問、匯總不就可以了嗎?”該問題很令教師意外,稍稍思考后便答道:“這名學生的想法很好,應給予鼓勵。但若李時珍依你說的去做,那或許會提前十年將《百草綱目》問世。但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以這樣的方式來編的《百草綱目》,可靠性勢必會降低呀。露宿、百草嘗遍,正說明了李時珍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故《本草綱目》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卻仍能被奉為中醫(yī)經(jīng)典。”由此可見,老師應包容學生的獨特思維,并對其思維適當引導;反之,簡單、粗暴地嚴厲批評他們的獨特想法,只會令他們噤若寒蟬,對其思維意識的激發(fā)很不利。
三、加強合作學習,發(fā)展思維
于學生而言,其實有很多老師,每名同學都能是別的同學的老師或學生。教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只有交融各種思想,閃爍不一樣的光芒,不斷交叉融合、相互借鑒,方才能一直盛放思想之花,令教育更加完善。所以,老師應擅長組織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常常引導學生分組合作討論,并多鼓勵同學們交流溝通,為各種思維提供碰撞、摩擦的機會,以促進學生相互學習、擴大思維廣度。在課堂上教師應大力提倡合作學習,促使學生迸發(fā)、交融思維。例如,在講解《桂花雨》時,教師便可以先將同學劃分成小組,再分別布置任務,告知他們:“現(xiàn)在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任務,并以小組來完成,首先小組長分好工,具體任務為各組同學來描寫‘梅、蘭、竹、菊’,各小組中分派一人寫一種,且沒有限制條件,同學們自由發(fā)揮。寫完后小組間再展章?!痹谡麄€評比活動中,教師便很容易發(fā)現(xiàn)其實同學們在寫作中均具有自開評比活動,比一比誰的小組寫得最佳,并選出針對‘梅、蘭、竹、菊’所寫得最理想的4篇習作獨特的思維,并予以了褒獎。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還了解了其他學生的描寫方式,并紛紛稱贊寫得好的句子,最終很好地達到了相互學習、促進自主合作的目的。又如,在講解《燕子》時,教師同樣也進行了分組寫作,只是這一次從評比小組間轉變?yōu)樵u比小組內部成員,針對寫作對象也變?yōu)榱艘环N,僅對“燕子”展開描寫。最后,由每個小組分別選出將“燕子”寫得最佳的同學,并說明這樣寫的理由,重點關注與眾不同的地方,同學們均產(chǎn)生了很好的共鳴。以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同學們不斷碰撞思維,并迸發(fā)出的思維之花也多姿多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思維的有效激活既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要求,又是學生良好習慣形成與思索問題所需。作為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擅長借助生活經(jīng)驗經(jīng)歷,來激活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加強課堂互動合作,并以此來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同時還應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并鼓勵他們提問并及時反饋,再予以正確的指引,以不斷激活他們的思維,將其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吳麗.淺論小學語文教學與思維能力拓展[J].內蒙古教育,2016(11):71.
[2]廖春蓮.討論,讓小學語文課堂“活”起來[J].小學教學研究,2016(2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