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延虹
后進生 ?愛 ?轉化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2-0124-01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生之間思想、感情溝通的橋梁,師愛影響著學生的智力、情感和個性成長,尤其對于后進生。后進生的個性特點千姿百態(tài):有的是天生的“多動癥”,常常在課堂上搗蛋;有的不喜歡學習,上課容易走神;有的有不良行為習慣,好惹事生非等;其實,后進生并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天一天發(fā)展起來,是由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后進生和先進生并不是固定的,正如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只要經(jīng)過努力,后進生一定可以轉變成優(yōu)秀的學生。
1.動之以情,消除戒備心理
冰心曾經(jīng)說過:“愛在左,同情在右”。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用的教誨本領。當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和愛心的時候,他們就會相信老師和相信老師所講的方法去為他們在學習上取得進步。因此,對于后進生,要動之以情,從心理上去解決他們的防備之心。當學生有問題時,作為老師要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懷,使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并不是被忽略的,達到感化、教育他們的目的。太陽之所以偉大,并不因為它高高至極,而是因為它普照蕓蕓眾生,給萬物以溫暖和光明。教師之所以高尚,并不只是因為她博學勤謹,而是因為她“有教無類”,給每一個學生以關懷和指引。優(yōu)秀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常常引人注目,但后進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注。他們同樣也是有自尊,有理想,有需求。俗話說:“遠則疏,近則親”,老師只有付出真摯的愛,才能走進后進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才能有效地把他們轉化過來。
2.因愛而嚴,忠言也要順耳
古人說:“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這是有道理的,但嚴格不等于嚴厲、嚴酷。嚴格是按照一定標準堅持做,不放松,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處理,決不拖延,更不姑息遷就的意思。而嚴厲、嚴酷,其實就是“兇”、“狠”,在教育工作中,嚴厲的教學態(tài)度確實有時候有利于教學的進行,但是過度的嚴厲只能引起學生的反感。真正的嚴應該與愛相一致,因愛而嚴,在嚴中表現(xiàn)愛。當教師用滿懷真切的愛去與后進生交流、溝通時,后進生也必會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去回報老師。因為他們知道,原來我不是被拋棄的學生,老師正在關注我,期待我的進步。在教育實際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被老師用很嚴厲語氣批評的學生,往往比教師用和氣真切的語氣批評的學生進步得慢很多。
相對于優(yōu)等生,后進生都具有自尊與自卑共存的特點,對老師的抗拒情緒較強,叛逆心較強。因此,教師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更要講究方法方式。雖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話從規(guī)勸病人服藥和犯錯誤者虛心接受批評的角度,是完全正確的。但如果教師借口忠言逆耳,隨便訓人,那就錯了。教育只有尋求他們樂意接受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平等對待,贏得尊重信任
陶行知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因此教師身上的責任重大,學生的命運是與老師的教育有關系的。所以,教師應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健康地成長,這是我們做教師的責任。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了解后進生,尊重、信任后進生,漸漸消除他們的疑慮、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被老師視為差生,讓其感受到老師們對他們的尊重信任,喚起自尊心。教師在課堂上不要總把目光停留于優(yōu)等生,要相信后進生也同樣是可以勝任的,平等對待他們,從方方面面去關照他們。面對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時,教師不要急躁沖動,要機智巧妙地讓問題得到妥善處理,激起他們學習生活的勇氣,鼓勵他們大膽地痛改前非,避免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快樂、融洽地相處著、學習著,讓每位學生都感受到關愛和快樂,讓先進生更先進,讓后進變先進、變積極分子。
4.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促進學習進步
身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用愛的眼光去對待學生,用伯樂的眼光去尋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特別是對待后進生們。成績落后并不是能力落后,調(diào)皮搗蛋不一定道德敗壞。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即優(yōu)點,在幫助后進生克服缺點的同時,鼓勵他們發(fā)揚優(yōu)點和長處,增加后進生的自信,正如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一樣,當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期望時,像對待聰明的學生一樣去對待他們,同時這些學生也能感受到教師的積極期望,不斷去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要求標準,結果成為優(yōu)秀的學生。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優(yōu)點,加以引導,促使其成長。
5.結語
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所謂的差生都是心智復雜的人,是有著不同教育、成長背景、面貌、性格“異彩紛呈”的未成年人。有人曾說“在生命的每一刻,他們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信任,需要寬容,需要欣賞,需要相知,需要相伴,需要相助……”因此,我們的視野里不應有教育的盲區(qū),不應有被放棄的孩子。這就需要教師充滿愛心,用聰明才智去解決每一個棘手的問題,去解開一個又一個的教育癥結,去疏通每一條教育的渠道,在艱難跋涉中托起明天的太陽。愛是學生前進路上的動力,它給予學生愛,將為他們的成長之路帶去更加有力量的幫助,為他們走向成功的人生鋪路。
參考文獻
[1]熊金華.班主任工作貴在持之以恒——談如何正確對待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反復現(xiàn)象[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0(3).
[2]郭洪梅.轉化后進生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