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改珍
摘 要: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在初中階段,他們處于青春期,正是思想叛逆的時候,思維靈活,且自我控制能力太差,日常生活中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易受到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誘惑,很容易脫離人生的正常軌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在初中階段,道德品質(zhì)與法律法治的教育十分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做一名文明、和諧、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策略
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會發(fā)現(xiàn),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越來越高,他們行事沖動,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其犯罪類型較多,其中暴力問題最為嚴重,比如:校園暴力、校園霸凌、聚眾斗毆等。事實上,青少年暴力與犯罪趨勢不斷上升的原因就是缺乏合適的教育,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有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道德與法治的老師,必須要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學習生活中必備的基本法律知識,遵守法律、宣傳法律等。根據(jù)上述的調(diào)查說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下,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政治、文化地觀念的保障。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必須要貼近生活,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與探討,制定適當可行的教育目標和策略,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法制意識。
一、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社會主義信念教育
教師在給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適當?shù)卦鎏硪恍┫嚓P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觀念,能讓學生盡快融入社會,親身體驗社會生活。當然,這種教育模式也受到了初中生的歡迎和喜愛。針對當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方面的問題,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思想觀念。定期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領悟作為一名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責任。
例如,在初中生每天早晨跑操的時候,間接地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毅力,并從中感受到軍人的不易;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先烈的抗戰(zhàn)圣地,了解革命時期的歷史,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提前了解社會現(xiàn)象,以免將來踏入社會,面臨巨大的誘惑而誤入歧途,同時還能學到書本中沒有的社會知識。
所以,我們廣大的政治教師必須更加重視學生的道德法治教育,是對道德法治課教學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二、全方面的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制觀念
初中道德與法治方面的課程規(guī)定,思想道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行為規(guī)范教育和思想教育這四個方面。要想讓學生能夠提高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水平,就必須全方面的將四個基本課程內(nèi)容都授予學生,不得隨意篡改教師的教學目標。
近年來,一些高校的教學策略違反校紀校規(guī),觸碰道德底線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這會嚴重影響教育的風氣。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由于學校沒有對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的行為加以嚴格管制。所以,教師團隊也可以繼續(xù)增強這一方面的思想教育,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定期前往一些高校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同時,在選拔教師的隊伍的標準時,提高教師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標準,并制定一系列的嚴格的考核標準,督促教師認真教學,嚴格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
其次,教師要努力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在應試教育下,政治考試的分數(shù)滿分為75分,部分初中生認為道德法治課無關緊要,從來不上這門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轉(zhuǎn)變這一思想觀念,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重視,在另一方面,還要創(chuàng)建一個有趣、高效的政治課,使學生不會因為理論知識的枯燥乏味而放棄政治。定期開展一些與政治相關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掌握一定的道德法治知識。教師在為學生制定考試試卷的時候,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社會現(xiàn)象等全方面地考查學生,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
三、創(chuàng)建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氛圍當中,就必須讓學生有自己的獨立學習意識,而要喚醒這一條件是考驗老師的臨場發(fā)揮能力。中學時期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生自制力差,好奇心強烈,學習時心理壓力很大。教師要在進行道德法治教學時處處留心觀察中學生的心理動向,要從中學生的心理變化方面出發(fā)開展教學策略,使學生主動地、自愿地去學習,而非以往的沉悶、枯燥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政治學習產(chǎn)生不了興趣,也不利于教師進行簡單有效的教學策略。有時候一些法治方面的問題,學校應該積極主動地與教育局相關部門、社會各個部門相聯(lián)系,建立一個道德法治新組織。通過該組織建立廣泛的信息交流網(wǎng),并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傳遞學生社會上積極的思想和現(xiàn)象,使學生融入社會。
例如,教師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課上,可以向?qū)W生們講述一些社會上有關道德法治楷模的英雄事跡。同時,也讓學生們自己對這些事跡和英雄人物進行評價,看看自己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可以拿出來與大家進行交流。或者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邀請社會上的英雄楷模來學校進行演講。俗話說,言傳身教更有影響力。因此,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洞悉生活中的小知識以滿足中學生的好奇心,將索然無味的課本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活潑有趣的日常畫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還有針對初中生違反校紀校規(guī)嚴重者,制造校園暴力的現(xiàn)象,可以請相關的警察來學校宣傳法制教育。同時,學校要建設健康的文化,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為目標。
總而言之,學生的道德法治教育是一個持續(xù)和全面的系統(tǒng)工程,要求社會各部門、教育部、學校、教師、學生一起努力,共同建設社會主義道德法治的體系。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提出了加強學生道德法治的策略,包括將社會實踐活動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鞏固學生的政治知識,并自己親身體驗;同時在授課的時候要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最后,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并讓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彩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的分析——以心理教育的滲透為例[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7(08):61-62.
[2]王瑞秀.加強中學生道德、法制教育的實踐和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1):122- 124.
[3]周容容.有效提高課堂效益——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J].吉林教育:綜 合.2016.(48):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