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倩 李燕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之中應用廣泛,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的便利,對于人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強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是時代的發(fā)展必然趨勢,因此,高校要在總結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積極探索出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的措施,從而推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開展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文章最后提出了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為有關專業(yè)人士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 新階段 教學改革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我國各大高校從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程體系等方面積極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邁向一個全新的階段。因此,對于高校而言,在新形勢下如何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是一項重大的任務,尤其是要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開設信息技術基礎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與加工的能力。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作為一項先進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提高生產生活工作效率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下,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計算機基礎技能是一項必要的技能,熟練的掌握計算機操作方式可以增強自身在就業(yè)市場的競爭力,從而滿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現(xiàn)階段,越來越多高校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潮流,紛紛開設了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且成為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一項重要的必修課程,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使學生可以靈活的應用計算機技能,借助于計算機信息化知識的應用解決現(xiàn)實中各種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綜合素質的提高。綜上所述,對于大學生而言,要重視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奠定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而且可以增強自身就業(yè)競爭實力,從而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基礎差異性大
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知道,隨著高校近些年來招生規(guī)模不斷的擴大,在校學生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不斷的擴大,而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學生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的不同,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在計算機基礎知識運用能力方面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通常來說,來自于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質量更高,許多學生已經具備運用基礎計算機軟件的能力,諸如Wirldows操作系統(tǒng)、Excel以及Word等,而來自于經濟實力不強的偏遠地區(qū)學生由于接觸計算機的機會較少,對于計算機基礎教育知識的認識寥寥無幾。鑒于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水平呈現(xiàn)出巨大的差異性,高校有必要加快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工作。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性較強
計算機基礎課程本身具有實用性與操作性強的特點,對于學生的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選擇上,教師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區(qū)分,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從我國計算機教學現(xiàn)狀來看,當前絕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tǒng)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而學生則被動的在臺下聽講與記筆記。雖然這樣的計算機教學可以在短期內讓學生掌握豐富的計算機理論知識,但是卻無益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不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師要認識到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圍繞著某個問題學習相關計算機知識,讓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培養(yǎng)。
三、計算機基礎教育新階段的教學改革措施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采用最新的教學方法
作為崇尚個性發(fā)展的80后與90后是當代大學生的主要群體,因此教師在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特點,轉變傳統(tǒng)的以講述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以學生為中心制定教學方案,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的學習,激發(fā)出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并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智慧,從而打造出高效的高中計算機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加快構建交互性演示課堂,讓學生在多媒體實驗室中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與學習習慣開展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從而為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果提供重要保障。
此外,教師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講解與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親身示范相關的知識點并讓學生擁有充足的練習時間,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要充分的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改進教學的方式方法,在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要重點加強對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操作中不斷的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采用分層教育模式,改進考核方式
由于各個地區(qū)的教育水平不同,不同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程度干差萬別。因此,在新生入學時高校要開展計算機摸底測試,全面了解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并以此為根據將學生劃分為拔尖班提高班以及基礎班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做到因人而異,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其中,對于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基礎班學生,主要可以教授計算機基礎知識;對于基礎較好的提高班學生,教學難度可以有所提高,在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闹v解Windows操作系統(tǒng)方面內容;而對于基礎穩(wěn)定的拔尖班的學生,要重點講解Windows系統(tǒng)以及常用軟件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方面,實行對學生的分層教育的作用在于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有所提升。
與此同時,當前在計算機教育課程的考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采用上機與筆試兩者相互結合的考核方式。然而,該考核方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是上機操作考核比重不高,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全面的考核。因此,為了保證考核的質量與效果,高校要將上機與筆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除此之外,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于校內網與互聯(lián)網,向學生發(fā)布學習資料、模式試題以及習題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進行知識復習與鞏固。
在每個學期的期末考核中,教師可以在評分環(huán)節(jié)中要參考學生的平時上機情況、期末卷面考試與上機成績等多方面,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對全面、真實、客觀的考核,這樣便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相應的給予學生的科學化的指導,讓學生提高對上機操作的重視,提高學生的學習課外知識的自覺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計算機基礎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從而滿足社會發(fā)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因此,高校要提高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重視,積極推進計算機基礎教育改革工作,根據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特點,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從而為計算機基礎教育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慧強,郭方方,馮光升,呂宏武,李永華,李冰洋,面向計算機類學科的協(xié)同式、多維度、一體化研究生培養(yǎng)體系[J]計算機教育,2018,01:116-119+123.
[2]孫平安,劉瑞軍.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公共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1:24-26.
[3]尚新萍.“慕課”背景下的大學計算基礎教學研究[J].科技視界,2018,20:64-65.
[4]羅劉敏,孫彥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29:181-182+184.
[5]李永梅.對“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院校財經專業(yè)教育改革的幾點探討[J].環(huán)渤海經濟嘹望,2019,02:192.
課題
①桐城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教研項目:公共計算機基礎課程網絡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XJY2017Bl2)
②桐城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教研項目(一般):基于微信平臺的計算機考級移動學習模式研究(項目編號:TCS22018JYB002)
③桐城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教研項目(重點):商貿與電子信息系學生技能競賽水平提升的長效體系構建(項目編號:TCS22018JYA002)
④2017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智慧課堂試點《Fla sh動畫制作》(項目編號2017zhkt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