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慧
[摘要] 目的 總結并歸納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挑選該院6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納入該項研究,納入時間為2017年8月—2018年8月。按照時間先后將6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3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方式基礎上,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分別于護理風險管理前后,對患者進行護理質量評價量表評估,對不同方法下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對比,并探究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情況。結果 護理后,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在護理質量評分,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滿意度方面,與對照組數(shù)據相比均具有顯著優(yōu)異性(P<0.05)。結論 在普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護理風險管理可顯著提升護理質量,降低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率,可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普外科;護理管理;護理質量;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6(b)-0037-02
普外科是臨床常見的一個科室,病情雜、手術多、急癥多、護理工作繁重,很多疾病本身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手術期間易發(fā)生風險事件,影響患者康復和治療情況[1]。護理風險是指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參與或間接參與導致患者傷殘后果的可能性,因普外科本身存在較大的風險,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應注意對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風險事件采取針對性干預預防措施,并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強化護理責任意識,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普外科手術患者的預后[2]。護理風險管理是針對護理期間風險事件進行分析,并給出針對性預防措施,已達到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的目的。該院普外科從2018年3月開始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該文總結并歸納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挑選該院6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將其納入此項研究。依據時間先后順序對納入的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為30例。其中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年齡35~71歲,平均(54.71±1.37)歲。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6~73歲,平均(54.27±1.88)歲。對納入樣本的年齡、性別資料進行探析,數(shù)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較高的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在該院行普外科手術者;②符合手術適應證者;③簽署同意書者。
(2)排除標準:①軀體功能障礙者;②神經功能障礙者;③哺乳期婦女及孕婦。
1.3? 方法
在護理管理方法上,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式,確定護理風險因素,實施護理服務。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護理風險管理。包括①針對普外科急診、危重患者,對危重、老年患者進行適當?shù)娘L險管理,對其生命指征及病情進行強化管理,對行動不便者加強護欄,避免患者發(fā)生墜床等意外事件;②針對護理人員,應提高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增強護患溝通能力,加強護理人員的實踐技能,可進行培訓指導,通過考核后方可進行臨床護理;③加強對病房的管理,每日消毒、通風,不定期檢查病房衛(wèi)生情況,鼓勵患者家屬參與病房衛(wèi)生的維護;④針對術后留置導管的護理管理,應加強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注重衛(wèi)生,預防導管脫出、受壓、堵塞、感染等風險事件的發(fā)生。
分別于護理風險管理前后,對患者進行護理質量評價量表評估,對不同方法下患者的護理質量進行對比,并探究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患者滿意度情況。
1.4? 觀察指標
對護理人員進行護理質量評價量表評估,量表包括護理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踐技能的熟練程度,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比較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采用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總分100分,85~100分為滿意,60~84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率=(滿意+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
1.5? 統(tǒng)計方法
對研究所得的患者的各項臨床數(shù)據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比較,護理質量評分,滿意度評分由(x±s)表示,行t檢驗,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滿意率應用(%)表示,數(shù)據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對比意義較?。≒>0.05);護理后,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遠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護理后,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67%,遠低于對照組的26.67%(P<0.05),見表2。
2.3? 兩組滿意度評分及滿意率的比較
護理后,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率為100.00%,遠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3。
3? 討論
風險管理是臨床醫(yī)學常用的一種管理程序,是在現(xiàn)有醫(yī)療水平上對特定風險狀況進行分析后,針對其危險因素進行針對性預防的一種管理模式,可顯著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預后[3]。普外科手術率較高,且患者數(shù)量較大,病情復雜,鳳湖風險事件發(fā)生率較高。該院于2018年3月開始在普外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4]。
現(xiàn)代管理思想中以預防為主作為進行安全管理的主要理念,而非是在不良事件發(fā)生后進行彌補,為保障安全管理順利進行,應建立風險信息網絡,以便于對護理中的安全隱患進行及時發(fā)現(xiàn),并將事件發(fā)生后的彌補措施轉變?yōu)獒槍π灶A防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效果[5-6]。
此項試驗中,護理后,接受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在護理質量評分,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及滿意度方面,與對照組數(shù)據相比均具有顯著優(yōu)異性(P<0.05)。根據上述材料,表明護理風險管理在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提高護理質量,改善醫(yī)患關系中應用價值較高,與蒙小琴等[7]人的研究內容相符,值得廣泛應用。
綜上所述,在普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中,護理風險管理可顯著提升護理質量,降低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提高患者滿意率,可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春梅,江旭峰.普外科精細化護理管理對控制術后疼痛和感染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4):104-107.
[2]? 蔣敏蘭,馬麗薇.護理風險管理在外科新畢業(yè)護士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5):66-68.
[3]? 王波,楊玲.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A2):236-237.
[4]? 陳素欣,劉小麗,甘婉兒.消化內鏡護理風險控制中PDCA循環(huán)模式應用價值分析[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4):572-573.
[5]? 許輝,李曉光,陳艷妮,等.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內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7,39(13):2055-2057.
[6]? 王國鈺,秦薇,徐建鳴,等.應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4):522-526.
[7]? 蒙小琴,鄧琴,張雪萍,等.PDCA循環(huán)在泌尿外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6,29(6):850-852.
(收稿日期:201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