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摘? 要:目前關于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學生回訪率低的研究還存在不足,本研究基于任務-技術擬合理論從三個維度(即課程生動性、教師主體知識和互動性)來分析MOOC技術對學生回訪的影響,研究課程難易程度在上述三個因素和學生回訪率影響中的調節(jié)作用。結果表明,課程內容的生動性,教師主體知識和MOOC互動性能夠對學生回訪的意愿產生積極影響,且與學生回訪意向之間的關系受到課程難度的不同影響。
關鍵詞:MOOC技術;回訪意愿;課程難易程度;調節(jié)效應
中圖分類號:TP391?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research gap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low student reten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this study uses task-technology fit theory to understand how technological factors of MOOC in three dimensions(i.e.,course vividness,teacher subject knowledge,and interactivity) influence students' revisiting of MOOC.Going deeper,this study also takes course difficulty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course difficulty on the main factors identified abov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vidness of course content,teacher subject knowledge,and MOOC interactivity can positively affect students intention to revisit MOOC.However,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ree-dimensional factors and student intention to revisit are affected in different ways by course difficulty.
Keywords:MOOC technology;revisit intention;course difficulty;moderation effect
1? ?引言(Introduction)
MOOC是近幾年才開始出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這種新模式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很少,但是教師需付出多倍的時間和精力,且?guī)熒臃浅5托?。MOOC在推動教育進步方面的優(yōu)勢和前景是被廣泛認可的。例如,Andrew(2017)[1]的研究認為“在學習方式的轉變過程中,企業(yè)、政府組織和教育機構在了解電子學習現(xiàn)象的前提下,就如何在獨特情景中采用電子教學模式做出戰(zhàn)略決策”。
從理論上看,現(xiàn)有大多數(shù)有關MOOC的研究都集中在學習者的初始參與上,而對學生回訪行為的研究則很少,借助廣告說服理論框架和任務-技術契合理論,我們提出學生回訪MOOCs的意愿不僅受MOOCs技術因素的影響(表現(xiàn)為MOOC課程的生動性,教師主體知識和互動性),同時也受課程本身難易程度的潛在影響。本研究對關鍵維度前因的揭示作了初步嘗試。此外,與大量將任務-技術理論作為一個統(tǒng)一概念的研究不同,本研究分析三個維度(即內容生動性,教師學科知識和互動性)對學生回訪MOOC意愿的影響,并研究課程難易程度對這些影響的調節(jié)效應。
2 文獻綜述和假設(Literature review and hypothesis)
2.1? ?MOOCs相關文獻
JML Andres(2018)[2]指出,MOOCs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獨特的在線學習方式,已被廣泛用于企業(yè)、政府組織和教育機構的培訓和學習。如何在特定環(huán)境中采用在線學習方式?學者們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但是現(xiàn)有研究的主要關注點還是停留在線學習的初步應用,為后續(xù)探索學習者的持續(xù)性問題留下了廣闊的研究空間。關于學生教育,相關研究表明,學生使用像MOOC這樣的新技術的意愿可能會受到學習者自身人格特征,包括動機(Cai L等,2017)[3]、教師的支持和鼓勵(Littlejohn等,2016)[4]、同伴影響(Lin、Zimmer、Lee,2013)[5],以及自我效能(Kuo、Tseng、Lin、Tang,2013)[6]等因素的廣泛影響。這些研究結果為后續(xù)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然而,這些研究的焦點都沒有涉及學生的回訪意愿問題,因此學生初步使用意圖和回訪意愿之間的差異基本上未得到研究討論。事實上,初始行為和回訪行為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學習者最初使用MOOC可能是因為同伴建議和教師鼓勵,但回訪行為更多地取決于他們自己的體驗和對MOOC的評價。如果他們有良好的學習體驗,對MOOC的評價也是積極的,則回訪MOOC的可能性更高。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從相對抽象的層面檢驗持續(xù)學習行為,而對學習者持續(xù)意圖的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彌補這一缺失,研究MOOC技術的本質特征以及課程本身難度影響學生回訪意愿的機制。
不同于學生和教師可以直接互動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MOOC依靠技術將信息從教師傳遞給學生。也就是說,在MOOC教育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MOOC進行學習。教師準備MOOC課程比用傳統(tǒng)方式傳授相同課程所需付出的能量和時間多很多倍,這顯著弱化了教師參與MOOC教學的動力。此外,學生通過慕課學習產生疑問時,幾乎不可能直接得到教師的答疑,而這一點正是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優(yōu)點。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名教師在慕課平臺上指導的大量學生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師生互動非常低效。因此,MOOC課程能否吸引學生回訪,這一過程更像是廣告的說服過程。因此,Sundar&Kim(2005)[7]借鑒廣告說服理論框架來研究MOOC技術和學生回訪意愿之間的關系,廣告是否具有說服力是由廣告的質量決定的,廣告質量又是由內容如何轉移(即廣告形狀)、消費者感知到的互動性決定的??紤]到MOOCs的性質特征,我們可以假設,MOOC是否能引起學生回訪通常會受到三個決定性因素的影響,即MOOC教師是否知識淵博、內容是否生動、以及演示文稿是否具有互動性。我們將課程內容的生動性概念化為課程表現(xiàn)豐富并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程度,教師的學科知識被定義為學生認識到教師掌握一門學科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