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96-01
師者,德之為先也。德者,身體力行也。人們也常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偉大的職業(yè)”。良好的師德不僅是老師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一面鏡子,更是學校辦學的一面旗幟。師德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躍升的關鍵,維系靠制度,踐行靠教師。作為基層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時刻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有教師”為目標,以“四個引路人”為引領,以“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為操守,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做學生和家長歡迎的好老師。
一、牢記教書育人宗旨,不忘立德樹人初心,做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好榜樣。
一是立足崗位,我們時刻心懷理想信念,不忘當年師范生的“初心”——“德高為師 身正為范”,嚴于律己,終身學習。二是情系崗位,我們時刻擔當崗位職責,不忘從教的“初心”——“愛崗敬業(yè),拼搏進取”,不計功名,不圖回報。三是情系崗位,我們時刻帶好從教的“緊箍咒”,讓遵規(guī)守紀成為激勵我們前進的動力,不忘終身奮斗的“初心——“關愛學生,為人師表”,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嚴格遵守長春市教育局“五條禁令”“七嚴禁”“八不準”,廉潔從教,做好表率。
二、秉承教學相長傳統(tǒng),時刻播撒愛心,做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好老師。
一是課前,做到“業(yè)精于勤”。 我們做到教師備課的“勤”與學生預習的“勤”相統(tǒng)一,做到教師備課的“精”與學生預習的“精”相統(tǒng)一,教學相長。二是課堂,做到“因材施教”。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改革學生的評價方式,不以分數(shù)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三是課間,做到“潤物無聲”。我們平時多到班級走一走,看一看,從學生課間的一言一行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改正。四是課后,做到“標本兼治”。我們把家訪作為一項家校交流的長效機制,通過不定期家訪,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狀況;通過家長微信群,及時關注單親家庭的孩子的課后生活;通過教師幫扶活動,幫助學困生完成學業(yè)。
三、勇挑一份責任擔當,無悔付出,做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好朋友。
一是教育教學中,擔當一份教師職責。我們時時刻刻用自己規(guī)范的言行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用扎實的知識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用過硬的本領做創(chuàng)新思維的引路人,用自己的愛崗敬業(yè)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二是師生交流中,擔當一份親友職責。我們隨時放下教師的“架子”,來到學生之間,跟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傾聽學生的心聲,把學生當作自己的朋友和孩子,給予學生一份友情和親情,做到師生關系的和諧。三是家校合作中,擔當一份社會職責。在每天平凡的工作之中,我們時刻不忘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本心,把學生當作親人,把家長當作朋友,用實際行動激發(fā)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達成家校聯(lián)合育人的共識。
作者簡介:
華仁波,女,本科,長春市第一五一中學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心理教育、檔案管理、辦公文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