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甘霖
摘 要: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來解決,更需要家庭與學校雙方同心協(xié)力、相互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文章作者結合多年實踐工作經驗,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方式與方法進行簡單分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家校合作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9-0087-01
家校合作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這一教學理念最早是由美國學者隆巴那提出,他把家長參與到學生的教育活動中去,對學生帶來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叫作家校活動。當前我國許多教育學者也十分認同這一教學理念,家庭與學校是對學生成長最有影響力的兩大群體,家校合作的教育目標就是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統(tǒng)一性,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例如小學生陳某,學習成績中下,做事沖動,喜歡表現(xiàn)自己;不肯寫作業(yè),逆反心理十分嚴重,常和老師、父母發(fā)生沖突,有很強的抵觸情緒;在課堂上總是搞小動作,不遵守紀律,影響別人學習。因為學習成績的問題,有些學生會嘲諷他,這使得他對班級同學產生抵觸情緒,導致惡性循環(huán),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陳某的父母是個體經營者,平時工作較忙,沒有時間照顧他,使得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斷惡化,導致他更加排斥學習,排斥與人相處。針對這個案例,我們進行以下幾點分析。
(一)強化教學理念,為家校合作奠定基礎
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校內外環(huán)境,是當前大力提倡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要想讓家校合作發(fā)揮出它最大的優(yōu)勢,就必須強化家校合作理念,為這一教育模式奠定基礎。因此,我們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行措施。首先,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題,必須深刻明確家校合作的本質與意義,明白家校合作是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最佳方式,學??梢詫處熯M行有針對性的培訓,讓教師學習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與家長的溝通技巧,進而能與家長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其次,重視家校合作的方式方法,比如定期開展家長交流會等,讓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可以向家長播放一些有關家校合作的資料,幫助家長深化認識,提升合作理念,這也是開展家校合作教學模式的基礎。
(二)建立協(xié)調機構,推動教學合作
在利用家校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效果,鞏固教學成果,建立一個組織協(xié)調機構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個機構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協(xié)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為雙方的合作提供基礎與保障。這個機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行政領導、主要負責人和家長委員會。其中,行政領導主要負責協(xié)調工作,在家校合作中充當潤滑劑;主要負責人為班主任,負責制訂一些家校合作的實施方案等,保證家校合作教學方式能夠持續(xù)開展;家長委員會則由家長代表組成,定期與學校進行溝通,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
(三)采取有效措施,優(yōu)化家校合作
1.細化教育目標
小學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師不能單純地把學生的學習成績當作唯一的評判標準,而應該不斷完善各個方面的考核,并有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要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力度,家長的態(tài)度是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2.加強教師的基本素質培訓
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學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業(yè)培訓,保證教師能夠得到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加強教師的心理基本素質,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
3.重視家訪
學校應該安排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定期家訪,及時、全面地向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狀況,為家長提供一些適合孩子的教育指導和建議,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更好地提升家校合作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嚴艷.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88,90.
[2]趙興芝.淺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7(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