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紅
江蘇省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倍W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也是寫作的初始階段,這時如果能以課文為寫話的突破口,充分挖掘文本資源,找準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精心設計隨文練筆,巧妙地把寫話訓練融入閱讀教學中,就能實現(xiàn)讀寫結合,讓學生在讀中學會如何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那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找準語言訓練點,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了以下的方法。
仿寫
小學低年級學生喜歡模仿,而且模仿力強。而課文中有一些比較典型的短語、句式或段落,很值得用來訓練表達。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這些教材因素,根據(jù)文本的不同內(nèi)容,不同特點,引導學生“照葫蘆畫瓢”,從而進行表達訓練。
仿寫短語 如《棉花姑娘》中有兩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碧綠碧綠的葉子”“雪白雪白的棉花”。在讓學生體會表達效果后,出示小草、浪花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還有“碧綠碧綠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最后出示太陽、朝霞、稻田、天空、大海、荷花等圖片,讓學生仿說短語,達到積累此類形式短語的目的。
仿寫句子 如《荷葉圓圓》中有這樣一句話:“荷葉圓圓的,綠綠的?!边@句話中兩個疊詞的運用很有特點,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后,筆者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觀察池塘里的其他事物,進行仿說。有的課文中有一些特定的句式,比如“有時候……有時候……”“一邊……一邊……”“在……在……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等,要抓住這些特定的句式不失時機地讓學習仿說,仿寫。當然,不能生硬地讓學生想象,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提供一些說話的素材或圖片或特定的場景。如在學習運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話時,可以用圖片出示小猴子的活動、小麻雀的活動,或讓學生想想媽媽回到家以后所做的事,這樣學生就不難說出合適的句子了。
仿寫小節(jié)或段落 如課文《彩色的夢》第二小節(jié)很有特色,句式結構相同,富有韻律,寫了筆尖滑過的地方,什么景物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學完這個小節(jié)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腳尖滑過的地方還會有什么呢?它們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試著仿照第二小節(jié)的句式說一說。在教學第三小節(jié)時,可以提供具體的語境,以“在豐收的果園里,在碧綠的田野里,在美麗的公園里”等為引子,指導學生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的想象仿照第三小節(jié)的樣子說一說。學生在仿說的過程中完成了一節(jié)節(jié)的小詩,他們儼然成為一個個小詩人,語言運用能力悄悄得到了提升。如《曹沖稱象》第四段中寫了曹沖稱象的過程,用了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再、然后”,把稱象的過程寫得很清楚。學完這部分內(nèi)容之后,筆者鼓勵學生用上“先、再、然后、最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說說他們剛剛在手工課上做的貼畫。有了前邊的例子,學生表達得很清楚,把做貼畫的過程說得很明白。
改寫
故事是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一種文學樣式,而詩歌一向以言簡意豐著稱,短短的篇幅中常常蘊涵著極豐厚的內(nèi)容,而其中一些情節(jié)性、故事性較強的詩歌如果讓學生改編成故事,既讓學生走進了詩歌,深入理解了詩歌,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如學習《小兒垂釣》時,讓學生把詩歌編成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事跡(雷鋒叔叔抱著迷路的孩子,背著年邁的大娘)編成小故事。改編的訓練,既充實了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擴寫
擴寫就是把原來內(nèi)容簡單、籠統(tǒng)的地方,通過合理的想象和再創(chuàng)作,擴展成內(nèi)容具體的文字。課本中有些文章既有詳細寫的內(nèi)容,又有簡略寫的內(nèi)容。這正是學生練習擴寫的好機會。如《風娃娃》這篇課文第二、第三、第五自然段詳細寫了風娃娃“吹轉風車、吹動大船、吹跑風箏”,三個段落都是按照風娃娃來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結果怎樣的順序來寫的。而“吹跑衣服、折斷小樹”寫得很簡單,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仿照前幾段的樣式進行擴寫,以此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
補寫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些課文會留有一些空白點,意猶未盡。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空白點,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用學生自己的語言寫出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對學生進行了寫作的訓練。如在學習《彩色的夢》第一小節(jié)時,可抓住“聊天”和“跳蹦”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他們躺在鉛筆盒里會聊些什么呢?打開鉛筆盒,跳蹦著,他們又會做些什么呢?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泥塘沒賣出去,小動物們都說了缺點,小狐貍說了什么,課文沒有寫,讓學生想象,之后還可以想象還有哪個動物說了什么。
續(xù)寫
續(xù)寫就是從原文出發(fā),對于原文做一些自然延伸,圍繞中心事件來續(xù)寫新的情節(jié)。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蜘蛛開店》結尾寫道:蜘蛛又改變了主意,開了一個襪子編織店,結果來了一只四十二只腳的蜈蚣,蜘蛛嚇得逃到了網(wǎng)上。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讓學生續(xù)寫故事。在學完《坐井觀天》后,讓學生續(xù)寫一個結尾:青蛙跳出來一看,它看到了什么?這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寓意,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指出: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的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因此,我們老師就應該抓住低年級兒童的特點,充分利用文本資源,采用多種形式,有效指導學生進行說和寫的訓練,以達到不斷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學校第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