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萍
魯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所選的課文,大多寫各地節(jié)日風俗,也講述民間藝人逸事。編者想通過這樣的內(nèi)容讓初三的學生了解各地風俗和民間文化。我努力挖掘教材的寫作因素,拓展課外美文,精心設計了“舌尖上的記憶”話題作文。
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有兩篇寫美食的文章:文學大師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女作家琦君的《春酒》。
《端午的鴨蛋》一文通過介紹端午的種種風俗以及家鄉(xiāng)的“端午的鴨蛋”,表現(xiàn)作者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xiāng)的熱愛。所寫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作者善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用濃濃的深情,釀出了人生滋味。有一段文字寫得特別生動“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蔽覇枌W生:高郵咸蛋好吃嗎?哪個詞語和句子能體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高郵咸蛋質(zhì)細而油多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寫美食要抓住它的色、香、味,調(diào)動多種感官來寫。
《春酒》中喝春酒、品會酒表現(xiàn)“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干,鄉(xiāng)人的淳樸厚道,彌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琦君的散文如行云流水,簡單的幾筆,人物就立起來了。例如:“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蔽以O計了這樣的問題:誰釀制了濃香的春酒?從她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樣一個人?學生們能感受到“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是作者用聯(lián)想的方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受到表揚后的興奮和欣喜,甚至還有點兒不好意思、害羞的情態(tài)。學生能感悟到母親的溫柔善良慈愛。通過《春酒》的學習,學生能學習到在寫美食時可以突出人物的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完《端午的鴨蛋》《春酒》兩篇寫美食的文章,我讓學生觀察爸爸、媽媽做美食,品嘗美食感受其味,觀察人物感受其愛,為整篇作文的寫作奠定情感基礎。
有些教材選文雖說是經(jīng)典,但與學生的興趣相脫離。因此,選擇閱讀材料時要兼顧經(jīng)典與時尚。我確立了“舌尖上的記憶”這一主題,補充印發(fā)了四篇美文《香甜莫過槐花餅》《我愛家鄉(xiāng)的魚糕》《一碗百家粥》《鍋盔》開闊學生視野,構建了“舌尖上的記憶”話題作文寫作課程。
我在課堂中和學生研讀了《香甜莫過槐花餅》《我愛家鄉(xiāng)的魚糕》兩篇文章。我確立了本次作文目標:1.在敘事中突出對美食、人物的描寫。2.卒章顯志,點明中心抒發(fā)情感。
圍繞這兩個作文目標,我讓學生邊讀邊勾畫有關句子,學生很快就捕捉到一系列描寫句,如“鍋里的油已燒至八成熟,母親把餅放進去,‘嗞嗞的響聲帶著香味彌漫到屋子的每個角落,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下來?!弊湔嘛@志的句子有的情景交融“如今只要春天一來,我總會想起故鄉(xiāng)的槐花。在濃郁的綠葉之間,那一串串潔白素雅的花朵,又該在柔風中輕輕搖曳了?!庇械闹苯邮闱椤凹亦l(xiāng)的魚糕,真的是令人唇齒生香,如果你有機會來我的家鄉(xiāng),一定記得要嘗一嘗?!蔽液蛯W生找出來并共同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香甜莫過槐花餅》《我愛家鄉(xiāng)的魚糕》兩篇文章在構思上有相似點,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先寫……再詳寫……最后寫……”,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美食類作文的寫作思路:先引出美食,再詳寫制作過程,最后寫表達的感情。我和學生共同畫出了《香甜莫過槐花餅》的思維導圖,我要求學生參照《香甜莫過槐花餅》的思維導圖,構思自己的美食作文。
引出美食:描寫槐樹態(tài)勢、清香香甜莫過槐花餅
點明中心:幸福、思鄉(xiāng)
有了范文引領和思維導圖的準備,學生作文詳略得當,描寫到位,大部分學生都寫出了自己對美食的獨特體驗。如張晏寧《愛一般的味道》中關于做水煎包的過程就描寫得特別精彩:“和面時,面粉四起,那面團在姥爺?shù)氖种形鑴?,一會兒轉(zhuǎn)圈,一會兒跳躍,好玩極了。姥爺在揉好的小面團中央扒一個窩,放進先前準備好的餡料。接著他便用靈活的雙手打起褶子,手指上下舞動,靈巧極了?!睆堦虒幫瑢W受了范文的啟發(fā),結尾寫得委婉動情?!盎叵肫鹪谀切≡旱呐镒酉?,吹著涼爽的風,一家人有說有笑,即使是吃進一縷沙,也不會在意。那愛一般的味道,永遠不會抹去,將一直藏在我心靈的一角……”
“舌尖上的記憶”話題作文寫作課,以教材為依托,以課外拓展為抓手,將讀和寫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讀有目的,寫有抓手,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讀寫能力。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蔽蚁牒玫淖魑恼n就應該讓學生能從生活中有思考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