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校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依然存在著缺乏互動、口語能力差、學生興趣不高等問題。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構(gòu)建融洽師生關(guān)系。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互動游戲開展英語教學活動,通過情景教學促進互動,通過角色扮演推動互動教學。
關(guān)鍵詞:互動式教學;初中英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10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93
互動式教學一般是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二者之間互動交流的教育模式。在互動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去引導和鼓勵學生,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其英語水平。
(一)缺乏互動,方式落后
雖然新課改已提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學生,但是在實際的初中教學中,有些英語教師仍舊以灌輸知識的方式進行授課,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則慌忙做筆記,師生間互動極少,最終還是無法得到高效率的學習。而學生方面,很多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追求高分而學習。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在缺乏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容易導致課堂氣氛不佳,學習效率低下。
(二)口語能力差,缺乏開口意識
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為了表達想法和接受想法。但是縱觀初中生英語教學,學生的口語能力不強,“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對于口語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我國的學生生活在漢語環(huán)境中,英語學習基本上只發(fā)生在英語課堂上,缺少開口講英語的氛圍,學生也就漸漸失去了開口說的意識。
(三)學生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初中英語因缺少語言環(huán)境,學生學習起來存在很多困難,學習興趣不高。加上英語課堂上,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學生往往容易出現(xiàn)開小差、不認真聽講的情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促進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信息的發(fā)送方,學生是信息的接收方,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是單向的。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英語教師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只是從單一的發(fā)送信息的一方,升華為組織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方。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質(zhì)因材施教,對性格、智力情況不同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促進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互動式教學模式既包括師生間的互動,也包括教師個體之間、學生個體之間、學習小組之間的互動。在互動教學模式下,每個個體之間都可自由交流,進行學習與合作,在溝通的過程中培養(yǎng)出合作精神。
(三)構(gòu)建融洽師生關(guān)系
師生關(guān)系的融洽與否對于課堂氛圍的影響非常大,良好的學習氛圍也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的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是單向灌輸知識,而是建立起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平臺,激發(fā)出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思考的意識,在師生關(guān)系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與教師的思維碰撞對于教學效果有著積極的影響,也推動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一)通過互動游戲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初中生性格開朗、天性愛玩,教師可利用這一特質(zhì),通過游戲互動開展英語教學,讓學生對英語產(chǎn)生興趣,寓教于樂。例如聽單詞做出相應動作這一小游戲,教師朗讀一些與動作相關(guān)的單詞或詞組,比如smile、jump、run、hands up等,學生們分組進行比賽,正確率高且用時少的小組獲勝。初中生的集體榮譽感較強,一定會在游戲過程中通力合作。
(二)通過情景教學促進互動
互動式教學的首要妙招就是情景教學法,學生在具體情境下能更深入地進行互動,理解學習內(nèi)容?,F(xiàn)代教學設(shè)備的發(fā)展,如多媒體等為情景教學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學習英文自我介紹時,教師可播放新同學初次見面時的中文交流視頻,為同學們創(chuàng)設(shè)情境,然后鼓勵大家在看完中文自我介紹后,相互用英文進行自我介紹,通過英文對話促進情感交流和互動。
(三)通過角色扮演推動互動教學
角色扮演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不同的口語對話,這就要求學生在互動過程中準確理解對方的意思,并給出回應。不僅可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鍛煉,還能增強師生間、學生間的互動,拉近距離,活躍氣氛,對于英語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互動式教學模式較常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采取互動式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也會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汪秀勤.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07(41).
[2]鄒紅英.互動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科普童話,2015(45).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牟秀麗(1979.4— ),滿族,河北隆化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互動式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