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在批判、繼承黑格爾“抽象的精神勞動”以及費爾巴哈“類本質”基礎上,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對于人的本質的見解,人的本質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在《手稿》中,馬克思從異化勞動出發(fā)考察人的本質,進而區(qū)別了人與動物的關系,得出人自由自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勞動即是人的本質。
關鍵詞:馬克思;人的本質;異化勞動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簡稱《手稿》)是馬克思初次嘗試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闡述自己的經濟學、哲學觀點和共產主義思想的一部早期著作。《手稿》當中涉及到了對人的理解的問題,馬克思以人的本質為標準,對資本主義生產中人的勞動異化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和駁斥,闡明了勞動異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后果,闡發(fā)了揚棄異化的途徑和目標,開啟了對人的思考,包括對人的本質、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問題的探究。
一、人的本質的科學內涵
人是什么,人的本質是什么?自歐洲文藝復興以來,人的本質問題成為哲學家們長期思辨的問題?!妒指濉纷鳛轳R克思研讀大量經濟學著作的筆記,分析了費爾巴哈和黑格爾關于人的問題,揭示了私有財產和勞動、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的關系,批判了粗陋的共產主義,明確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問題根源于私有財產,只要存在私有財產、私有制,社會就會存在剝削與壓迫。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是由兩方面的要素構成的:一方面馬克思指出人的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的特征;另一方面,馬克思又強調了人的社會關系。實踐是在現(xiàn)實社會關系之中的活動,社會關系伴隨著實踐活動形成并展開,這兩者緊密相連,構成統(tǒng)一的綜合性命題。馬克思指出人的實踐活動具有歷史性與現(xiàn)實性,是出于人的自身需要、名利欲望而展開的,人的本質就體現(xiàn)在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中,實踐活動是處于特定社會關系中的活動,而人們的社會生活、社會關系本質上也是實踐的。
馬克思在論述人的本質時,堅持使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明確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關于人的本質的問題,馬克思在《手稿》中雖然沒有對其進行明確界定,但它的確定是一個逐步形成與完善的過程。在《手稿》中馬克思除了對異化勞動、實踐等觀點進行闡述,還表達了青年時期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觀,其中也蘊含著人的本質思想的足跡,對于人們理解人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
二、《手稿》中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界定
(一)從異化勞動中看人的本質
在《手稿》中,馬克思提到,工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處于劣勢的,工人所獲得的工資僅僅只能夠養(yǎng)家糊口不致使自己的種族滅絕;當資本家贏利時,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但是當資本家虧損時,工人就一定跟著吃虧。工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為自己的生存而苦惱,他們不得不通過謀求工作來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梢钥闯?,工人的一切活動都是以滿足自身生存為前提的,為了滿足生存,工人只能出賣在自己的勞動力,即便是其身心飽受摧殘,工人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又何以去考慮其他的。資本越積累,工人的勞動產品就越稱為異己的東西,資本家對人漠不關心,認為人是微不足道的,產品才是一切。這里與馬克思在之前所指出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相違背。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和壓迫,使得工人失去作為人而存在的本質。
馬克思關于異化勞動的分析是《手稿》最具特色的思想之一。在這一部分,馬克思提出:“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guī)模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瘪R克思指出,勞動作為人的本質力量,其勞動產品同樣應該是人的本質力量的體現(xiàn),可是在實際情況下,“工人的勞動同他的勞動產品相對立,工人在勞動中所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chuàng)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自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惫と说膭趧硬⒉皇亲栽傅?,因為這種勞動并沒有使工人獲得自在與舒暢,反而使工人飽受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殘。只有當真正的勞動成為一種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時,人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此時的工人勞動并不是自由自覺的,因此他們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自在的人。
異化勞動使人的意識和人的自由關系本末倒置,將自主活動和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認為人的本質僅僅在于維持自己的生存,以致類生活對他來說成為了手段。異化勞動導致人的類本質,人同自身的勞動產品、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最終導致人與人之間產生異化。馬克思認為人的類本質是通過勞動產品和勞動過程兩個角度所呈現(xiàn)的,異化使得勞動者的勞動產品和勞動過程都不再是其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異化是通過實踐實現(xiàn)的。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自己與產品的關系,也生產出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馬克思并沒有停留在異化勞動的表面現(xiàn)象上,而是進一步深入到私有財產關系,探究私有制,把私有財產的根源歸結為異化勞動,因為正是異化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品為資本家占有之后,才能夠獲得利潤,而資本的利潤,基本上又可以看作是異化勞動的產物。
(二)從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中看人的本質
馬克思指出,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了豐富的社會關系,而區(qū)別于動物之間的某種自然關系;人的“有意識的生命活動直接把人跟動物的生命活動區(qū)別開來”,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馬克思將人的存在看作類存在,不同于動物的類特性,人的類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動當成自己的意識的對象,他的存在也是自由的活動。有意識的生命活動使人同動物相區(qū)別,動物只是為了維持肉體生存而活動,它和自己的生命活動是直接同一的,不能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生命活動當作對象。在《手稿》中雖然并不能對人的本質作科學全面的概述,但是我們可以看出,與動物本能的依賴自然界不同,馬克思在這里所講的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能夠通過自己有意識的活動創(chuàng)造出社會價值。
(三)從人的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看人的本質
馬克思指出:“人通過實踐創(chuàng)造對象世界,即改造無機界,證明自己是有意識的類存在物,也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物,它把類看作自己的本質,或者說把自身看作類存在物。”馬克思把人的本質引入實踐活動后證明了人的自由而有意識的活動的本質;他又通過對象化活動來考察實踐,實踐揭示了人的自由和有意識的活動,恰巧人的這種活動是類存在的形式,因而實踐也就成為人的類存在的規(guī)定。換言之,人作為類存在物,其本質就是實踐,在《手稿》中,馬克思“從探討人的生命活動之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本質入手,揭示了這種活動的實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由此將實踐確定為人的本質”。
三、 《手稿》中人的本質的意義
《手稿》作為青年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形成功不可沒,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其理論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盡管當時馬克思受到費爾巴哈人本主義思想的影響,但是馬克思并沒有徹底地淪為費爾巴哈主義者,并為后來轉變?yōu)槲ㄎ镏髁x奠定了基礎,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人自身所獨有的一種根本屬性,并不是外部條件所造就的,由于存在社會性,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會有意識的全面考察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
此外,馬克思通過對勞動產品和勞動過程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對人的本質進行分析,立足勞動過程本身和人的本質,揭示出人的本質的異化,并且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的異化、無產階級貧困和奴役的秘密所在。這為他提出推翻資本主義私有制制度,解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通過共產主義的運動而達到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基礎。
《手稿》作為馬克思的早期著作,對人的本質的論述存在不完善之處,在一段時期內把人看作是理想的人,而不是把人放置在現(xiàn)實的社會活動中去考察,但總體來說,《手稿》仍是馬克思理論的發(fā)源地,《手稿》中很多理論的雛形也為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與完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關于人的本質的論述為馬克思后期所提出科學的人的本質夯實了理論基礎,也樹立了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上不可磨滅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王虎學.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導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
[3] 金平,韓其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社會實踐專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4] 徐苗;李春梅.《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關于人的本質思想的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8(4).
[5] 陶俐.淺析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人的本質思想[J].文教資料.2015(12).
作者簡介:楊丹(1995.01- ),女,內蒙古伊旗人,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