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峰
摘要:廣西水彩在近些年處在一個非?;钴S的狀態(tài),也逐漸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廣西作為一個文化相對落后的區(qū)域,重視外來文化的交流,與東盟的建交,也加快了廣西水彩的發(fā)展。這些都推動著廣西水彩走向題材豐富、風格多元化、具有民族精神內涵的新高度。
關鍵詞:廣西;文化;水彩畫;風格
藝術的區(qū)域性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一直客觀存在的現象,并且由于藝術的區(qū)域性形成的繪畫流派也不計其數。水彩畫雖然是外來畫種,但傳入我國已有近百年歷史。水彩畫由于其獨特的繪畫魅力,在我國越來越得到大眾的青睞。在其近百年的國內發(fā)展中已經逐漸形成了各個地域的不同風格,可謂是百家爭鳴。廣西水彩在通過幾代人的努力中,逐漸走在國內水彩的前沿。
一、水色交融的韻律美
不同的畫種都具有其自身鮮明的特點,也正是這種畫種自身的特點,使各自具備了不同的藝術魅力[1]。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會受到氣候條件的直接影響,傳統(tǒng)水彩畫創(chuàng)作是水彩顏料用水調和在水彩棉紙上作畫,視顏料和紙干濕程度再疊加顏料或修改來逐步深入刻畫完成作畫。因此會受到空氣濕度的影響。比如顏料在紙面長時間保持濕潤和流動形成水色交融的畫面效果。廣西地處我國西南,氣候濕潤,降水豐沛,河流密集,植被茂密。從客觀上講,廣西的自然風貌本就是山水相融、河流縱橫、云霧繚繞,這也就更加需要水彩的這種濕畫技法來表現,以達到一種淋漓盡致、事半功倍的效果。水彩畫擅長表現水、云霧、空氣流動、雨等景物,尤以表現水流見長,這樣就正合了廣西的地理現象,例如桂柳山水的迷人景色,北海漁民的海上生活,還有桂北的田園風光等等,也是為何水彩畫會在廣西這片區(qū)域內得到迅速的發(fā)展的原因。成為畫家們喜愛的表現語言,并樂此不彼得沉浸在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當中,成就了一大批的優(yōu)秀水彩作品。
廣西水彩畫家黃超成在他的作品《苗家少女》中就表現出了極強的水色之美。從構圖上畫家精心安排了兩個少女在前面,然后再安排一個少女靠向右邊,這時畫面的中心就會往右靠,用以打破這種左右平衡,以免顯得死板。畫面的場景是現實中沒有的,是畫家心里的,是畫家精神的表達。遠處的云往往是采用濕畫法,一氣呵成,水彩的特性非常明顯,這也是其他藝術語言難以做到。近處的地面和人才用的是干濕結合法,先上一邊淺色,然后逐步加深刻畫。畫家處理畫面細節(jié)是到創(chuàng)作需要時用涂改液提亮然后繼續(xù)上色,這樣能更加細化畫面,但如果做得不好,畫面就會碎,并且會失去水彩的潤性,但是畫家深厚的功底避免了這些不好的效果出現。反而顏色帶來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是帶有畫家獨特個性的藝術語言。是畫家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探索出來的。這幅畫中畫了三個少數民族姑娘在上學的路上,四處長滿細嫩的花草,像姑娘們一樣茁壯成長。陽光透過了她們的臉龐,詩意般的畫面。畫面獨特的地方是其不拘一格,大膽地運動材料,在不失水韻的前提下表現心中所要表達的趣味。水彩畫以水來調色,潤紙,濕畫時還能用水為筆,自行作畫。這種恰到好處的舒暢感和透氣感是別的畫種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干濕的控制和肌理的運用更使畫面顯得靈動與美妙,與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境界正吻合。
二、輕松寫意的形式美
廣西水彩畫之所以更多的偏重寫意,筆者認為原因有三。第一,氣候條件的促使。在氣候濕潤的環(huán)境下,偏重寫意更加能夠表現出水彩畫清澈、空靈、透明的特性。這是在長期的實踐當中慢慢總結出的經驗并且得以傳承和發(fā)揚。第二,漓江畫派國畫山水的影響,在廣西水彩歷史上許多有影響力的水彩畫家同時也是國畫大家,比如陽太陽先生,他在畫國畫的同時也畫水彩畫,這就必然會把國畫中的一些用筆,用色,構圖運用到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當中來,這就使得他的作品既具有水彩畫的特性,也具有國畫寫意的意境美。他們對廣西的水彩地域風格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三,廣西水彩更加注重對外寫生的形式創(chuàng)作作品,這樣才能使得作品更加生動,更具有感情投入,以寫意的形式描繪對象,在畫面中尋找形式上的美感和這種美感帶來的樂趣。如蔡道東的《漁鄉(xiāng)》描繪的是北海港口的景象,天空、漁船、河流融為一體,色彩冷暖變化強烈,作者對傍晚余暉下的漁鄉(xiāng)色彩冷暖變化把握準,用筆獨到而瀟灑,線條像水波一樣游走在畫面之中,更加突出了漁船在水面中隨著水流而動蕩起伏,讓整幅畫面生動,更加具有生命力。作品并不是對港口漁船簡單的寫實描繪,而是有著強烈的主觀情感。這種主觀情感就是通過畫面來引導觀者去聯想,聯想生活在海邊的漁民生活漁海風光,漁民題材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繪畫題材。北海人民世世代代都是以打魚和海上貿易為生,漁民文化已經深深植根于當地的文化氛圍之中?!稘O鄉(xiāng)》很好地描繪了北部灣的漁民港口的風景面貌。
三、詩情畫意的情感
重視詩情畫意的情感表達,是廣西水彩畫在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的藝術特征之一。水彩畫用色和水相混,互為滲透交織,由筆觸的變動和顏色的暈染產生了無與倫比的韻律美和微妙的節(jié)奏變幻,從而造成了一種藝術境界。由于環(huán)境氣候、風俗習慣、時代精神、宗教信仰的差異而逐漸形成各自的區(qū)域性繪畫風格。廣西地處西南,亞熱帶氣候,有桂柳的喀斯特地貌,以北部灣為代表的沿海沿邊風光,有以壯族為首的壯、瑤、苗、侗、毛南、京、回、水、等十一個少數民族,都有著深遠的傳統(tǒng)文化民俗,歷史文化,建筑特色。所以必定有其的地域、文化、風俗的特殊性。正是這些特殊性影響著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水彩畫家們的繪畫思路、風格、內容和題材。廣西地域風景秀麗,人杰地靈這些都體現了廣西地域與文化獨特的精神面貌。一個地域的精神面貌決定了生活在這片地域的畫家群的精神面貌。亞熱帶氣候下植被茂密,氣候濕潤,雨水充沛,河流縱橫交錯,一切都充滿著生命力。
廣西水彩畫在取材上往往都是表現本區(qū)域內的人文自然風貌,如桂柳山水、北部灣風光、少數民族主題等,而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民俗和自然風貌給予本區(qū)域水彩畫家們無限的創(chuàng)作靈感,表達出對詩意生活的無限向往。亦或是個人內心情結的傾訴。如黃華兆的《瑤族少女》,描繪的是一個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瑤族妙齡少女。用色柔美,水色交融,人物刻畫精細,虛實節(jié)奏恰到好處,體現了畫家精湛的水彩技藝,很好地描繪了少女柔美的氣質。畫面少女端莊典雅,眼神深邃柔和,表情溫和恬靜。畫家描繪廣西少數民族的人物風貌,表達出對廣西風土人情的熱愛,并希望通過自己的作品記錄下來。
四、不拘一格的寫意美
在通過研究大量的廣西水彩畫家的風格下,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這片地域下的水彩畫家在“寫實”和“寫意”的情況下都比較傾向于寫意,這完全跟國內的以“寫實”為主的風格主流“背道而馳”。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我想主要有這幾種,第一是廣西地處我國的西南邊陲,受主流的繪畫風格影響有限,這也大大的給了廣西水彩畫風格特征發(fā)展的自由和發(fā)展的空間,讓廣西水彩能夠結合自身地域條件和人文風貌,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優(yōu)秀的、獨具特色的水彩畫作品。第二是廣西水彩近年來非常活躍,并不滿足與國內的水彩界進行交流和學習,還常常與國際上的優(yōu)秀畫家和水彩畫團體進行接觸,并邀請他們來廣西進行學術交流和采風。第三是廣西藝術學院作為廣西水彩界人才的后備力量基地,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廣西藝術學院水彩系的教師們的思維是非常超前和活躍的,對學生的指導方法常常是啟發(fā)性,鼓勵學生走出嚴謹的造型體系,發(fā)揮出自身的水彩語言天賦,探索各種“寫意”形式的水彩表達語言。綜合各種因素,廣西水彩已在“寫意美”的探索道路上有所發(fā)展,有所收獲,并不拘泥于單一的表達風格。
五、結束語
總之,水彩畫在每個地域都具備自身的風格特征,帶有自身地域文化的影子和內涵,每個地域都有不一樣的地域風貌,風土人情,這些都為水彩畫家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感受,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而廣西水彩在歷史的進程中逐步已經形成了不可代替的風格特征,這種風格特征為國內的水彩多元化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周剛.水彩畫 水粉畫[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