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
摘 ? ?要: 基于實踐的視域,如果盲目地干,缺乏求真意識,就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循習近平生活與工作的軌跡,立足于對其相關著作的文本解讀,可以清楚、直觀地感受到習近平同志的做人與為政,發(fā)掘出支撐起其不斷砥礪前行的精神內核,并體會到正是由于對這種“求實”精神的一以貫之才塑造了其求真務實的作風品性。習近平的這種“求實”的精神對于當代人獨具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 習近平 ? ?實踐 ? ?“求實”精神 ? ?文本
與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今天,我們在“中國夢”的引領下,都有出彩的機會,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更有創(chuàng)造自己理想生活的權利。習近平同志的做人與為政,生動地詮釋不屈不撓、奮發(fā)圖強的性格特征與“求實”的精神品質。
一、“求實”精神的內涵及體現
(一)“求實”精神的內涵
“求實”精神包括兩個方面:求真與務實。與此相對應,求真體現認識、務實象征實踐。一方面,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另一方面,不斷深入的認識可以更好地指導實踐。
何為求真?真與假相對,“真”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質和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了對真理的渴望與渴求。習近平所具有的“真”,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即內在上——做“真人”,外在上——做“真事”。這二者具有辯證的關系:首先,內在對外在具有重大影響,外在是內在的具體反映;其次,做“真人”是做“真事”的前提,做“真事”可以促進做“真人”。
何為務實?“務實”就是實事求是,講究實際。它是在中國農耕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產物。與之相對,極力排斥不切實際的虛妄與幻想。七年的知青生活為習近平提供了受益終生的寶貴精神財富,其中包括一種“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從“三嚴三實”不難看出是對這種“求實”精神的沿襲,著重體現在“三實”上: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
(二)“求實”精神的體現
習近平將“求實”精神內化于心。主要體現在個人品性修養(yǎng)中:在學習上,他勤奮刻苦。盡管他在當知青的那個年代條件十分艱苦,可還是沒有忘記用知識武裝頭腦。也是在這一時期,他養(yǎng)成了看書、思考、寫作的習慣。從知青時代到主政地方,習近平學習的勁頭絲毫沒有減弱。在《之江新語》一書中,一方面他提倡領導干部要多讀書修政德,另一方面他主張“書呆子”現象要不得。因為有責任、有使命,他所要學的知識就更多,以至于這種強烈的求知欲影響到其后來的主政方式,并逐漸形成在社會發(fā)展中尤為注重人才的觀念。在生活上,他艱苦樸素。初到陜北農村的習近平,經歷了“跳蚤關”“飲食關”“缺油關”和“勞動關”。為了應對跳蚤,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在蔬菜匱乏的陜北農村,僅僅是一碗酸菜或吃糠團子,也能當作美味,更不用說各種肉類食物,因為它們的意義遠超山珍海味。此外,在勞動上,他吃苦耐勞。那時,各種農活和生產建設對知青來說是必修課。從小在城里長大的許多知青沒有參加過勞動,更不用說高強度的勞動,但習近平干活從來不“撒尖兒”①。正是靠著這份踏踏實實,他贏得了大伙兒的信服。
習近平將“求實”精神外化于行。在《之江新語》中,他多次強調反對鋪張浪費,反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義。他要求首先將人民群眾最迫切希望解決的事情處理好,既立足現實又大膽創(chuàng)新。前者,根據實際需要為發(fā)展出謀劃策;后者,從現實的束縛中掙脫出來,以一種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做實事。直言之,不僅要解決好當前的問題,而且要顧及今后的發(fā)展。當然,還要肯于做小事,善于做大事。曾經他帶領群眾打過壩田、犁過地、收過莊稼……從《知之深愛之切》中的“振興正定,青年當先”到《擺脫貧困》中的“弱鳥先飛”到《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中的“八八戰(zhàn)略”再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正是因為習近平在小事中得到磨煉,凡事無論大小,都始終以“求實”的精神去對待,才為他日后“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政治哲理注入實質。當然,習近平也敢于說真話。在中央黨校官網舉辦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特別專題中,一位受訪者曾言:“他有一個特點,就是:我說的話,如果有錯你們就指出來,我肯定改;如果我說的沒錯,你們就照著辦,不能打折扣。”在此后的工作中,他要求“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都要時時處處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相統(tǒng)一,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1]。
二、“求實”精神的形成過程
(一)艱苦奮斗的知青年華
多年以后當他再次來到梁家河時,他“三次停車,深情地看著梁家河的山山峁峁”[2],由此可知他對梁家河的這份眷戀之情可見一斑。正是因為在這里留下了青年時期的回憶,后來他深情地說:“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煉很大。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yǎng)了我的自信心?!备鶕倪@一自述,梁家河時期正是他“求實”精神的發(fā)端。
自小在城里長大的習近平畢竟還是習慣不了陜北農村的生活,就連最基本的住和吃都成了問題。為了避免窯洞里虱子的叮咬,他們總結了許多辦法:經常把衣物放在熱水里燙一燙、在窯洞里灑水勤于打掃衛(wèi)生、避免家畜進入窯洞亂竄、進入窯洞之前把衣服褲子抖一抖等,為此,習近平和其他知青還出現過“圪蹴”②在凳子上聊天拉話的有趣場景。在吃的方面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家里沒有余糧、勉強填飽肚子、但肚子里總是卻乏油水。一般能夠吃到的食物僅僅是當地人在入冬之前腌制的酸菜,但這酸菜并非家家戶戶都有,即使有,也是供不應求的。于是,當地人贈予的一碗酸菜無疑是最慷慨的幫助。在吃和住的問題都得到解決的同時,習近平同許多知青一樣都要參與集體勞動。剛開始他對農活并不上手,除了沒有多大力氣之外,在城里長大的他之前也沒有做農活的經歷。通過不斷的鍛煉,憑借著肯吃苦耐勞的毅力,慢慢地,他的進步有目共睹,同他一道干活的村民曾評價道:“你看,近平是北京的娃娃,大城市里來的,但是干活跟咱農村人一樣,一點都不惜力。又有文化,又愛學習,又能吃苦,了不起呀?!弊铍y能可貴的是,在梁家河的那些日子里,習近平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通常他白天干活,當晚上大家都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他炕頭微弱的燈光始終亮著直到深夜。
(二)奮發(fā)圖強的正定歲月
“振興正定,青年當先”是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奮發(fā)圖強的戰(zhàn)斗口號。在這個地靈人杰的地方,習近平充分顯示了政治才能與勇氣擔當。也是在正定時期,對他“求實”的思想有所發(fā)展,主要體現在政治思想、經濟發(fā)展、精神建設和群眾工作這四個方面。其中經濟發(fā)展是其工作重點,在《知之深愛之切》一書中涉及該主題的文章占全部文章的近一半左右,在書中“縣委一班人要遵守六項規(guī)定”和“剎住新的不正之風沒有氣勢不行”中可以找到關于八項規(guī)定、六項禁令和反“四風”的影子?!叭瞬?,關系著事業(yè)的成敗”[3],在強調注重人才引進與經濟發(fā)展相結合時,又讓人不禁想到今天各個地方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在“整黨要突出重點”中提出“行政效率為改革發(fā)展服務”[4],為我們理解從“管理政府”到“服務政府”的轉變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全書除附錄外總計36篇文章,這些文章語言簡短凝練、分析鞭辟入里,注重尋求解決辦法和應對措施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方案。不難發(fā)現,無論是在政治改革還是在經濟發(fā)展上,習近平始終保持著一種堅持改革、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三)腳踏實地的寧德時期
《擺脫貧困》一書主要收錄了習近平在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期間(1988年9月—1990年5月)共29篇講話。全書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等概念,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通過《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告訴我們:“要有立足實際又胸懷長遠的目標,要有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精神,還要有鍥而不舍的韌勁?!盵5]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體地位:“無論是從發(fā)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群眾積極性這兩個方面來說,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干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系?!盵6]為此,習近平號召領導干部同志要“力戒形式主義,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貼在人民心上”[7]。在《干部的基本功》這篇文章中,習近平講到怎樣辯證地理解“辦實事”,他指出:“一是不能與給錢給物等同起來,二是要講重點,要抓住群眾生產、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三是要提高辦事水平,講究辦實事的科學性,提倡辦實事要有點科學思考和科學論證,四是要有大局觀念,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按政策辦事。”[8]正如習近平在書中的跋中所寫:“全書的題目之所以叫作‘擺脫貧困其意義首先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qū)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盵9]當前,精準扶貧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從寧德到全國,在實現全面小康的繁榮富裕之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這一時期使其“求實”精神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四)砥礪奮進的浙江期間
在浙江擔任省委書記的習近平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時刻不放松對于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這一問題的關注,“求實”精神基本形成。就《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這本書而言,從書名著手,“走在前列”與“干在實處”這二者之間存在一種辯證的關系,在強調實干作為基礎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發(fā)揮走在前列的引領和指引作用。其次,全書對于“在哪些方面要走在前列?”給出了答案,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要“落實科學發(fā)展觀”[10],二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1],三要“加強先進性建設”[12]。通觀全書,習近平主要從八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想法。概括而言有,“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深入實施‘八八戰(zhàn)略,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全面建設‘平安浙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文化大省,增強浙江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法治浙江,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黨的民主能力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發(fā)揮各地特色和優(yōu)勢,增強浙江綜合競爭力”“提高領導藝術,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等內容。最后,本書中又一重大亮點則是習近平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八八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是習近平在“圍繞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緊密聯系浙江的優(yōu)勢和特點”[13]的條件下提出的。
同時期,由收錄習近平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fā)表的232篇短論而成的《之江新語》則更為鮮明地回答了如何推進浙江經濟發(fā)展和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最關心的一些問題。為了更加全面地理解該書,可以從六大主題進行把握: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重視三農的發(fā)展問題、發(fā)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迎難而上的精神、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和實干的工作態(tài)度。與之前著作中的內容相比,在政治上習近平尤其強調法治;在經濟發(fā)展上更關注三農問題,由于三農問題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執(zhí)政黨必須把它作為一項事業(yè)認真地抓,《跳出三農抓三農》[14]無疑是一大顯著創(chuàng)新;在生態(tài)建設上,《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可以看作是“兩山論”的理論來源;在社會工作方面,習近平更加注重做好基層群眾工作;在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上,他認為領導干部要有強烈的工作意識,明確什么該為,什么不該為,牢記規(guī)章制度,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個人政治修養(yǎng)。值得注意的是,從《增強走前列的意識》和《保持先進性就是走在前列》這兩篇短文內容看到了與《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該書有著極大的相似性,體現出其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三、“求實”精神的當代意蘊
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③。新的時期,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中華民族如何完成這場偉大復興的逐夢之旅?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給了我們關于這一問題的答案,這兩卷書中所呈現的內容是對“求實”精神的深化。“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15]。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積貧積弱中走了出來,為著人民的解放、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獨立,經過改革開放,勤勞智慧勇敢的中國人儼然將中國從貧窮與落后的泥淖中拉了出來,今日的中國少了猶豫,多了自信。“落后就要挨打”是我們最深刻的經驗總結,“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是我們勇往直前的底色。
不容忽視的是,在當今風云激變的世界之中,我們也面對不少問題,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兩卷書中介紹了改革、經濟發(fā)展、法治、文化、生態(tài)、國防和軍隊、祖國統(tǒng)一、和平發(fā)展、外交、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反腐、黨的領導等諸多方面。面對存在的問題,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關鍵。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不干,就一點共產主義也沒有?!绷⒆阒袊?,放眼世界,中國始終以一種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擁抱世界,“攜手構建合作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16]是最精彩的發(fā)聲。在世界舞臺上,睿智的中國人從不狹隘,獨具特色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對全世界、全人類最大的貢獻。從第一卷到第二卷,這兩卷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深刻詮釋了以“兩山論”為代表的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以“十個明確”為核心的習近平強軍思想、以“七個堅持”“八項任務”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以“十個堅持”為總體框架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并以此作為中國繼續(xù)發(fā)展,走向勝利的希望指引。
腳踏實地,不尚空談。習近平始終踐行著“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17]的這種“求實”的精神。觀其人,知其志,感悟其思想。生活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我們,作為“90后”的一代,也是與互聯網共同成長的一代,沒有經歷過國破家亡的戰(zhàn)爭歲月,也未曾感受過缺衣少食的溫飽之苦、體驗過高強度體力勞動的生活之艱,然而我們卻必須肩負起國家和民族振興的眾望。使命在身,前路漫漫,吾輩應該深刻踐行習近平的“求實”精神。
注釋:
①延川方言,偷懶、偷奸耍滑.
②陜北方言,蹲.
③《管子·乘馬》.
參考文獻:
[1][14]習近平.干在實處走在前列:推進浙江新發(fā)展的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6.
[2]編寫組.梁家河[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8.
[3][4]習近平.知之深愛之切[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5][6][7][8][9][10][11][12][13]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15][1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