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平 范順志
摘 要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順利推開,首要在于轉變各方的思想觀念。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施的前提是公安、檢察、法院全程繁簡分流。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順利推開,有賴于司法工作者執(zhí)法理念的及時轉變和社會普法活動的到位,有賴于中央政法部門的頂層設計,有賴于盡快建立一個公安、檢察、法院、律師、看守所、監(jiān)獄參加的各司其職、合法、簡潔、適用、高效的認罪認罰從寬的訴訟新模式。
關鍵詞 認罪認罰從寬 頂層設計 繁簡分流 訴訟新模式
作者簡介:趙衛(wèi)平、范順志,河北省邯鄲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282
一、法律背景
《刑事訴訟法》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后,已于2018年10月26日公布實施。隨著新的《刑事訴訟法》的施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經過兩年的試點轉為正式在全國推行,而檢察機關也在回歸司法監(jiān)督的本質屬性、憲法定位,刑事、民事、行政、公益四大檢察平衡發(fā)展,刑事檢察積極推進捕訴合一司法責任制改革。在這一大背景下,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如何順利實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如何有效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公安、法院、司法部門的職能分工與案件訴訟標準如何把握?成為刑事檢察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就此問題作一探討。
二、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工作具備的優(yōu)勢
1.體制優(yōu)勢:2018年以來,檢察機關司法責任制繼續(xù)穩(wěn)步推進,內設機構改革從高檢院到基層院有序進行,大部制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刑事、民事、行政、公益四大檢察平衡發(fā)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轉隸就是轉機”,得到了一致認同。捕訴合一后的刑事檢察業(yè)務,相比較于捕訴分離時,好處顯而易見。偵監(jiān)和公訴由一個辦案組、辦案人承擔以后,效率、質量都會有明顯的提升?,F在批捕的時候,就考慮能否訴出去的問題,就以法庭的證據標準去衡量,加強偵查引導,對捕后應搜集的證據寫得明明白白,這樣才能真正把以庭審為中心、以證據為中心、以審判為中心落到實處。等到案件移送起訴,辦案人對案件證據與批捕時的異同一目了然,對能否起訴心里清清楚楚,有效克服了捕訴分離時公訴人對批捕時案件證據情況不明,時過境遷,有的證據已經補不了的弊端,辦案節(jié)奏必然大大加快,訴訟效率必然顯著提高。認罪認罰從寬工作此時全面推開,適逢其時,它克服了捕訴分離模式下互不通氣、重復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
2.案件現狀優(yōu)勢:輕罪輕刑案件占比較大是實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基礎條件。以開發(fā)區(qū)院2018年受理刑事案件為例,全年收到判決103人,其中判處3年(含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免于刑事處罰的96人,占受理案件人數(157人)的61.1%;占起訴人數(127)的75.6%;占判決人數(103)的93.2%。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7人,占受理案件人數的4.5%;占起訴人數(127)的5.5%;占判決人數(103)的6.8%。
以上數據表明可能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單處罰金、免予刑事處罰的輕罪案件占2018年受理刑事案件的六成,占已提起公訴案件的七成半,占已收到判決的九成多。如果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絕大多數案件都可以適用認罪認罰從寬的速裁程序或簡易程序,從而大大加快辦案速度,提高訴訟效率。
三、當前認罪認罰從寬工作面臨困難
首先,《刑事訴訟法》修改后,開始推行認罪認罰具結書制度、律師看守所值班制度、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剛性化制度(檢察機關和辯護人量刑協商后)速裁程序制度,等等,但目前全國沒有一個成熟的統一的模式,各地還處在摸索階段,公安、檢察、法院、律師協會對以上制度的理解有差異,執(zhí)行起來難度不小,特別是在精準量刑建議方面,檢察機關與法院存有認識不一致,檢察機關認為對可能判處3年以下的認罪認罰案件,應當提出明確的較輕的量刑建議,這樣才能引導被告人主動認罪認罰,而法院認為不應提出具體的量刑建議,而應是幅度從輕。涉及到具體案件多有推諉扯皮發(fā)生,影響案件訴訟進程,所以有些檢察人員為保險起見為不影響訴訟進程,干脆不走認罪認罰程序,而走普通程序結案。
其次,檢察機關統一業(yè)務系統對認罪認罰從寬案件的審批程序過于繁瑣,法律文書過多、重疊,有些項目重復,有些項目權責不清,一些本該員額檢察官自己決定的事項也要走審批,影響辦案效率和辦案積極性。
再次,有個別檢察人員認為,搞認罪認罰量刑建議工作,程序繁瑣,時間緊迫,提審訊問程序要求多,原來本該由法院做的工作檢察機關都要承擔,吃力不討好,是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最后,還有客觀方面,案件從源頭開始質量不高,事實不清,證據不充分,檢察機關被迫退查,也是造成輕罪輕型案件難以大量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的重要原因。如開發(fā)區(qū)院2018年案件一次退回補充偵查案件占受案總人數的59%、二次退回補充偵查案件占一次退查總人數的29%,就充分反映了這一現象。
四、認罪認罰從寬工作推進思路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順利推開,首要在于轉變各方的思想觀念。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一項全新的訴訟制度,牽涉各方權利,它能有效發(fā)揮其提高訴訟效率,促進被告人認罪認罰,節(jié)約司法資源,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功能。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順利推開,有賴于司法工作者執(zhí)法理念的及時轉變和社會普法活動的到位,有賴于中央政法部門的頂層設計,有賴于盡快建立一個公安、檢察、法院、律師、看守所、監(jiān)獄參加的各司其職、合法、簡潔、適用、高效的認罪認罰從寬訴訟新模式,這套模式必須在保障案件當事人合法權利的前提下,權責明晰、程序簡化、文書簡化、科技先行、網絡互通、辦案規(guī)范、訴訟高效。
在頂層設計完成前提下,這一模式將根據案件輕重不同、難易不同進行案件繁簡分流。在程序設置上,公安機關對所有犯罪嫌疑人應當進行認罪認罰從寬教育,自愿認罪認罰的在律師見證下簽署自愿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隨卷移送檢察機關。對輕罪輕刑案件,在查清犯罪事實,完善指控證據的基礎上,對犯罪嫌疑人優(yōu)先考慮適用非羈押偵查強制措施,快偵快結快訴;對不認罪案件,重特大、疑難復雜、新型犯罪案件重點偵查,強力突破。
認罪認罰從寬繁簡分流工作,應該從源頭抓起。程序上從公安偵查階段開始采取二分法,就應該區(qū)分認罪與不認罪,移送逮捕、起訴時在法律文書中明確載明。在保證案件質量的前提下,在保證訴訟當事人權利的前提下,公安、檢察、法院適用不同于普通程序的程序、證據、文書標準。在檢察審查逮捕、審查起訴階段也應該區(qū)分認罪與不認罪,受理案件后進行繁簡分流,認罪認罰的進入認罪認罰從寬、適用速裁程序或簡易程序,不認罪的適用普通程序。在以上區(qū)分基礎上,再區(qū)分事實清楚與不清楚、證據充分與不充分,對認罪認罰且事實清楚、證據充分的,進入認罪認罰從寬程序,進入量刑建議及速裁程序或者簡易程序,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轉回普通程序。檢察機關對輕罪輕刑并簽署自愿認罪認罰具結書的案件首先慎用逮捕強制措施,其次首先考慮適用不起訴處理,再次考慮適用認罪認罰從寬量刑建議速裁程序。檢察機關對認罪認罰從寬案件在不起訴決定書、起訴書、量刑建議書、適用速裁程序或簡易程序建議書等文書中要載明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從寬的法定情節(jié)和法律依據。在檢察機關內部辦案模式上要有一個大的改革,對認罪認罰從寬案件,從案件受理、審查、制作審查報告、提審、發(fā)放告知書、簽署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制作起訴書、量刑建議書、移送法院、開庭審判、審查判決裁定、卷宗歸檔等一系列流程都有程序簡化、便于操作,權責明確,減少審批環(huán)節(jié)。
法院受理案件開始也應采取二分法,對受理案件區(qū)分認罪與不認罪、有無認罪認罰具結書、檢察機關是否建議認罪認罰從寬等情形,對簽署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且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從寬的案件,優(yōu)先安排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對不認罪的,適用普通程序。法院對輕罪輕刑認罪認罰從寬案件首先考慮非監(jiān)禁刑,考慮適用速裁程序。對檢察機關建議認罪認罰從寬適用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案件搞好對接,優(yōu)先考慮采納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判決。
全面推行律師值班制度,及時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在看守所、檢察院、法院值班制度要有法律作出明確具體安排,要有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的支持,把值班律師經費要列入公共財政預算,要有必要的辦公用房、辦公設備等物質保障支持。
五、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也不能無原則的從寬,既要做好犯罪嫌疑人的法治教育使之真誠悔罪,又要做好其再犯案可能性的評估,準確適用強制措施,正確適用從寬政策,寬嚴相濟,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優(yōu)勢,防止實踐中的濫用。
2.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施,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偵查機關要做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不需要補充偵查,這是基礎性的工作。二是犯罪嫌疑人真誠悔罪,自愿認罪認罰,并始終堅持認罪認罰從寬具結書的觀念不變,不出現反悔、反復,這是案件得以施行速裁程序或簡易程序的前提。說到底,是否選擇認罪認罰從寬是法律賦予犯罪嫌疑人的一項權利,行使與否完全取決于犯罪嫌疑人本人意愿,外力不能強迫。在以上兩點基礎上公安、檢察、法院可以發(fā)揮訴訟快車道的作用,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效率。
3.做好認罪認罰案件定期評估工作和經驗總結,要在法律的幅度內大膽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工作,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jiān)督機關,參與刑事案件的全過程,更要主動作為,加強與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的聯系與配合,積極推進此項工作全面開展;同時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匯總,定期召開聯系協調會協調解決,對一段時間內案件進行回頭檢查,分析問題解決不足,做好經驗總結,推進此項工作健康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