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推進,教育部對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在實際開展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利用現代科技、優(yōu)化傳統教學活動,以及提出生活問題,促進數學知識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品質;現代科技;傳統活動;生活問題
高質量數學課堂的內涵是指,學生能夠提高對基礎數學知識的認知效果,同時可以發(fā)展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那么如何對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才能夠逐步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呢?
一、利用現代科技
自二十世紀末期,第一臺計算機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后,標志著人們開始進入信息時代,而隨著近些年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當前社會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呈現信息化和智能化,在該趨勢下開展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活動,教師也應當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優(yōu)化數學知識的呈現形式。而多媒體具有操作簡便、形式多樣的特點,在實際開展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當中的多樣知識呈現形式,向學生講解基礎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多變的課堂教學樣式中,維持對課堂的關注,促進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軸對稱》中,教師先使用視聽技術,向學生投放一段生活中應用軸對稱圖形的場景,讓學生可以在課堂的開始,就意識到“軸對稱”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提高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興趣;隨后,教師使用框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軸對稱》中軸對稱圖形的定義、特點等,讓學生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節(jié)奏,從而更好地把握教學的流程;緊接著,教師使用不同軸對稱圖形,結合數理知識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細致講解中,始終保持對《軸對稱》這節(jié)課的關注,提高學習的質量。
顯然,在對學生進行初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現代化的媒體技術,豐富數學知識的講解結構,讓學生在多變的教學樣式中,維持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優(yōu)化傳統活動
從社會對人才提出團隊協作的能力要求之后,教師就將合作學習活動引入初中數學課堂之中,成為數學知識講解中的傳統教學活動。但是,在實際應用合作活動促進數學知識的教學中,出現部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現象,究其根本是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實況,進行組員的合理安排造成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知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實況,進行組員的優(yōu)化分配。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節(jié)課中,教師先根據平時的課堂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反饋,將學生按照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知識的認知效果不同,進行層級的劃分。隨后,教師按照同組學生不同性質、不同組別相似性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既有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也有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知識掌握程度一般和較差的學生。緊接著,教師讓小組當中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對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指導和輔助,促進學生在相互幫助中,逐步提高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認知,促進高質量數學課堂的生成。
可見,傳統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數學課堂之中,展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價值,從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提出生活問題
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系統數學知識的最初起源是生活,學生進行數學學科學習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向學生提出生活化的習題,讓學生在解題中,逐步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形成生活化的數學意識,構建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例如,在《分式方程》這節(jié)課中,教師向學生提出“小紅和小莉兩個人要清理班級當中的垃圾,小紅單獨進行清理了20分鐘,完成了垃圾清理的三分之一,這時小莉參與進來,與小紅一起工作,兩人一起工作十分鐘后,所有的垃圾被清理干凈,那么如果由小莉單獨來進行垃圾清理,需要多長時間呢?”“某家超市售賣一種計算器,每個計算器的價格是48元,后來,計算器的進價降低了4%,但是售價沒有改變,使得超市銷售這種計算器的利潤上升了5%,那么這種計算器原本的進價是多少?”等生活化的習題,教師讓學生利用分式方程的相關知識,完成上述問題的解答,促進學生認知“分式方程”的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相關性,提高對分式方程的應用能力。
顯然,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問題的解答,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生活化的數學意識,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從而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總而言之,優(yōu)化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并不是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在開展初中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教師應當繼續(xù)分析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結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實況,以及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并應用在實踐教學中,促進教學經驗的積累,從而構建完整地開展數學知識教學的體系,逐步形成高質量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國昌.淺析初中數學的實踐性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13.
[2]黃麗清.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