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元
【摘 要】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為了有的提高美國學生學習水平,要重視采取科學的教學計劃,積極制定完善的教學模式,以此不斷保證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為美國學生漢語實踐能力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實踐;研究
為了有效的培養(yǎng)美國學生漢語水平,要制定完善的教學對策,積極結合美國學生學習漢語實際,有效的采取各種專業(yè)教學途徑,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具體實踐分析如下。
一、打消學生的畏難情緒
對于語言學習而言,開頭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根據(jù)相關研究結果表示,漢語屬于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之一,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展開漢語的學習,降低學生學習初期產(chǎn)生的畏懼心理,教師應當通過語言激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相較于美國語言而言,漢語存在一些更為方便易學的特點,例如,漢語中的名詞形容詞等完全不會出現(xiàn)詞形的變化,動詞則本身不具人稱、時態(tài)、語態(tài)及語氣,只有助詞與量詞的運用較難,但是在美國語言中一個動詞go在不同的情況下就可以轉變?yōu)間oes,going,went,gone,have gone等不同形態(tài),因此,許多學習美國語言多年的人都不一定能夠良好的掌握時態(tài)的用法,但是在漢語學習過程中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shù)外國人而言,漢語是一門神秘而又古老的語言,是一門很酷的語言,在美國紋身店中,很多美國人都會選擇漢字進行紋身,從一些外國明星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例如著名的足球明星貝克漢姆身上所紋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以及艾弗森身上的“忠”字。賈斯丁·比伯曾經(jīng)在胸前紋了中文漢字“慫”,被廣大網(wǎng)友“嘲笑”原因在于賈斯丁·比伯并沒有理解這一漢字,認為這一漢字的意思是“follow your heart”,由于這一原因,這一微博短短幾天就被轉發(fā)上萬次,這一在國內(nèi)常用的貶義詞,離“follow your heart”這一含義相距甚遠。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述這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強自身對于漢語學習的興趣,讓其能夠更好的進行漢語學習,提升學習效果。
二、糾正發(fā)音:貫穿教學始終
在美國學生初次學習中文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將糾正學生的發(fā)音作為課程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如果發(fā)音出現(xiàn)問題,會對后續(xù)的教學工作產(chǎn)生極大的負面作用,優(yōu)秀的美國學生在漢語學習中,還能夠熟練運用包括成語在內(nèi)的復雜漢語言。在漢語結構中,一共有四種具體的聲調(diào),而聲調(diào)的作用往往會超出美國學生的想象,也是英語所不包括的語言特征之一。而對英語的使用者美國學生而言,如何正確使用語調(diào),適應中國的語調(diào),成為漢語學習過程中的重點。而針對教師而言,如何正確、有效地展開語調(diào)教學也成為了課程的重點。
首先,教師最為重要的任務即為,在發(fā)音的時候要做到示范準確、清晰。教師要將每一個字詞都清晰、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但需要注意的是,清晰的表達并非緩慢的表達,教師不能過分拖長某個字詞的語音語調(diào),以免學生誤認為字詞的發(fā)音為長音。其次,在發(fā)音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借助一定的圖片和手勢的輔助作用,更為清晰地展現(xiàn)字詞的發(fā)音。比如,漢語里的zh-,ch-,sh-和z-,c-,s-是發(fā)音難點。我們可以用手勢來說明。發(fā)zh-,ch-,sh-的時候,要把舌頭卷起來,我們可以用手掌來代表舌頭,手心向上,四指并攏往回收;發(fā)z-,c-,s-的時候,手心向上,四指并攏伸平。等學生熟悉了這些手勢之后,教師在糾正的時候一伸手,學生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最后,教師在組織練習的過程之中要將發(fā)音練習設置地更為生動形象。如果僅僅一味進行理論式的訓練,學生不可避免地會感受到枯燥,陷入惡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可一定程度上組織教學小游戲,如“傳話小游戲”、“繞口令大賽”等,幫助學生更好參與到發(fā)音的練習中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另辟蹊徑,搞定語法
除了單詞的記憶以及聲調(diào)的使用以外,語法也是最為重要的漢語言教學內(nèi)容的環(huán)節(jié),如何正確使用漢語語法,也是美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就語法問題的教學工作之中,教師要做到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與學習,最佳的教學方式是結合學生已有的母語規(guī)則,進行漢語的轉化理解,所以例句結合的方法,是消化語法的最佳途徑之一。
美國學生常見的語法錯誤,主要是由于其學習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在句子“針對快餐KFC而言,其最大的問題即為主打產(chǎn)品如果顧客喜歡。”而這句話有明顯的語法錯誤,為了更好進行解析,可現(xiàn)將其用英語進行描述?!癋or KFC,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s if their customers like its main product.”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分析出這句句子問題在“if”上。這里的“if”標明的含義是如果,放在句子中明顯不流暢、意思沒有表達清晰,應當采用“是否”的翻譯更為準確,所以學生能夠找出自己的語法錯誤,用是否替換如果。在這樣英語言與漢語言的對比分析教學,能夠在潛移默化間幫助學生掌握語法的相關規(guī)則。例如,針對學生語序出現(xiàn)問題的情況,教師可采用更為特殊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在英語中,“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翻譯成漢語為,“你想吃什么?”而學生可將其英語語序記憶為“You would like to eat what?”,在進行漢語的轉化,就能保證正確的語序以及語法,幫助學生更好形成記憶結構,切實提升了翻譯以及語法的使用成效。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要重視以學生學習實際為主,不斷采取科學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日后發(fā)展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范瀟彬.地方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的問題與發(fā)展探究[J].智庫時代,2019(11):203-204.
[2]馬夢露.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2):192-193.
[3]袁聞績.論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翻譯行為[J].智庫時代,2019(07):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