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
(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1醫(yī)院 肛腸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混合痔是肛腸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中藥熏洗治療是肛腸病術后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主要是對患者肛門部位采用熱蒸汽及藥液進行熏洗與浸泡,讓藥物與創(chuàng)面直接進行接觸,利于血液循環(huán),同時具有止痛止血、消腫、減少神經肌張力與興奮性的效果[1-3]。本研究探討了行混合痔術后患者采用復方荊芥熏洗劑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在我院行混合痔術的患者256例,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126例,觀察組130例。對照組男75例,女51例;年齡15~67歲,平均年齡為(43.83±6.57)歲;病程5個月~18年,平均病程(9.76±2.35)年;平均手術切口2.37個。觀察組男74例,女56例,年齡14~68歲,平均年齡為(42.47±6.35)歲;病程7個月~19年,平均病程(10.31±2.42)年;平均手術切口2.40個。兩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納入標準、排除標準見相關文獻。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肛周局麻下實施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術后接受3 d的抗感染補液治療,早晚對創(chuàng)面進行換藥。對照組于術后第1 d予以濃度為0.02%的高錳酸鉀,采用1 500 mL的熱水進行熏蒸治療,時間為5 min,當水溫降至42 ℃時,實施10 min 的坐浴治療,早晚各一次,坐浴結束后給予肛泰軟膏進行換藥處理,直至患者出院。觀察組接受復方荊芥熏洗劑(榮昌制藥(淄博)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7021090,規(guī)格:每袋裝10 g(相當原藥材28 g))治療,即在1 500 mL的熱水中加入10g的復方荊芥熏洗劑,進行5 min的熏蒸治療,之后將水溫控制在42 ℃,進行坐浴治療,時間為10 min,治療結束后涂抹肛泰軟膏,2次/d,直至患者痊愈。評價指標:(1)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0分表示無疼痛癥狀,1~3分表示存在輕度疼痛感,4~6分表示患者疼痛感較為明顯,但在承受范圍之內,且對睡眠造成一定影響,7~10表示患者疼痛感劇烈,無法忍受,分值高低與其疼痛程度呈正相關[5]。(2)水腫程度:0分:無水腫現象;1分:輕度水腫,患者切口周圍組織出現輕微隆起,皮紋尚存;2分:中度水腫,切口周圍組織隆起較高,皮紋尚不明顯;3分:重度水腫,切口周圍組織隆起程度較高,皮紋消失,皮膚發(fā)亮[6]。(3)并發(fā)癥:統(tǒng)計創(chuàng)面出血、尿潴留、肛門狹窄、創(chuàng)面感染等發(fā)生情況。(4)康復效果:統(tǒng)計水腫消退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5)治療效果:術后患者水腫、疼痛等癥狀消失,切口愈合為顯效;術后相關癥狀有所減輕,切口愈合為有效;癥狀未出現任何改善或加重現象為無效[7]。疼痛程度、水腫程度評估時間均為術后1 d、3 d、5 d。
2.1 疼痛、水腫程度、康復效果 觀察組術后1 d、3 d、5 d VAS評分及水腫程度均較對照組低,水腫消退、創(chuàng)面愈合所需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疼痛、水腫程度、康復效果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并發(fā)癥[n(%)]
2.3 治療效果 對照組顯效74例,有效31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顯效97例,有效2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92.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42,P=0.028)。
手術是混合痔患者常用的治療方式,效果較為理想,且具有較低的復發(fā)率,但可導致局部組織受到一定的損傷及刺激,致使淋巴管、血管發(fā)生斷裂,括約肌出現痙攣性收縮等現象,進而引發(fā)手術部位發(fā)生出血、墜脹等并發(fā)癥,降低預后效果[7]。且患者術后產生的水腫可導致肛門局部組織發(fā)生腫脹,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對內括約肌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使其發(fā)生收縮性痙攣,促使患者水腫及疼痛程度加劇,延緩康復進程。而患者術后疼痛是一種因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后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其對疾病的發(fā)展及預后均具有較大的影響。由于肛門周圍神經末梢分布較為廣泛,其痛覺敏感度較高,患者行混合痔術時,由于受換藥、排便等因素影響,可對周圍神經末梢造成一定刺激,或因肛門內括約肌發(fā)生痙攣,局部血液循環(huán)異常,組織出現缺血等情況,致使患者疼痛感加劇,進而延長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
對于行混合痔術患者而言,其術后主要病機為經絡受損、氣血瘀滯,濕熱貫穿其中,而中醫(yī)采用的熏洗治療,可祛風除濕、止痛、活血化瘀、清熱,且熏洗療法可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通過蒸汽穿透人體的皮膚,被機體所吸收,進而起到殺菌、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8]。復方荊芥熏洗劑是由透骨草、防風、苦參、生川烏頭、荊芥、生草烏頭、荔枝草等中藥成分組成,其君藥為荊芥,具有透疹止癢、解表祛風的作用;臣藥為防風、生川烏頭、苦參、生草烏頭四種,防風可止痛、解表,生川烏頭、生草烏頭可散寒、除濕,而苦參具有止癢、清熱燥濕的作用;佐使之藥為荔枝草、透骨草,荔枝草具有涼血、解毒、清熱之功效,透骨草可解毒、祛濕、散風,諸藥合用,可起到止痛、消腫、祛風燥濕的作用[9]?,F代藥理研究認為,荊芥中含有的苯并呋喃類及苯丙烯酸類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炎、解熱、鎮(zhèn)痛的效果。此外,將藥液溫度控制在42℃時實施坐浴,不僅讓患者感到舒適,也可讓藥物充分發(fā)揮其藥效,于早晚對患者進行熏洗治療,利于患者肛門創(chuàng)面的清潔,以防感染。同時患者熏洗結束后涂抹肛泰軟膏,其主要組成成分為五倍子、鹽酸小檗堿、地榆炭、鹽酸罌粟堿、冰片等,其中地榆炭可止血涼血,五倍子具有生肌斂創(chuàng)、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之效,鹽酸小檗堿具有解毒、清熱、瀉火的作用,而鹽酸罌粟堿可鎮(zhèn)痛,諸藥合用,具有祛腐生肌、活血化瘀之效[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不同時刻的VAS評分、水腫程度、并發(fā)癥較低,水腫消退時間、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較短,治療總有效率較高,表明行混合痔術患者施以復方荊芥熏洗劑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及腫脹程度,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進而提升康復效果。
綜上所述,復方荊芥熏洗劑治療應用于行混合痔術患者中效果顯著,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腫脹程度,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提升治療效果,加速康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