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冬粉
摘 要:小學學生處于英語的啟蒙階段,通過小學英語教學奠定了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與基本運用能力,但由于小學英語較少涉及英語語法內容以及其他復雜知識點,這就導致了學生進入中學英語學習階段,會很難適應英語復雜的句型以及語法知識點。針對這些問題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幫助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英語過渡,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英語教學內容與難度,進而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策略;發(fā)展
教師應當針對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制訂教學任務與目標,通過系統及專業(yè)性的教學模式,對中小學英語教學及內容進行有效連接。教師幫助學生將小學英語基礎扎牢,應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融入中學英語教學課堂,通過正確的引導與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中學英語教學,從而提升英語能力水平。
一、有關中小學英語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內容
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寫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教師制定的教學內容也會符合小學生的特點,設置較為簡單且趣味性豐富的英語教學內容。一般小學英語教學涉及不到太多復雜的語法知識及運用技能,小學生只要認真背好單詞及相關簡單詞匯搭配,就可以獲得相對滿意的英語成績。但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英語思維的養(yǎng)成,學生學習英語過度依賴教師,而不會去主動探索主動探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當他們踏入初中之后,面對初中眾多煩瑣且復雜的知識,便會產生畏懼情緒,無所適從。初中的英語教學包含了較多的詞匯量與語法運用,且對語音發(fā)音的要求相對較高,這種現狀導致了中小學英語教學出現了較大的差距,學生無法較快適應初中英語,無法形成主動思維去探索初中英語知識,也無法很好地融入初中英語課堂,從而降低了英語學習質量。
2.教師本身
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要求初中教師不僅要熟悉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更要去努力了解小學英語教學大綱。有效地將兩者結合起來為剛步入中學的學生制訂適當的教學方案,安排恰當的教學內容。教師要積極去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背景與英語知識掌握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基本知識能力實行特定的教學方案,努力去幫助每個學生扎實小學英語基礎,縮小學生對中小學英語認知的差距。教師應當幫助學生轉變學習理念,引導他們養(yǎng)成主動學習探索的好習慣,開拓他們的英語思維,再運用多種趣味性的新型教學手段與方法,幫助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英語教學的完美過渡。教師本身起著引導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初中英語教學,提高英語綜合水平。
3.教學方法
由于小學英語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以及提高學生英語水平,所以無論在小學英語的教材中還是教學課堂上都會涉及較多的趣味性活動,幫助小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培養(yǎng)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而到了中學之后,由于英語的知識結構與復雜程度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知識的聯系相對緊密,這樣較為復雜的英語教學內容會導致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集中進行知識的講解,再無多余時間進行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活動。這樣學生便從對英語的熱愛轉變成厭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模式及方法上應與小學課堂相呼應,運用多種趣味性的英語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只要學生能去主動學習,英語學習質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
二、針對中小學英語銜接問題的有效策略
1.重視教材銜接,增強知識緊密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前期,教師應當首先關注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對他們的英語水平進行一次摸底檢測。通過檢測結果制訂教學方案。教師認真研究小學階段的英語教材與教學內容,總結學生小學階段英語知識點,包括基礎時態(tài)語法、各種詞性認知等小學英語知識基礎。之后帶領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與鞏固。只有打好了小學英語基礎,教師才能更好地將英語教學從小學到初中進行有效過渡,幫助學生適應初中英語教學的難度與知識的復雜性。所以,在如今的初中教學中,有的學校會用一本starter的教材,該教材主要是對小學階段的知識進行梳理,便于學生更加順利地融入初中的課堂。同時也是一種有效的查漏補缺,對一些小學階段基礎不太好的學生能夠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所以筆者覺得,這個教材的銜接很有必要。
2.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鏈接
在小學到初中的英語教學過渡階段中,由于知識點的復雜化,學生會產生強烈的畏難情緒,這種情況會大大消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優(yōu)化教學模式,調節(jié)教學手段并使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適應中學英語節(jié)奏,增強對初中英語學習的信心,使學生最大程度融入中學英語課堂,提升英語學習效果。初中前期讓學生更好地適初中英語教學的典型方法之一的分層教學法,對學生的教學過渡有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學學生教學背景各不相同,每個學校之間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模式都有很大差異,這就導致了班級內部學生的英語水平差距過大,傳統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無從適應,增加了教學開展的難度。而分層教學法是針對這一情況的重要解決策略之一,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分層,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目標,共同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課文Lets play sports時,這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英語基礎層次的學生制定課堂目標。比如讓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閱讀課文進行陌生單詞的查找與解析。讓水平中等的學生進行課文的翻譯與簡單知識點的運用。讓水平較高的同學進行文章的歸納分析。通過這種分層的教學模式,可以讓不同英語水平程度的學生充分融入課堂,適應中學英語教學課堂。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將所學的小學知識與初中英語知識進行有效連接與延伸,提升英語學習質量。
3.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英語銜接
(1)情境教學手段
通過情境教學手段,使學生融入初中教學課堂,幫助學生體驗新型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困難復雜知識點的適應能力,實現從小學到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的有效過渡。情境教學手段要求教師針對教材內容進行趣味性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融入情境之中,感受文章內容并體會情感表達,增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
比如在學習Lets celebrate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基本分組,根據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增強對英語的敏感度以及知識掌握能力。同時由于本課的主題是有關慶祝的話題,教師可以脫離教材進行相關的內容延伸,貼合教學內容知識,積極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教學課堂情境之中,增強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實際運用能力。這樣趣味性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課堂,適應初中英語教學難度,更好地從小學到初中進行過渡,更好地消化與理解初中英語知識。同時這樣的分層更好地照顧了學生的心理,使得他們樂于接受初中的英語,在學習中體驗快樂!
(2)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學科融合
新課標背景下,中小學大部分學校都更新了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開展英語教學。但是由于小學英語知識復雜性較低,多媒體利用率較低。進入初中課堂之后,由于初中英語知識的結構復雜性與運用難度加深,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完成英語知識難度的過渡,使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初中英語課堂,有效適應中學英語教學,對復雜的中學英語知識有更強的適應能力。而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展示小學英語基礎內容,為中學英語知識奠定基礎,便于學生初中英語學習的有效開展。
比如在小學學習How much is it?這一課時,老師通常都會讓學生帶很多實物來做操練,上課的老師也會準備一些實物模型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小學生在課堂里面拿著實物做對話操練,形象生動,孩子們都愿意開口講,積極參與表演,這一活動設計符合小學生的愛好表現的特點。有了實物的模擬課堂顯得趣味盎然,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階段是非常受歡迎的。而在中學部分學習Food and lifestyle時,教師事先根據教學內容準備PPT課件,首先包括本課的教學內容與知識講解,之后教學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做有效的知識延伸,幫助學生強化知識點的運用能力。除了文中提到的食物與生活方式外,教師在多媒體的影像與圖片展示中,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多方面展示不同的食物與生活方式內容,讓學生形成交流與討論。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具有靈活性,通過立體直觀的表現模式,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訓練學生的變通思維,有效將中小學英語進行連接,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初中英語教學課堂,達到對復雜知識學習的最大效率。
如果課堂時間充裕,還可以讓學生周末準備PPT,講一講自己的healthy diet,自己動手又動腦,讓學生樂于參與,既對信息課的所學知識加以利用,又很好地調動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真是兩全其美。
雖然中小學的英語課堂在內容、教學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如果從教者積極用心,從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興趣,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一定能夠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4.改善學習方法,進行英語教學銜接
由于小學英語教學不夠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自覺性與積極性。而進入中學英語課堂后,多數時候都是要靠學生自覺去探索英語知識并進行消化理解,教師應當注意加強對學生英語思維的開發(fā),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指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比如在學習Fashion這課時,考慮到課題跟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小學里面也有相應的短文講了服裝類的知識,教師讓學生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發(fā)現文中跟之前小學不同的一些知識點如單詞量等,服飾類單詞的表達等,自己做好預習,找出不懂的地方。在之后的課堂中,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結成學習小組進行討論與交流,針對問題做出初步解決方案。之后在課堂上老師答疑解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幫助學生解決困惑,這一過程能加強學生的吸收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脫離小學固有的學習模式,以開闊性的思維更加適應初中英語教學,提升學習質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了基礎英語課程的任務,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實業(yè),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認為,中小學英語的順利銜接一定會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的事半功倍,如何做好順利銜接,是我們從教者要面對的一個課題。也需要社會、學校、家長共同關心和關注,大家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困難,解決問題,最終都是為了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得到實惠。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俊紅,張娟.淺談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23):76.
[2]沈海英.淺談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對策[J].校園英語,2016(5):162.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