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昌財
摘 要:數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小學階段的學生,智力還沒有發(fā)展成熟,正需要數學的學習來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急需探索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之路。將生活情境法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整體的學習效果都有著良好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法;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的意義
數學不同于其他科目,本身帶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復雜性,尤其是對于智力沒有成熟發(fā)展的小學生來說,無疑是學業(yè)中的一道難關。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授課,讓本來就畏難的學生進一步產生了抵觸心理,如果不能及時克服,會給這一階段的學習帶來不少困擾。在教學改革中,將生活情境法應用其中,使得數學的學習與生活情境聯系在一起,既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讓學生可以得到實踐學習機會。因此可以看到,生活情境法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現實生活,而且讓數學學習不再是依托題目單純進行思維擴張,而是它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實用價值。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法的合理性
(一)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人生的初始階段,對于外界的很多事物都不了解,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急需擴充知識,開拓眼界。生活情境法的運用,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事物加入到學習中,讓學生在學習中就能了解更多的東西,對于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符合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
(二)切合實際生活
數學本身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聯系,但是在一般的學習中,總是會脫離實際生活,單純地演練題目,應對考試,這讓數學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而情境法就是將這種實用性和生活性有機結合,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設置生活情境,將實際生活引入課堂的學習中,讓學生的學習更有價值,還有利于他們體驗生活。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教學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掌握好規(guī)定的知識,也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培養(yǎng),比如德育、體育、美育。生活情境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深刻感悟生活,并且增強自身的審美情趣,達到在學習中就能夠健康成長的目的。
三、生活情境法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生活情境法有著諸多的好處,但是這些好處必須建立在切實有效的應用基礎上,如果在實際的操作中處置不當,就會前功盡棄,失去它的效果,下面具體分析幾種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法的設置背離了學習初衷
情境法雖然有很強的實踐性,但是在具體的操作中容易本末倒置,教師原本想要有效應用生活情境法,卻將學生的吸引力引入到情境本身之中,而忘卻了學習。比如說,在學習一些簡單的加法運算時,教師設置糖果交易的情境,通過買賣變化糖果數量,讓學生體會算法的趣味性,卻因為情境法設置太過鮮明,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道具和表演者本身上面,忽略了實際的數學運算;再比如教師在教學“角”的概念時,讓大家通過制作風車來理解概念,但是由于風車制作本身的復雜性和趣味性,學生將精力全都投入到制作之中,完全忘記了應該注意什么。
(二)情境法的設置缺乏關聯性
由于教師和學生有一定的年齡差異,因此在很多問題上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這給教師設置合理的生活情境帶來了難題。很多教師沒有仔細考慮學生的情況,設置的情境不是學生可以理解認同的,這種情況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沒有共鳴,自然也就達不到教學的效果,反而做了無用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除了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關聯之外,有的教師沒有仔細研究教學內容,設置的情境和理應傳授知識有很大的出入,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情境的設置流于形式
很多教師沒有弄清楚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觀念依然停留在舊式的教學經驗中,或者是對新式教學模式不夠了解,迫于改革壓力,勉強進行課程改革,這種情況產生的新式教學有很大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流于形式,沒有實際作用。比如說,有的教師認為生活情境法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學生認真學習,所以他們在設置情境時就會隨心所欲,不考慮實際效果,讓這種教學方式嚴重跑偏了方向,沒有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
四、生活情境法的運用策略
(一)積極開發(fā)實際生活中的情境資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許多新鮮事物不斷涌現出來,生活發(fā)生了很多實質的變化,生活情境法的運用也需要多樣化,還要根據變化的事物不斷更新生活情境法的運用。比如在舉例一些物品時,很多東西在發(fā)展中可能已經被淘汰了,但是教師還是按照以前的舊事物來設置情境,這就讓學生很難適應。教師在設置生活情境時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開發(fā)出實際生活中的情境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思考。
(二)設置與學生緊密的生活情境
所謂的生活情境法,就是盡可能貼近生活,相對于小學生的世界來說,工作、應酬、購物不是與他們緊密聯系的生活,而學習、玩耍才是與他們貼近的生活。所以在設置情境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具體狀況,選取合適的情境來促進教學。例如在學習重量單位時,就要用學生身邊的東西作為道具,書包、鉛筆、橡皮都是不錯的舉例工具。
(三)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生活情境
數學是一門極度考驗運算和思維的學科,它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很多知識都具有抽象性,讓學生難以理解。這種時候,教師為了強化學生的理解,就要將一些抽象知識具象化,引入到生活情境之中。比如說30+19這個算式,在初學幾十加十幾的學生眼里,很有挑戰(zhàn)性,他們需要借助各種方式才能解決。教師可以代入生活中買東西的情境中,在找零的時候,很多人為了計算簡單,都會進行一些變式,最終輕松獲取答案,這個算式就可以改為30+20-1的形式,通過這種改變,學生就很好理解一些復雜的問題了。
參考文獻:
[1]郎東英.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190.
[2]曾婷.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2):103.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