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陳東
摘要:本實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英語專業(yè)學生詞匯量進行調查問卷,并對VOA特別英語新聞與標準英語新聞同主題文本進行對比分析,指出1500個單詞的詞匯量即可達到翻譯表達基本能力。為提高學生翻譯過程中的表達能力,提出在翻譯教學中可以加強釋意學翻譯理論及功能翻譯理論對學翻譯翻譯實踐的指導,從而使學生正確理解翻譯并非只是語言形式的轉換,而是意義和信息的傳遞。
關鍵詞:詞匯量 翻譯表達能力 英語專業(yè)
中圖分類號:H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1-0078-02
VOA從1959年起推出了“特別英語”新聞,其核心詞匯為1500個。20世紀80年代,桂詩春最先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詞匯量進行了實證研究。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群體,詞匯量并非翻譯表達能力的核心標準,詞匯量為1500個的學生群體亦可以準確表達翻譯任務。[1]
一、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現(xiàn)狀
本研究通過對吉林省內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一項針對翻譯表達能力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發(fā)放調查問卷100份,共回收54份有效調查問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72.22%的學生認為達到8000~10000的詞匯量才能在翻譯過程中沒有障礙。其中認為自己的詞匯量達到3000~5000的學生占31.48%,認為自己詞匯量達到1500~3000的學生占68.45%,這些學生均認為自己的詞匯量無法滿足翻譯的要求。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在翻譯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翻譯解釋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翻譯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入手,強化學生翻譯解釋能力,從而解決詞匯量不足對翻譯表達能力的影響。
二、VOA特別英語新聞與VOA標準英語新聞對比分析
VOA特別英語新聞是專門為非英語國家的英語學習者播放的,核心詞匯量為1500個單詞,而VOA標準英語新聞是美國日常使用的規(guī)范英語,其詞匯量在4000個單詞以上。
本文通過對比同主題VOA特別英語新聞與VOA標準英語新聞分析詞匯量與翻譯表達能力相關性。所選擇的文章分別為2019年3月7日Susan Shand播報的“Chinas Huawei to Test US Security Law in Court”和2019年3月8日VOA為Citizen Digital提供的新聞稿“Chinas Huawei sues US government over ban”。
通過標題對比可以看出特別英語新聞中使用test代替了非核心詞匯sue。
例1:Huawei wants a U.S. federal court to rule on a law that identifies the company as a security risk. It also claims the measure would limit the company's ability to sell its products in the United States.(特別英語新聞)
Chinese tech giant Huawei has sued the U.S. government, arguing that legislation Congress passed last year restricting its bus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unconstitutional”.(標準英語新聞)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特別英語新聞中用“wants a U.S. federal court t rule on a law”代替標準新聞中的sue及unconstitutional;用claims代替了非常用意義的arguing;用limit代替了restricting;用“sell its products”代替了business。
例2:Huawei says the law punishes the company for unproven accusations, and would harm its future earnings.(特別英語新聞)
By singling out the company and punishing it without a trial, the company also argues that the law violates the Constitutions the bill of attainder clause.(標準英語新聞)
通過對比,特別英語新聞中用“punishes…for unproven accusations”代替“bill of attainder clause”。
特別英語新聞中用“make it illegal”代替標準英語新聞中的ban,用“anyone working for the U.S. government”及“any company in the world that uses Huawei products”代替標準英語新聞中的“and their contractors”。
通過上述對比可以看出,即使在詞匯量為1500個單詞的情況下,也可以表達復雜的意思。因此,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通過釋意翻譯理念指導學生的翻譯實踐,使學生理解翻譯并不是一種詞的轉換,而是一種意義的傳遞。即在翻譯過程中,應注重對原文意義的表達。
三、翻譯教學過程中的理論指引
通過前期的調查問卷以及VOA特別英語新聞和標準英語新聞的對比分析,可以表明詞匯量在1500~3000的情況下,并不會限制翻譯表達能力。為了幫助學生培養(yǎng)對原文的理解能力和譯文的表達能力,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指導,從而使學生正確理解翻譯并非只是語言形式的轉換,而是意義的傳遞。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注意釋意學翻譯理論與功能翻譯理論相結合。
釋意學翻譯理論認為翻譯的任務不僅僅在于理解原文的字面意義,更重要的是領會其內在意義,從而清晰地表達出來,因而具有意義明晰化的特點。[2]
例3:我非常愛你。
譯文1:I can not love you any more.
譯文2:I love you very much.
例3中的譯文1和2都是合格的譯文,相比較而言,譯文2的意義更加清晰明了,便于讀者的理解。
功能理論認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不但要實現(xiàn)原文意義的傳遞,同時要實現(xiàn)原文所表達的功能。
例4:天氣真是冷啊。
譯文1:Do you mind me closing the window?
譯文2:It is so cold.
例4中的譯文1和2都是可以接受的譯文,譯文1在特定的語境下將原文所要表達的目的清晰地表述出來。
無論是釋意學翻譯理論,還是功能翻譯理論,都是幫助學生快速掌握原文的意義,而非停留在原文語言上的對應。從而促進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表達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將源語信息用目的語表達出來,使目的語讀者充分接受并理解源語信息。所以說翻譯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便是信息傳遞性,這與詞匯量的積累程度并無必然關系。通過VOA特別英語新聞和標準英語新聞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1500的詞匯量便能實現(xiàn)意義及信息的傳遞。結合相關理論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快速實現(xiàn)表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桂詩春.我國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詞匯量的調查和分析[J].現(xiàn)代外語,1985(1):1-6.
[2](法)勒代雷.釋意學派口筆譯理論[M].劉和平譯.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