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軒 王耀東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研究了連續(xù)側擺過竿對一百米速度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實驗組學生一百米成績實驗前后差異顯著(P<0.05);(2)對照組學生一百米成績在實驗前后沒有差異性(P>0.05);(3)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一百米成績均有提高,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實驗組提高更多。由此可見,在體育訓練中合理進行連續(xù)側擺過竿訓練對學生的一百米成績的提高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連續(xù)側擺? 過竿? 速度? 一百米
中圖分類號:G80-32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c)-0022-02
100m速度是高考體育測試的必測項目,是考生素質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100m速度的提高對考生其他素質的發(fā)展也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眾所周知,在100m運動中,提高速度主要取決于步長和步頻,其中步頻的快慢又取決于踝關節(jié)及股四頭肌、股后肌群的力量。步長能力的大小主要決定于跑時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以及髖關節(jié)的靈活性。步長和步頻是影響100m跑跑速的兩個因素,但注意的是要盡量使兩者之間協(xié)調發(fā)展。本文通過對連續(xù)側擺過竿訓練的研究,希望能夠為提高體育生100m跑成績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期刊檢索和網絡查詢的方式查閱有關短跑步長、步頻、髖關節(jié)在短跑中的中作用以及踝關節(jié)力量在短跑中的作用等方面理論,查閱了運動訓練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統(tǒng)計學等方面的有關資料,并通過“中國知網”“中國體育信息網”等權威網站,收集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論文的撰寫奠定理論基礎
1.2 實驗法
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訓練方法、方案。在實驗的過程中實驗組按照實驗內容進行訓練,對照組按照正常訓練模式進行訓練,訓練時間控制一致,每周進行兩次素質干預練習,并且讓同一名老師授課。實驗前后采用相同的測試方法,將前后測試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以了解連續(xù)側擺過竿練習是否對學生100m跑速度有影響。
1.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0.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是否處于同一水平;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實驗前后對照組的測試數(shù)據(jù)分析對比;以及在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檢驗,分析對照組和實驗組在實驗后是否存在較大的差異。采用平均數(shù)來反映兩組學生的平均水平,P值大小為檢驗標準。
2? 研究對象
抽取山西省臨汾市某中學共4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3? 研究方案
3.1 實驗時間
共8周,每周2節(jié)課,共16節(jié)課,每次訓練20min。
3.2 實驗組與對照組一百米素質練習內容
(1)實驗組一百米素質練習內容
往返4組側擺過竿;往返6組側擺過竿;往返8組側擺過竿;往返10組側擺過竿;往返8組側擺過竿;往返10組側擺過竿;往返8組側擺過竿;往返10組側擺過竿。
(2)對照組一百米素質練習內容
短距離加速跑小步跑;壓柔韌協(xié)調擺臂;單足跳高抬腿跑;杠鈴蹲起拉皮筋繩跑;負重跑單足跳;短距離加速跑壓柔韌;協(xié)調擺臂小步跑;高抬腿跑負重跑。
3.3 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模式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訓練模式進行訓練:一般的熱身活動—講解示范訓練技術動作—學生練習,同時教師指導—身體素質常規(guī)練習—放松活動。
實驗組除了運用與對照組相同的訓練模式訓練之外,在身體素質練習中運用不同強度的連續(xù)側擺過竿組合進行輔助練習。訓練模式為:一般的熱身活動—講解示范訓練技術動作—學生練習,同時教師指導—身體素質特殊練習—放松活動。
3.4 實驗指標測試方法
在標準100m跑道上,與無風無雨天氣的條件下。受測試者均穿釘鞋,由發(fā)令員發(fā)令,在保證無搶跑狀態(tài)下,測試者記錄每個受測試者的100m成績。
4? 結果與分析
4.1 實驗前兩組學生成績及成績變化的對比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100m成績平均值分別為14.195s和14.425s,P值為0.729,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也就是說在實驗前,實驗組跟對照組學生的一百米速度在同一個水平上,可以進行實驗。
4.2 對照組實驗前后一百米成績測試結果分析
對照組學生在實驗前后的100m成績平均值分別為14.425s和13.645s,P值為0.061,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也就是說,對照組學生的100m成績跟實驗前是處于同一個水平。從平均值上可以看出對照組學生的100m成績有所提高,但變化不大。
4.3 實驗組實驗前后一百米成績測試結果分析
實驗組學生在實驗前后的100m成績平均值分別為14.495s和13.110s,P<0.01,差異非常顯著(P<0.05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實驗組的學生在經過連續(xù)側擺過竿訓練后100m水平提高。連續(xù)側擺過竿練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4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變化對比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100m平均成績13.110s和13.645s,P<0.01(P<0.05差異顯著),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組學生通過連續(xù)側擺過竿訓練100m成績水平提高,可見運用連續(xù)側擺過竿訓練對學生100m速度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實驗前,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成績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可以知道兩個組別學生的100m成績處在同一水平,沒有差異性。
(2)實驗前后,通過對照組的100m成績的分析,在常規(guī)100m素質練習中學生的100m成績有所提高,但仍無差異(P>0.05)。
(3)實驗前后,通過對實驗組的100m成績的分析,可以得出,干預練習有助于學生100m成績的提高,并且提升明顯(P<0.05)素質干預練習在實驗中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學生的一百米跑速度得到了提升。
(4)實驗后,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成績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100m成績差異性非常顯著(P>0.05)。實驗組的學生比對照組的學生成績提高的更多,證明可以通過連續(xù)側擺過竿的練習方法,使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內收獲更大的100m跑訓練成果。
5.2 建議
(1)針對高考的體育生來說,訓練時間有限,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比如課間操的15min或20min內進行幾組連續(xù)側擺過竿練習,訓練占用時間少且效果明顯。
(2)100m速度訓練方法和手段要多樣化。在訓練中步長與步頻不能分開訓練,應保持100m跑步態(tài)結構的完整性。
(3)在連續(xù)側擺過竿練習中,負荷強度和負荷量應控制好,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更要注意技術是速度的前提,在進行速度訓練的同時,要保持技術動作結構。
(4)在訓練中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不應對練習者進行大負荷長時間的訓練。
參考文獻
[1] 張小平.高中體育生力量訓練巧用小條凳[J].田徑,2007(7):10-11.
[2]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 鄧樹勛,王健,喬德才.運動生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葛魯民.對男子高考體育生一百米速度訓練的探索[J].駐馬店師專學報,1997(8):139-140.
[5] 汪浩洋.100m跑步長、步頻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風,201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