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網絡交易是一個新興經濟體,在帶動我國線上經濟領域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也對知識產權尤其是著作權的保護提出了挑戰(zhàn)。在使用網絡交易平臺的過程中,“盜圖”現象十分常見,其中便涉及侵犯有關權利人的著作權。本文針對此類現象出現的原因及對策進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保護網絡交易平臺的著作權。
關鍵詞 網絡交易平臺 著作權 “盜圖” 侵權責任
作者簡介:鄧添榕,廣州醫(yī)科大學法學系2016級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19
近日一則“女孩買18件衣服旅游后退貨”的消息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其中涉事的店家竟被其他淘寶店家投訴其店鋪內銷售的服裝為抄襲。服裝設計圖本屬一種著作的提前,在形成以后自動取得著作權,只要有相關證據即可向網絡服務提供者要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并向侵權人索賠。
著作權法規(guī)定,著作權是民事主體對其作品及相關客體的權利。最重要的權利類型是“專有權”,也是一種“排他權”,即防止他人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實施特定行為的權利。如復制權、發(fā)行權等。未經他人許可,對作品或者相關客體進行復制、發(fā)行等涉及專有權的行為,可能構成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著作權人既可以許可他人實施利用作品或相關客體的特定行為,從中獲取許可費,也可以起訴未經許可以特定方式利用作品或相關客體的人。著作權制度賦予了從他人對作品或相關物品的特定使用中獲得報酬的權利,從而對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相關物品的創(chuàng)作起到激勵和鼓勵作用。
如今,網上購物的普及和使用互聯網購物的人數的增加,為了方便起見,許多運營商已經開發(fā)利用網絡進行線上購物和直接使用銀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軟件付款的方法。得到了全球的認可后,此種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網上交易平臺也層出不窮。本文所指的網絡交易平臺主要是指C2C、B2C的模式,是給買賣雙方提出一個在線交易的平臺。就像是在線下的購物中心,賣方直接在互聯網上向買方展示自己的商品,而買方則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雙方都是自由交易,最終直接在線支付,交易完成。
一、網絡交易平臺中侵犯著作權的現象
當今電子商務炙手可熱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都熱衷于點擊鼠標或瀏覽手機app,商品通過快遞服務送貨上門,足不出戶購買商品的商業(yè)模式。而在眾多網絡銷售服務平臺中,淘寶是亞洲地區(qū)一個規(guī)模龐大、輻射范圍廣的在線零售平臺,擁有近5億注冊用戶,每天訪問超過6000萬人次,每天在線商品超過8億件,平均每分鐘能夠銷售4.8萬余件商品。但是當我們在淘寶網上以關鍵詞的形式或者“拍立淘”方式搜索商品的時候,不難發(fā)現會搜索出很多商品描述的圖片相同,但店鋪名稱和價格迥異的商品。這就是在網絡銷售平臺上侵犯他人著作權的一種體現。
(一) 侵犯了商品照片拍攝者的對于所拍攝照片的著作權
除生產廠家或上級經銷代理為經營者統一配備所銷售商品的圖片情況以外,在理論層面上分析,不同的店家應該對自己店里的商品拍攝后上傳至商品詳情。但現實中淘寶網的商家“盜圖”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少賣家不經過原作者許可直接將其他店鋪的商品實拍圖照搬到自己的商品描述中使用,侵犯了攝影作品的著作權。
(二) 侵犯了原創(chuàng)設計作品的著作權
網絡銷售服務平臺上由于成本低,以便利、安全、有效率的方式帶來高收益容易吸引創(chuàng)業(yè)者的青睞,不少商家會上架自主設計的商品,從而在紛繁多樣的商品中脫穎而出,獲得可觀的收入。然而,存在有不法商家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便捷,根據原設計者公開的圖樣及尺寸等數據,徑直仿制商品再在自己店鋪中銷售,侵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所規(guī)定的對美術作品著作權的保護。因為缺少設計成本的考慮,這些“盜圖”假冒的商品往往利用低廉的價格優(yōu)勢,薄利多銷,從中謀取利益。這無疑侵犯了設計者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二、侵權現象發(fā)生的原因
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 網絡交易平臺監(jiān)管難度大
網絡交易平臺涉及的商品種類多、數量大,除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明確禁止流通和限制商品流通外,其他商品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易。網上交易平臺的賣家通常分為個體賣家和商人賣家,但個體賣家數量龐大,情況復雜。而發(fā)生侵權的往往也是個人賣家。所以,網絡交易平臺監(jiān)管難度較大。網絡交易平臺的提供與出租線下市場的柜臺、攤位的出租人不同,網絡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并非是對整個線上市場進行管理的主體。網上交易平臺的提供者沒有法定義務和能力審查個人賣家。亦不負有審查賣家銷售商品的價格是否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義務。
(二) 維權方式單一
法律法規(guī)對于前述情況侵犯著作權的問題的相關規(guī)制及救濟并未有明文規(guī)定。目前處理網絡銷售服務平臺的著作權糾紛,一般是通過各網絡交易平臺自己內部的規(guī)定制約,如《淘寶規(guī)則》中規(guī)定,可以通過“全網舉報(https://jubao.taobao.com)”的網站鏈接提供舉報的商品鏈接、原圖、套圖或花絮圖及拍攝證明等憑證進行維權,投訴會在2個工作日內處理完畢。若核實發(fā)生侵權行為,淘寶公司將按《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要求斷開鏈接,對侵權店鋪給予扣2分處罰。這僅僅屬于公司內部的管理,雖有較為詳細的條款規(guī)定,但從如今交易平臺上依舊是紛亂的侵權現象來看,市場上甚至出現了有專門提供規(guī)避淘寶處罰服務的機構,就可得知《淘寶規(guī)則》的運行仍有提高的空間。
(三)賣家維權意識薄弱
有些賣家維權意識薄弱,未能及時將著作權遭受損害的情況向交易平臺管理者進行反應,導致侵權行為進一步擴大;也有一部分權利人因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采取了錯誤的做法,未能及時制止侵權行為。賣家普遍認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成本較高,更愿意采取向網絡交易平臺尋求幫助抑或在自己店鋪首頁或商品詳情中貼出自家商品的產權證書等證明文件,以提醒廣大消費者支持原版的方式自主救濟。
三、以上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相關制度立法
面對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著作權法中關于鄰接權的種類規(guī)定過于狹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僅對于“美術作品”有相關的保護,由美術作品而衍生的產品如服裝設計成品則無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保護。建議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增加鄰接權的種類,將網絡交易平臺上用于描述商品的圖片、通過受著作權保護的美術作品而衍生的實用藝術作品納入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明確網絡交易平臺上著作權相關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設置相關責任。
(二)相關聲明前置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guī)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絡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時采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絡交易平臺根據“避風港規(guī)則”僅承擔侵權行為的事后救濟,對于事前義務并無規(guī)定。但是在實踐中,可以考慮在網絡交易平臺申請開店的時候,應當聲明相關規(guī)定,明確告知賣家權利義務及發(fā)生法律糾紛時的相關法律責任,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侵權的發(fā)生。
(三)加強技術保護
商家在上傳商品的相關圖片及信息時,注意原始數據材料的保存,并利用相關技術加強圖片水印等明顯權屬標識。技術保護手段可以參考:1.數字水印技術。目前發(fā)展出一種不可視水印,可視水印會影響圖片觀賞效果,而不可視水印內藏于圖片數據中一般看不出來,但是在圖片被編輯或二次利用是可以通過一些軟件顯示出來,從而獲知圖片的基本數據,著作權人的聯系方式等。2.圖片加密技術。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專業(yè)網站或軟件來保存作者將通過一系列編碼程序上傳的網絡照片。 這樣,攝影作品只能在特定的網站或頁面上顯示。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對于傳統權利的保障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傳統意義上的著作權在網絡銷售過程中更容易遭受侵害。在目前對于網絡交易平臺主動審查機制持否定態(tài)度的情況下,希望通過其他方式規(guī)制網絡交易平臺中著作權的侵權問題,期待在以后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更進一步細化對此領域的權利保障,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的發(fā)展。
注釋:
王遷.著作權法(第一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3.
彭志強.電子商務中知識產權的侵權分析與保護對策//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2015年年會論文集[C].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2015:10.
王振清.網絡著作權經典判例[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244-245.
袁旺然.自媒體時代攝影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從微商盜圖說起[J].法制與社會,2017,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