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俊
【內容摘要】案例分析法作為一種經典的教學方法,在諸多學科當中都有使用。本文將結合蘇科版初中生物教材,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
【關鍵詞】案例分析法?初中生物教學?用例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學校對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及靈活運用等方面的能力更加重視。鑒于此,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采用了各種教學方法,企圖來改善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其中在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學當中,也需要科學的選擇教學方法,來改善初中生物課堂的整體學習效率。
一、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最早產生于西方國家,其最早多在經濟學課堂之中使用。后來伴隨著人們對案例分析法中存在的優(yōu)勢的認識程度日益加深,使得案例分析法在更多學科領域之中都會有所運用。并且在既往的關于案例分析法的使用過程當中,都一再驗證了其對學生學習能力起到積極的引導性作用,并對學生學習效果可以起到顯著的改善性作用[1]。
二、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基于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可以將其總結歸納為如下3個方面,具體為[2-3]:
1.增強生物教學的實用性
案例分析法的實施過程當中,要求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之下,科學的選擇案例,將所要教授的內容有機的融入到生動的、具體的生物學案例之中。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理解,便可以對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學知識進行有效的學習和理解。將案例分析法融入到初中生物課堂之中,可以革除既往“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進而使得初中生物教學可以更加生動。同時,融入更多的生物學理論應用方面的內容,能進一步增強初中生物課堂的實用性特點。
2.提升生物課堂的趣味性
在傳統(tǒng)的生物課堂教學之中,其教師所采用的課堂模式程序化色彩嚴重,相應的其課堂的整體趣味性也會較差,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之中經常會存在學生依靠抽象的思維去理解一些生物學概念,有些則為了提高成績而去機械性的背記一些生物學知識。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對較低,并且還使得生物課堂普遍缺乏趣味性。相對而言,如能夠將案例分析法運用于初中生物課堂之中,則可以使得原本相對抽象的生物學知識涵蓋在生動的生物學案例之中,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學生可以擺脫去抽象的理解和記憶一些生物學概念,如此便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趣味性。
3.改善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將案例分析法運用于初中生物課堂之中,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知識的時候,擺脫對抽象概念的理解,進而可以對生動的案例進行探究式學習,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則可以發(fā)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自我思考及分析,進而去解決問題。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對當前教學的內容加深理解,與此同時,其還可以去更加深入地回顧既往學習的生物學知識,從而使得其所學習的生物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進而改善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用例分析
本文擬結合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上冊中《植物的生殖與發(fā)育》一章內容來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做一系統(tǒng)性分析。
1.案例準備
在進行案例準備的時候,教師需要首先明確教學的目標,而針對《植物的生殖與發(fā)育》這一章節(jié)而言,其主要的教學內容包括植物的生殖以及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過程。植物的生殖,其具體內容包括植物的開花、傳粉、受精以及結果等內容,除了上述有性生殖,還有營養(yǎng)繁殖和組織培養(yǎng)兩種無性繁殖方式。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才能夠去選擇合適的案例內容。而針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其具體包括植物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fā)、植物根的生長、植物芽的發(fā)育等內容。諸如針對《植物的生殖與發(fā)育》這一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植物學分類來選擇各種類型(具不同的生物學性狀)的植物材料,可以以標本的形式呈現,也可以引導學生去實地觀察,也可以以圖片及視頻的方式來呈現。
2.案例學習
教師將所收集的案例在課堂上呈現給學生,學生則可以集合案例調動主觀能動性,來對案例進行自我的分析及討論。諸如針對植物有性生殖的“雙受精現象”所產生的各類特殊結構如受精卵、受精極核等進行辨認,明確在不同類型的植物體上,其種子的結構可能會存在不同。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對無性繁殖的植物各部分的器官的生物學功能以及各種器官類型對應的生殖繁衍方式等進行對比。最后可以針對特定的植物類型來了解其從種子萌發(fā)到最后開花、傳粉、受精和結果的整個過程。并將不同類型植物的生長歷程進行橫向對比分析,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最后可以結合具體的植物類型,來分別對植物的生殖繁殖方式、營養(yǎng)繁殖方式等進行針對性的解釋,以輔助學生來理解和區(qū)分這些植物生殖過程相關的概念。
3.交流總結
學生可以將自己學習案例的過程以及從案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分享給身邊的同學,遇到不一致的地方,可以展開討論。教師作為整個過程的引導者和監(jiān)督者,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必要的評價和歸納,對于其中合理的部分給予肯定,而對于其中的不合理之處給予糾正。
結語
本次研究中,結合具體蘇科版八年級生物上冊中具體的教學內容,將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化的論述,希望筆者的相關論述可以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運用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張艷. 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管窺[J]. 新課程導學, 2014(20):64.
(作者單位:昆山市新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