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勛,馮 婭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 內(nèi)二科,四川 成都 610000)
老年癡呆癥是大腦退行性變性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它以智力緩慢減退為特征,患者最終會無力進行人格及日常生活的持續(xù)性變化[1],且患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會發(fā)生明顯的減退。老年癡呆癥發(fā)病率隨我國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的增加呈增長模式,且該病具有預后差、病程長等特點,為保證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及針對性,必須重視、加強護理干預[2]。整體護理干預是目前新興的一種護理模式,它是指,護理人員在加強對病人本身的關(guān)注之外,還將注意力擴大到病人的物理生物因素、心理狀態(tài)、所生活的環(huán)境等影響其疾病康復的因素上[3]。本文對120例老年癡呆癥患者整體干預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深入探討其在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影響。報告如下。
以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癡呆癥患者為此次分析調(diào)查的對象,排除內(nèi)分泌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選取的患者未合并肝、肺、腎、心等嚴重的軀體疾病,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依照隨機—平行的原則,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66~68歲,平均年齡(67.52±16.10)歲,病程2.5~5年;實驗組,男 33例,女 27例,年齡 67~90歲,平均年齡(68.66±15.64)歲,病程2.6~5年。對患者的年齡、病況、病程等基本信息的統(tǒng)計學比較顯示,P>0.05,差異不具顯著性,可進行對比。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個人衛(wèi)生護理等方面的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重點進行日常生活的護理、認知訓練、心理護理、安全管理等。具體操作內(nèi)容如下:①日常生活的護理:訓練患者定時進食、用勺進餐,食物要軟滑、簡單、小塊,溫度要適宜,進食時,將液體和固體食物分開,防止患者誤吞固體食物[4];允許患者以手取食物但要協(xié)助患者在餐前洗手,向患者示范進食步驟,必要時要進行喂食;每晚睡覺前,督促患者上好衛(wèi)生間,定時協(xié)助患者進入睡眠,患者若有日夜定向障礙時,勿與其爭執(zhí),耐心陪伴后再勸說其入睡。②認知訓練:對患者腦海中錯誤的人物、地點、時間等概念進行糾正,可將每日規(guī)律的活動繪制成醒目的大字時間表,貼于患者常出入的場所;協(xié)助患者辨認其所住的房間、病區(qū)或街道等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積極鼓勵患者對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工作中最感興趣、最難忘、最深刻的往事進行反復的回憶和講述,加強對其的記憶誘導,增強患者對恢復的自信。③心理護理:以耐心、親切、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護理患者時,周到體貼,并密切注意其情緒的變化,保護好患者的自尊心;對患者進行訓練時,多鼓勵、多支持、多安慰、多尊重患者;鼓勵患者的家屬多進行探視、多陪伴,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孤獨、寂寞感,盡量滿足患者各方面的心理要求。④安全管理:保持患者居住環(huán)境的地面防滑、平整;墻壁裝把手,房間的床不宜過高,需設護欄,家具的高度適宜,隱藏銳利器,裝飾避免玻璃,廁所馬桶選用坐式;喝水、洗漱的水溫不宜太高;患者外出時要有人陪同,并戴上手腕帶,在患者的衣兜里放上有老人的姓名、聯(lián)系電話、診斷、入住科室等重要信息的布卡片,以防走失。
2組老年癡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ADL)、認知功能評分(MocA);2組老年癡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2組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
計量數(shù)據(jù)用t進行檢驗,用±s進行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 % 進行表示,理論頻數(shù)T>5,用x2檢驗,以P<0. 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護理后,2組患者的ADL、MocA評分均有提高,實驗組因?qū)嵤┝苏w護理干預,提升幅度較對照組大,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
表1 治療后2組患者的ADL、MocA 對比(±s)
表1 治療后2組患者的ADL、MocA 對比(±s)
?
經(jīng)過護理后,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改善,實施了整體護理干預的實驗組,改善效果較對照組明顯,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護理后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s)
表2 護理后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s)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2月 護理后3月 護理后6月實驗組 60 25.96±12.88 58.76±17.98 78.36±21.22 94.50±12.89對照組 60 24.14±14.28 41.31±17.46 58.45±18.26 74.98±15.36 t 0.735 5.393 5.509 7.540 P 0464 0.000 0.000 0.000
經(jīng)比較可知,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較對照組高,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3。
表3 2組老年癡呆癥患者護理的滿意度對比(例數(shù)(%))
整體護理干預從日常生活的護理、認知訓練、心理護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對老年癡呆癥患者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一系列護理干預[5]。目前,暫無有效的藥物對老年癡呆癥進行治療,整體護理中的日常生活護理可以延緩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6],認知護理通過訓練患者的認知功能和自我照顧能力,改善了患者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能力,啟發(fā)患者勤用腦,多用腦,使其日常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心理護理及安全管理,增強了患者對疾病恢復的信心,保障了患者治療期間的人身安全。
此次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實施了整體護理干預的對照組,其ADL評分(52.61±5.35)、MocA評分(16.15±2.64)均較對照組的ADL評分(30.86±6.90)、MocA評分(11.56±3.78)高,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后,實驗組的日常生活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護理滿意度(86.7%)也顯著高于對照組(75%),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認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取得較高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