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素華
摘 要:在新課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很關鍵,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具備開拓的思維,對學習充滿興趣,就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途徑與方法,旨在實現(xiàn)以學生為本,明確教學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學 途徑 方法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要高度重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性,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實踐性,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與道德素養(yǎng),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新課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改進的必要性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具備正確的是非觀念,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要進一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充分以學生為本,就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對該課程不夠重視,加之這一課程內容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并不感興趣。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時比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能對知識進行深刻闡述與剖析,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沒有完全掌握知識,對知識的領悟不夠深刻。[1]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途徑與方法改進
1.轉變思想觀念,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使課程緊隨新課改要求,實現(xiàn)教育改革。在新的教育觀念下,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者,要充分做到以學生為本,使學生能夠利用知識解決問題,學會思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使學生受益匪淺。比如,在學習《邁上新臺階》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曾經(jīng)的學習生活進行描述,再對比如今的學習狀態(tài),描述新的感受。教師要重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許多教師對這一學科并不重視,認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簡單,甚至采用“大道理”式灌輸方式,或者在教學中有應付考試的思想,久而久之,學生必然會對道德與法制課程產(chǎn)生排斥感。教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明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大綱與教學主題,引導學生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當學生真正意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地位后,就能夠轉變學習態(tài)度,配合教師開展教學。[2]
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學思維,有效改變教學思路,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經(jīng)常關注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有關的內容,將其與學生的生活相連,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學好知識。比如,教師可以關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治頻道的節(jié)目,將其與教學有機結合,轉變教學思維,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教師要充分與學生互動,加強交流,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之中。初中學生需要充分接受道德與法制教育,充分意識到這一學科的地位,轉變學習觀念,這樣就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能力。
2.加強教學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為了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需要實現(xiàn)教學創(chuàng)新,改進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造充足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更加熱愛生活,關心同學,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實現(xiàn)成長。在不斷學習中,學生會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重視道德與法治教學,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教師要善于將教材內容與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比如,在進行“愛護身體”這一課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身邊中尋找案例,使學生感同身受,在潛移默化之間掌握知識。教師可以指出學生經(jīng)常熬夜不按時睡覺的危害,由于睡眠時間不足,就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還可以通過具體案例輔助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同身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真正了解愛護身體的意義,對這一課程的主題領會透徹,從而激發(fā)主動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道德與法治教學體現(xiàn)出相應的價值。在多媒體技術中,視頻、PPT都可以使用,將知識以更加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不再認為道德與法治教育只是在講大道理,學生的邏輯能力與判斷能力均會得到有效提升,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3.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課堂的核心。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良好的修養(yǎng)對學生形成正面影響,成為學生的良好榜樣。教師要提高自身知識儲備水平,與學生在課堂中充分互動,使學生能夠有所收獲。比如,在“亮出你自己”一課教學時,教師首先應當對“喬哈里視窗”理論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教學之前做好準備,與學生充分互動,引導到學生走進知識的海洋之中,不斷成長。要締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互動式教學。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與學生打成一片,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比如,在進行“我愛我家”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進行大膽表達,仔細表述自己如何理解愛這一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談一談自己教育子女的親身經(jīng)歷,通過師生之間的充分互動,達到有效的教學目的,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4.締造平等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樂趣
初中學生正處于生長青春期,其心理狀態(tài)會不斷變化,這就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與學生拉近距離,締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若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為不同學生創(chuàng)造平等的學習機會,使每一名學生均可以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學生通過積極發(fā)言和交流,就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樣就可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曉哲.新課標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9):92-93.
[2]孫貞麗.新課標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