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茜
摘 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需要與整體教學內容及教學思路相結合,集中體現出教學內容的多變性與適應性。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思路相脫節(jié),造成整體教學過程缺乏生動,不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研究結合當前小學數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式 轉變研究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重點已經發(fā)生了遷移,從原有的理論教學,發(fā)展成為當前的實踐教學,從而為發(fā)展和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將整體的數學教學思維及教學理念進行合理化分析。因此,在教學時,每位教師不僅要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解釋知識,還要介紹新舊。本文結合學生全面學習的發(fā)展現狀,根據當前教學方式轉變的趨勢,加強相關教育教學理論的合理化分析。
一、傳統(tǒng)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1.傳統(tǒng)數學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性的數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與改革的過程中,為實現全面發(fā)展,應充分的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根據實踐教學經驗,總結出對應的教學思路,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課堂教學,積極發(fā)揮學生的全面素質,力爭實現全面發(fā)展。
2.部分教師沒有深入踐行教育改革
隨著教育界的一波新浪潮,一些數學教師在實施數學教學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對教育創(chuàng)新的認識和理解不清晰。只為“變”和“變”,為“改革”和“改革”,浮出水面的教學過程,單純形式,淺層現象嚴重。因此,在教學方法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應充分的結合理論思維與實踐的思維,將踐行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容進行連貫起來,促進基礎教學與改革思維的發(fā)展及變化,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應用。
例如在以多媒體為輔助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將多媒體看成是一種教學工具的依賴,同時結合現有現有的教育教學理論,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應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理論及思維,提升基礎教學理念的適應性發(fā)展,進而加快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
二、加強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教育改革的過程也是師資隊伍自身建設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歸因于教師本身素質和教學能力不足,以及對教育改革認識的偏差。缺乏對于新型數學課堂教學積極的探索,不斷的創(chuàng)新實踐和糾正教學方法錯誤,總結經驗教訓的精神。因此,數學教師在轉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教育觀念,系統(tǒng)研究和分析新課程教育和教學理念,加深自己的主觀認識,推進探索,要主動提高學科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自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改革以來,筆者主動要求自己主動研究教育改革的精神和理念,分析教育改革的內容,努力提煉改革的本質,交流與其他教師學習經驗。
1.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只進行全面的知識敘述,學生吸收多少不在其考慮范圍內,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學生處于學習過程中,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很多情況下,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探索和發(fā)揮他們主觀想法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培養(yǎng)自主探究意識。
2.注重數學學習與生活日常相結合
數學學習的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來說,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好奇心驅使他們積極地體驗和實驗。因此,要注意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讓學生在數學教學中從被動學習模式轉變?yōu)橹鲃訉W習模式。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而且可以使他們體驗知識的過程,知識與實際的結合來解決問題。
3.運用小組討論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形式主要是教師單方面的敘述,學生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主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數學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
4.合理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中,教師借助多媒體開展高效課堂已經成為發(fā)展的趨勢。在數學教學課堂中適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促進學生空間思維的形成[5],培養(yǎng)學生直觀的理性數學思維。
例如,當學習“圖形運動”時,教師會適當使用多媒體技術來使用其中的動態(tài)教學工具。圖形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通過圖像動態(tài)移動的過程和兩條顏色線之間的位置轉換進行詳細說明,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觀看圖形的清晰運動路徑來學習圖形,還可以了解數學原理和具體操作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分析能力和數學形象思維的結構也很有幫助。
結語
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和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需要,探索適合新形勢下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和總結實踐過程。數學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特點和心理需求的分析,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中選擇最合適有效的方法,找出一條有效的教學路線。
參考文獻
[1]陳艷華.淺析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策略轉變[J].小學教學研究,2013(26):40.
[2]王春艷.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7(S1):232.
[3]趙宏麗,邵麗艷.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J].亞太教育,2016(1):22.
[4]董斌.對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分析[J].數學學習和研究,2016(6):87.
[5]陳彩云.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