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教育游戲是將知識與游戲元素巧妙結合,它兼具教育性和游戲性的特點,對幼兒建構知識、發(fā)展智力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價值。趣味游戲是教育游戲的一種方式。教育游戲富有趣味性能夠提高幼兒參加游戲的積極性,使無趣的教育活動富有生機,充滿樂趣,教育游戲才會發(fā)揮作用。本文主要就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進行探析,期望對幼兒的成長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趣味游戲 幼兒園教育 實踐
引言
幼兒作為趣味游戲的操作者,自然會對教育游戲有所挑剔。帶有趣味性的教育游戲是吸引幼兒進行游戲的重要因素。因此趣味游戲的設計者,在設計教育游戲時必定會在吸引幼兒注意力、增加游戲趣味性方面下功夫。假若游戲枯燥無味,幼兒對游戲不感興趣,就會產(chǎn)生厭惡的感覺。那么,這類游戲的進行便沒有任何意義,起不到教育的作用,更達不到教育幼兒、發(fā)展智力的目的。[1]
一、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應遵守的原則
對趣味游戲進行篩選時,應根據(jù)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而進行,同時還應考慮到季節(jié)、溫度等外界因素。綜合而言,在篩選及實踐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趣味性原則
兒童之所以喜愛游戲,就是因為他們對游戲十分感興趣。所以在對收集的游戲進行篩選和適當?shù)母木帟r,不能只從改編者個人的角度出發(fā),同時也要避免過度重視游戲?qū)和慕逃齼r值,而忽視游戲本身存在的趣味性,導致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會大打折扣。由于幼兒的年齡特征,他們一般會對那些玩法相對簡單、要求較少、場地限制少的游戲感興趣,這種游戲也更能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保證幼兒真正獲益于民間游戲。[2]
2.適宜性與發(fā)展性原則
在對民間游戲篩選這一環(huán)節(jié)時,不僅要考慮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更要考慮開展游戲適宜的時間點。在身心發(fā)展方面,開展游戲需要對大、中、小班進行分類,例如,關于協(xié)作完成類的意義深刻游戲不宜在較小班中開展,因為年齡較小的孩子對于協(xié)作這一概念還很模糊,所以無法進行協(xié)作類的游戲。合作類的游戲一般在大班階段展開,這種游戲更有利于大班兒童的全面發(fā)展。
二、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策略
1.提高趣味游戲的組織形式,正確利用趣味游戲
合理利用零散時間與科學評價整體。兒童的一日生活中有大量的零散時間,能有效地將這些零散時間充分地花在組織趣味游戲當中來,使得幼兒園課程的進行和幼兒的成長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1)充分利用來園、離園時間
早晨來園的這一時間段,對于幼兒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可以說幼兒一天愉悅的情感體驗就從來自這個時間段開始,良好的情感體驗是更好開展幼兒園課程的開端,所以幼兒教師應高度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剛?cè)雸@的這一時間段,教師應該為幼兒安排一些小游戲,例如:翻繩和七巧板等一些促進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的小游戲。
大多數(shù)幼兒在將要離園的時候,情緒會不穩(wěn)定,而此時,老師又要忙著安排要接走的幼兒,很難做到萬無一失,有時候家長會由于工作原因晚接孩子,致使讓等待中的幼兒會有焦慮和無聊的感受,在此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適合集體參與的游戲,例如:跳大繩、老鷹抓小雞。既有利于更好地管理整體幼兒,又可以幫助幼兒克服焦慮的情緒。
(2)充分利用餐前飯后時間
進行完一切教學活動,幼兒會感覺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用餐前,教師可以開展一些運動量相對較小的民間游戲,例如:木頭人、拍拍手的游戲。由于有的幼兒用餐速度快,有的幼兒用餐速度慢,用完餐的幼兒會在教室到處亂跑,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在餐后這一時間段,教師可以為用餐快的幼兒安排一些安靜的游戲,幫助其打發(fā)時間,例如:折紙、彈珠等運動量較少的游戲。
2.加深對趣味游戲的認識,重視趣味游戲的收集
教師應通過閱讀有關書籍、查詢有關網(wǎng)絡,豐富自身對趣味游戲的儲備知識,加深對趣味游戲的理解,由此能夠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能夠靈活應用趣味游戲,提高教學質(zhì)量。
大力發(fā)動幼兒園老師、社區(qū)和家長的力量積極參與到趣味游戲的收集隊伍當中來。幼兒園老師要耐心系統(tǒng)地向家長和社區(qū)了解趣味游戲蘊含的價值以及對幼兒成長的價值和意義,從而鼓勵家長和社區(qū)主動將兒時玩過的趣味游戲原汁原味地向幼兒園建議。
幼兒老師除了向家長和社區(qū)收集民間游戲,還得從文獻資料這一方面著手,加強從趣味游戲領域?qū)τ嘘P游戲資料的收集,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手段對趣味游戲進行全面收集,例如可以通過知網(wǎng)和萬方數(shù)據(jù)庫資源,為趣味游戲的篩選打下理論基礎。
3.關注趣味游戲內(nèi)容,而非游戲本身
幼兒進行趣味游戲時,過于關注游戲本身,而對游戲所涉及的知識內(nèi)容并不關注,導致教育效果出現(xiàn)偏差。因此在運用趣味游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不定時地提醒幼兒,對游戲內(nèi)容進行分析指導。比如,在進行數(shù)字減法的學習時,趣味游戲采用的是大魚吃小魚的方式來表示減法。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幼兒關注魚群中魚的總數(shù),在幼兒操作的大魚將小魚吃掉以后提醒幼兒,一只大魚吃掉了一只小魚,魚群中的小魚少了一只,就是被減掉了一個,這時,讓幼兒關注魚群中剩幾只小魚,然后得出減法的算法。將幼兒關注的角度從魚的形象轉(zhuǎn)移到減法的算法,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學習的方向性。
結語
總之,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正確把握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原則,提高其實踐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孫艷麗. 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探析[J]. 學周刊, 2016(1):196-196.
[2] 王荔. 趣味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J]. 情感讀本, 2017(36):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