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紅娟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效率。新課改下的語文課堂要成為學生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就必須針對小學中年段學生的特點,實施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閱讀教學中的興趣、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方法的掌握等環(huán)節(jié),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年段;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極具個性化的行為。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閱讀的能力,因此,中年段的閱讀教學,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尤其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積累、運用的能力,并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培養(yǎng)起一定的閱讀能力。
一、多種朗讀,激發(fā)興趣
《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中指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遍喿x教學,朗讀始終是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可靠手段。我們要“以讀為本”在朗讀教學中加大力度,尤其在有感情朗讀上下功夫。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閱讀機會,讓他們多層次地讀文。如,在上課開始,教師進行范讀,或在學生讀不好時,范讀;在感情升華處,創(chuàng)設情境來引讀;在語句優(yōu)美處引導學生閉目想象或配樂,或配畫,或做動作,進行賞讀。對閱讀文章中的優(yōu)美句,哲理句,對話句,中心句,含義深刻句(也可是相應的段落)來引導學生進行反復品析,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實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的目的。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了閱讀的興趣,還需要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來自于讀寫結合:邊讀邊圈點勾畫、加標簽、做批注、做筆記、寫短評等;勤于思索:邊讀邊想,及時質(zhì)疑,尋求答案。
1.讀寫結合。讀與寫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讀好的基礎上,方可寫好,讀寫結合,閱讀自然高效。比如指導學生閱讀《魚游到了紙上》這篇文章。首先,教師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對文章進行精批細改,在相關的重點段落上作出標注。比如文中“‘喲,金魚游到了他的紙上來啦!一個女孩驚奇地叫起來”這句,可以引導學生批注“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青年畫得好”,而“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tài),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則可以批注:“以比喻的形式,突出青年畫畫時的動作,表現(xiàn)青年畫得好”。這樣讀寫結合,可以使學生在自主感悟文本的基礎上體會閱讀的樂趣,并使之形成習慣。
2.勤于思索。疑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設疑引導學生質(zhì)疑,并尋求答案。讀文章時不光思考文章的表面內(nèi)容,更要思考深層的原因,比如,文章除了寫景有沒有表達其他的感情?這些感情是通過什么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讓學生養(yǎng)成深入思考的習慣,有利于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從而在面對內(nèi)涵豐富的文章時,能夠有更深層的把握。
三、教會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
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就交給了他們有效閱讀的金鑰匙。
1.明確體裁。閱讀記敘文,要掌握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閱讀說明文,要明了說明的對象是什么,其特點是什么;閱讀議論文,要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2.理解詞語。詞語往往是影響閱讀效果的因素之一。閱讀文本時如果遇到生疏或難懂的詞語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以下方法解決:(1)查閱工具書――字典、詞典、成語詞典等,或查閱相關的圖文資料。(2)聯(lián)系上下文、找近義詞或文章寫作的時代背景。如閱讀《白公鵝》時,學生對“榮膺”一詞不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本詞在文中出現(xiàn)的位置,然后讓學生反復讀,并猜測該詞的意思。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選”“成為”的意思,這說明學生已經(jīng)會用簡單的近義詞來替換詞語了。教師繼續(xù)引導:那么用一個詞來形容怎樣當選呢?學生說:光榮地當選、榮幸地成為。教師再引導學生想自己是怎么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從“榮膺”中的“榮”猜測出來。雖然這個過程花費了一些時間,但讓學生經(jīng)歷了理解詞語的過程,掌握了理解詞語的方法。
3.推敲句段??朔嗽~語這一障礙,接下來就是要教會學生理解句意和段落。較難理解的句子或含義較深刻的句子在閱讀文中是常見的。突破這一難點的方法主要有:(1)聯(lián)系上下文、時代背景或?qū)懽鞅尘?,與前面理解詞語的過程類似,因此不再贅述。(2)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如閱讀《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一文時,作者在德國看到漂亮的花海,聞到鮮花綻放的清香,感受到了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他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作者,所以他發(fā)出贊嘆: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這種奇特,表現(xiàn)在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高尚境界中,但這種品德為什么是崇高的呢?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體會。有的學生說:我舍不得把爸爸新給我買的故事繪本與好朋友分享。有的學生說:我有時在教室里看見地上有紙屑不僅不撿,還把它踢到別人的座位下,非常過分。通過這樣的對比,學生明白了德國人品德崇高之所在。
小學語文中年段的閱讀教學,只要遵循一般教學規(guī)律,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再經(jīng)教師的啟發(fā)、誘導、點撥和講解,就會使學生由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同時,閱讀教學又“無定法”,需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劉婉碧.小學中年段語文有效閱讀五策略[J].黑河教育,2016 (6).
[2]李曉霞.閱讀與悅讀——談小學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下旬),20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