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環(huán) 孫巧梅
【摘 要】 目的:分析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應用人乳頭瘤病毒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診治的86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臨床資料,分成兩組,研究組(43例)為宮頸癌患者,對照組(43例)為癌前病變患者,均行非月經(jīng)期的采樣,分析兩組人乳頭瘤病毒診斷結(jié)果情況。結(jié)果:研究組患者陽性檢出率76.74%高于對照組的18.60%,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意義(P<0.05);兩組患者檢出人乳頭瘤病毒41例,其中HPV16(人乳頭瘤病毒16亞型感染)占比最高為21例,HPV31(人乳頭瘤病毒31亞型感染)為7例,HPV52(人乳頭瘤病毒52亞型感染)為5例。結(jié)論: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疾病應用人乳頭瘤病毒檢驗,能有效確診疾病,對患者盡早診斷及有效治療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關鍵詞】 宮頸癌;癌前病變;人乳頭瘤病毒;診斷;價值
宮頸癌屬于常見惡性腫瘤,集中發(fā)病在30~55歲女性人群,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健康[1]。宮頸癌的發(fā)病可能跟高危HPV(人乳頭瘤病毒)具有相關性[2]。為盡早診斷及治療,本研究主要對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診治的86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應用人乳頭瘤病毒診斷價值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診治的86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臨床資料,患者均簽署知情相關同意書,確診為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疾病,納入:主動配合檢驗者,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精神心理疾病,嚴重肝腎功能病,因各原因中斷者。研究組(43例)為宮頸癌,年齡30~56歲,平均(45.14±8.37)歲,病程(1.63±0.49)年;對照組(43例)為癌前病變,研究組年齡29~55歲,平均(44.34±9.56)歲,病程(1.43±0.53)年。兩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非月經(jīng)期的采樣,選擇截石位,用細胞刷進行宮頸口位置脫落細胞的收集,之后選用液基薄層細胞相關檢測,獲取相關樣品,連續(xù)HPV取樣,將標本放在化驗室處理分析。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分析兩組陽性、陰性的檢出情況,以及兩組各亞型的分布情況,包括HPV68、HPV56、HPV52、HPV44、HPV39、HPV31以及HPV16;兩組均選擇宮頸活檢、陰道鏡檢,根據(jù)相關標準把癌前病變分成CINⅠ、CINⅡ及CINⅢ三個分型。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jù)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包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陽性檢出情況
2.2 兩組各亞型的分布情況
兩組患者檢出人乳頭瘤病毒41例,其中HPV16(人乳頭瘤病毒16亞型感染)占比最高為21例,HPV31(人乳頭瘤病毒31亞型感染)為7例,HPV52(人乳頭瘤病毒52亞型感染)為5例。見表2。
3 討論
宮頸(子宮頸)為女性相關生殖系統(tǒng)重要的組織器官,直接影響女性身體健康、家庭及社會認同等[3]。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率逐年增長,且越來越年輕化。宮頸癌發(fā)病因素多樣,包括病毒感染、不良生活習慣、衛(wèi)生條件較差以及營養(yǎng)不良等,而癌前病變患者最主要原因為HPV感染[4]。伴隨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宮頸細胞學相關篩查應用的普及,宮頸癌病死率逐年降低。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病變進展為惡性腫瘤的癌變期比較長,盡早診斷及治療,對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恢復具有積極作用[5]。為此,本研究主要對86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疾病患者應用人乳頭瘤病毒診斷價值結(jié)果進行分析,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患者陽性檢出率76.74%高于對照組的18.60%,比較差異顯著存在統(tǒng)計意義;兩組患者檢出人乳頭瘤病毒41例,其中HPV16(人乳頭瘤病毒16亞型感染)占比最高為21例,HPV31(人乳頭瘤病毒31亞型感染)為7例,HPV52(人乳頭瘤病毒52亞型感染)為5例,表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宮頸癌、癌前病變具有直接相關性,人乳頭瘤病毒檢驗可用于疾病診斷,其中人乳頭瘤病毒16亞型感染在癌前病變占比最高。原因分析可能為,宮頸癌的發(fā)病可與高危HPV(人乳頭瘤病毒)具有緊密關系,人乳頭瘤病毒屬于具有種屬特異小DNA病毒,其具有宿主及高度組織的特異性,能造成黏膜增生到惡性腫瘤病變[5]。宮頸上皮的瘤樣變?yōu)閷m頸癌疾病發(fā)展前期階段,為癌病過程中的典型環(huán)節(jié),也為宮頸癌疾病預防與治療關鍵時期,且早期治愈率達90%。當患者機體出現(xiàn)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以后,其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一系列變化,進而大量炎癥因子產(chǎn)生,導致機體會表現(xiàn)為組織損傷與炎癥反應,宮頸癌疾病與機體炎癥反應密切相關,HPV(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為最主要宮頸癌危險因素。同時,通過分析本研究數(shù)據(jù)資料,可有效證實宮頸病變的嚴重程度和HPV(人乳頭瘤病毒)負荷量關系密切,其能作為臨床宮頸相關疾病檢測指標。受樣本量、時間等影響,關于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應用人乳頭瘤病毒診斷的深入價值,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疾病患者應用人乳頭瘤病毒檢驗,能有效確診疾病,對患者盡早診斷及有效治療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臨床應用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郭文漲.人乳頭瘤病毒不同亞型感染宮頸癌患者不同放射治療技術治療的效果分析[J].名醫(yī),2018,(10):9-10.
[2] 周偉.HR-HPV檢測在宮頸癌篩查診斷非典型鱗狀改變的臨床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8,24(28):169-170.
[3] 湯瑾.液基細胞聯(lián)合人乳頭瘤病毒檢查在宮頸癌高危人群中的篩檢價值[J].醫(yī)療裝備,2018,31(18):53-54.
[4] 吳曉雪.人乳頭瘤病毒HPV16整合與宮頸病變程度的觀察[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05(27):21,23.
[5] 王富偉,魏愛婷,邱翠.人乳頭瘤病毒E6/E7 mRNA與L1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產(chǎn)科臨床雜志,2018,19(05):3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