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國毅
摘 要:老年人的思想意識、社會認知關系著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家庭和睦與社會和諧。文章以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3年的截面數(shù)據(jù)為基礎,分析了老年人的社會態(tài)度與社會認知,并提出了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和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機制、宣泄機制、幫助機制和心理輔導機制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齡群體;社會態(tài)度;社會認知
老齡社會認知與參與是“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下應對老齡化社會的一項重要對策。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發(fā)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的思想狀況也會受此影響呈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征。老年人的思想意識、社會認知關系著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家庭和睦與社會和諧。老年人的精神風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狀況。因而,老年人的思想狀態(tài)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研究設計
文章使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3年的截面數(shù)據(jù),根據(jù)研究需要選取了60歲(含)以上的農業(yè)戶口、非農業(yè)戶口和城鎮(zhèn)居民戶口三類,共有1335個樣本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采用分層研究,按照社會經濟地位將老年群體分為不同組別,分別考察不同組別老年人社會認知水平與參與態(tài)度。
二、實證結果
(一)整體狀況分析
在“近10年來,獲得利益最多的群體”中,受訪者中有超過4成(40.6%)的人認為國家干部獲益最多,超過2成(21.8%)的人認為私營企業(yè)家獲益最多,超過1成(11.9%)的人認為是外商、境外投資者獲益最多。對比陸學藝[1]關于社會階層的劃分,受訪者認為獲益最多的群體屬于典型的中上層以上的群體。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老年群體對當前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的不滿。
當前中國社會面臨著窮人與富人、工人階級與白領階層、干部與群眾、管理人員與被管理人員、資方與勞方以及社會上層與下層等6個方面的矛盾與沖突。在這六個矛盾與沖突的嚴重程度判斷上,受訪老年人不具有明顯的趨勢性特征??偟膩砜词钦J知偏中性。
在窮人與富人的矛盾沖突中,39.3%的人認為比較嚴重,28.1%的人認為不太嚴重。在工人階級與白領階層的矛盾沖突中,28.7%的人認為比較嚴重,39.4%的人認為不太嚴重。在干部與群眾的沖突中,認為比較嚴重和不太嚴重的各占37.5%和35.6%,平分秋色。在管理人員與被管理人員的矛盾沖突中,41.1%的人認為不太嚴重,32.8%的人認為比較嚴重。在資方與勞方的矛盾沖突中,39%的認為比較嚴重,30.2%的人認為不太嚴重。在社會上層與下層的矛盾沖突中,認為比較嚴重和不太嚴重的相差無幾(32.54%V.S.34.3%),沒有明顯的傾向性。
(二)不同收入群體分析
對上述六個社會矛盾沖突的認知,我們從經濟收入方面進行結構分析??偟膩砜?,貧困組和中低收入組認為比較嚴重的沖突是管理人員與一般工作人員的矛盾;中等收入組認為比較嚴重的沖突是窮人與富人、工人階級與白領階層的矛盾和管理人員與一般工作人員的矛盾;中高收入組認為比較嚴重的沖突是窮人與富人、工人階級與白領階層、管理人員與一般工作人員、干部與群眾以及社會上層與下層的矛盾。具體見表3、表4。
(1)窮人與富人的矛盾沖突
除開高收入組,其余組別中近4成的受訪者都認為該矛盾沖突比較嚴重,其比例分別是:貧困組,39.62%;中低收入組,37.5%;中等收入組,40.87%;中高收入組,40.74%。同時,也有近3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太嚴重,其比例分別是:貧困組,28.88%;中低收入組,24.83%;中等收入組,26.44%;中高收入組,33.33%。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中低收入組。該組中有21%的受訪者認為窮人與富人的矛盾沖突非常嚴重。
(2)工人階級與白領階層的矛盾沖突
在該項矛盾沖突中,各個組別的受訪者認為沖突的嚴重程度偏向不太嚴重。貧困組中,39.17%的人認為不太嚴重,27.82%的人認為比較嚴重。中低收入組中,38.17%的認為不太嚴重,31.33%的人認為比較嚴重。中等收入組中,48.08%的人認為不太嚴重,27.88%的人認為比較嚴重。中高收入組中,各有40.74%的人認為比較嚴重和不太嚴重。
(3)干部與群眾的矛盾沖突
在該項沖突中,受訪者態(tài)度主要集中在比較嚴重和不太嚴重上,且選擇比例也基本均衡。貧困組中,各有37.36%和35.36%的人選擇比較嚴重和不太嚴重。中低收入組和中等收入組中,各有38.5%V.S.34.83%和38.94%V.S.37.5%的人選擇比較嚴重和不太嚴重。在中高收入組中,選擇不太嚴重的人(40.74%)略多于比較嚴重的人(33.33%)。
(4)管理人員與一般工作人員的矛盾沖突
在該項沖突中,除開高收入組別,其余組別認為不太嚴重的比例最高。其比例分別是:貧困組,41.44%;中低收入組,41.67%;中等收入組,42.79%;中高收入組,40.74%。其次,認為比較嚴重的比例緊隨其后,分別是:貧困組,32.03%;中低收入組,33.5%;中等收入組,39.9%;中高收入組,33.33%。二者差異不顯著。
(5)資方與勞方的矛盾沖突
在該沖突中,認為比較嚴重的比例略高于認為不太嚴重的比例。認為比較嚴重的比例分別是:貧困組,39%;中低收入組,38.17%;中等收入組,39.9%;中高收入組,37.04%。認為不太嚴重的比例是:貧困組,31.77%;中低收入組,27%;中等收入組,28.85%;中高收入組,37.04%。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低收入組中,有22.67%的受訪者認為矛盾沖突非常嚴重。
三、結論與思考
(一)結論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矛盾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現(xiàn)實問題。當前我國社會的矛盾沖突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社會矛盾數(shù)量大,種類齊全。傳統(tǒng)社會有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也有。后現(xiàn)代社會有的問題我們有。現(xiàn)代社會有的問題,我們也有。別的國家有的問題,我們大部分都有。別的國家少量突顯的問題,我們也有,比如說農民工問題、拖欠工資的問題、戶籍制度引發(fā)的問題、強行拆遷的問題等等。
第二,民生需求重于政治訴求。西方研究發(fā)現(xiàn),對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來說,政治訴求往往是排在第一位的。對于許多發(fā)達國家來說,環(huán)境生態(tài)的保護問題、如何維持較高的福利水平不下降、如何妥善處理好種族之間矛盾等排在第一位。而我國則與之相反?,F(xiàn)階段的社會矛盾問題主要集中在與民生直接相關的部分。如新的 “三座大山”——上不起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問題;就業(yè)難的問題;各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如“蒜你狠”、“豆你玩”等。
第三,黨群、干群之間的矛盾問題明顯。在各個矛盾對應群體中,官民之間的矛盾始終居于主要矛盾。這是區(qū)別于其他國家的顯著特點。別的國家經濟起飛的階段,一般來說,勞方和資方的矛盾最大。它是影響一個國家是否穩(wěn)定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國現(xiàn)在則是不太一樣的。
第四,個案問題容易演化成整體化矛盾。現(xiàn)階段的社會矛盾問題往往表現(xiàn)出連帶性、迅速擴張的特征,也就是個案化的問題很容易演化成整體化的社會問題。卷進群體事件的人,可能很大部分是沒有直接利益沖突的人。這種現(xiàn)象也稱為無直接利益沖突。如“萬州事件”、“甕安事件”、“池州事件”等都是個案化的問題引發(fā)的群體性事件。
(二)思考
對社會矛盾的認知,老齡群體首先認為社會發(fā)展的最大受益者是國家干部,即體制內群體。其次,對當前社會面臨的窮人與富人、工人階級與白領階級、干部與群眾、管理人員與普通工作人員、資方與勞方和社會上層與下層等6大矛盾中,老齡群體普遍認為沖突的嚴重程度是偏中性的,不具有明顯的趨勢性意見。而且,低收入群體更關注經濟利益方面的矛盾,中等收入群體更關注社會的公平正義矛盾,中高收入群體更關注社會秩序和社會組織管理方面的矛盾。
要化解這些矛盾,一是需要以“發(fā)展生產力”為中心,用發(fā)展的手段加以逐步解決。二是不能單純的依靠發(fā)展的手段來解決。很多矛盾已經到了爆發(fā)的臨界點或是接近爆發(fā)的臨界點,直面這些矛盾是當務之急。這要求我們要建立起完善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機制、宣泄機制、幫助機制和心理輔導機制,多管齊下,在政府、市場與社會組織之間構建一個多層次的矩陣防控體系。
參考文獻
[1]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2] 姜勇.淺析我國農村老年人的政治參與[J].法制與社會,2009(13):276-277.
作者簡介:賴國毅(1978- ),男,漢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老齡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