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茜
摘 要:正如列奧·施特勞斯所言,“通過傾聽智慧長者的演講,查閱出色史學家的作品,以及通過公共事務的處理,豐富的旅行游歷,有才能的人可以從中獲得他們所需的政治知識和政治理解。”在研究政治哲學的經(jīng)典文本和現(xiàn)代社會治理實踐的參與中,我們需要突破事實和價值觀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不能再是非此即彼,從而實現(xiàn)對整個生活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關鍵詞:政治哲學;研究;社會治理
對于政治哲學來說,社會治理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以政治哲學的視角探究社會治理方法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方法也有許多種,文章將探究如何通過政治哲學的研究方法來對社會治理,經(jīng)筆者考慮整合之后,分為了以下幾點。
一、將兩者互相結合的方法
古往今來的那些政治哲學文本能為社會治理研究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機和智慧。我們所面臨的政治哲學文本不是舊歷史的記載體,而是人類經(jīng)驗從日?,嵤轮械摹靶味稀北磉_[1]。它更是一種思想形式,可以穿透時空的形式,代表著實踐智慧的傳承。西方政治哲學的思想巨人,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霍布斯,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他們通過書寫的方式訴說著人類公共生活的永恒主題。經(jīng)典古籍代表了薪火相傳的文化傳統(tǒng),代表了人們實現(xiàn)自己身份的政治智慧的自然延續(xù)。閱讀這些文本是為了感受人類世代的延續(xù),即實現(xiàn)與早期世代偉人的對話和思想共鳴。這是一種啟迪,更是一種引導。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政治哲學文本的閱讀和理解本身就是實踐智慧的延續(xù),并且我們可以實現(xiàn)接觸,感受,體驗和衡量當前時代最真實社會問題的思想源泉?,F(xiàn)實是基于對現(xiàn)實問題意識的規(guī)劃反映,而不是對目前世界的重寫和模仿,是對生命意識的重新解釋。它反映了人類文化延續(xù)中的一些固有的價值。正如列奧·施特勞斯所言,“通過傾聽智慧長者的演講,查閱出色史學家的作品,以及通過公共事務的處理,豐富的旅行游歷,有才能的人可以從中獲得他們所需的政治知識和政治理解?!痹谘芯空握軐W的經(jīng)典文本和現(xiàn)代社會治理實踐的參與中,我們需要突破事實和價值觀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不能再是非此即彼,從而實現(xiàn)對整個生活世界的理解和把握。
二、研究人類政治實踐的歷史演變方法及社會治理的內在邏輯
一方面,社會治理是人類政治實踐歷史延續(xù)的重要形式,反映了政治文化傳統(tǒ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社會治理是獨特時代背景下人的自我調適和自我完善的獨特表現(xiàn),它有其自身固有的規(guī)律性,符合時代特征。從本質上講,尊重人類政治實踐的歷史遺產(chǎn)和尊重社會治理本身的內在邏輯本質上是統(tǒng)一的。從更深層次來看,社會治理的實踐發(fā)展需要提升到政治哲學的水平,以實現(xiàn)從自發(fā)盲目反應到自律的理性意識。與此同時,以問題意識為指導的當代政治哲學理論本身也處于邏輯發(fā)展的過程中,沒有必要將社會治理這一人類政治實踐的重要形式納入其理論視角[2]。所以說,研究人類政治實踐的歷史演變方法和社會治理其內在的邏輯十分有必要,也十分重要,值得我們更深的探究。
三、內涵平等交換的哲學詮釋學視界融合的研究方法
社會治理中所包含的民主協(xié)商精神賦予了語言的構成作用,并且代表了一種“暴力”或“非暴力”的話語政治形式[3]。按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的理解來說,“我們始終考慮與非文字符號相關的科學見解。我們的使命是通過科學將我們能夠使用的物體世界重新連接到我們的生命。這種基本情況既不是武斷的,也不是我們所掌控的,而只是要求我們尊重”。所以說,哲學解釋學打破語言的工具意義,并將人類存在與語言對于整個世界的作用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社會和政治領域則反映為取代暴力控制的話語政治形式。社會治理是一種想要去除暴力的政治形式。也是參與者之間的平等溝通和政治本體論的整合。傳統(tǒng)的主客不一的哲學認識論思想很容易引起抑制甚至是相反的態(tài)勢。反映于政治實踐領域則是一種單純的單向統(tǒng)治模式,哲學解釋學視界的融合方法表達了所有參與者在這種背景下作為共同體的生活日常。在這樣的背景下,每個人都不會感到不適,反而還獲得不曾獲得的滿足感。并于公共問題的咨詢中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也就是社會治理的目標和理想結果。
四、多角度和多學科交叉的定性研究方法。
不可預知因素時時刻刻影響和困擾著社會治理,也因此社會治理極其復雜,其需要一種復雜思維模式,即能夠將知識整合到各種學科中,如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并超越純粹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顯示了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4]。這種研究具有強烈的觀點主義的反思特征。文本分析,話語分析,普通人類方法論,日常敘事研究,文化相對視角和生根世界理論都充分體現(xiàn)在其中。這符合社會快速轉型中快速變化的社會形勢的多樣化特征。觀點的變化,情況的適應以及思想的調整可以確保社會治理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充分的緊張。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世界不再是冷酷而僵硬的土地,而是一個充滿體溫和溫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治理要求我們從多個角度認識和認識這個日益豐富多樣的世界,并為這個世界的建設出一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從4個方面分析了如何以政治哲學研究方法探析社會治理,并將筆者與他人經(jīng)驗想法想結合,整合出了這一篇文章。由于筆者能力有限,其中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只求能起拋磚引玉之用,為相關研究盡到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陳凡,杜秀娟.論馬克思資本論中的生態(tài)觀[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8(02).
[2] 朱炳元.關于資本論中的生態(tài)思想[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01).
[3] 郭峰.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J].文教資料,2011(23).
[4] 范敏.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生態(tài)內涵及其現(xiàn)實意義[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