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達拉
【摘 要】物理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在學生的求學生涯當中一直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故有“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不過,隨著新課改的落地執(zhí)行,中學物理教學的方式、方法、理念也受到強有力的沖擊,傳統(tǒng)教學觀念所衍生出的問題逐步浮出水面。因此,本文將針對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采取的應對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45-01
物理知識與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它所揭示的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理論也成為學生由感性思維過渡到理性思維的階梯。因此,學好物理不但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更重要的一點來自于物理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策略。
一、中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1.創(chuàng)新意識淡薄,教學觀念守舊。
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依然走老路子、沿用老法子,大篇幅的講授深奧的理論知識,對于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公式,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沒有一條供學生選擇的捷徑,久而久之,對于物理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來說,就逐漸的對物理學科失去學習興趣。加之物理學實驗環(huán)節(jié)較多,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但是物理教師卻將大部分時間分配給理論講授,留給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學生對物理學知識的掌控程度也浮于表面。
2.課堂主體角色錯位,學生主觀能動性受限。
物理學科能夠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但是在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部分物理教師完全掌控了實驗過程,從實驗準備、實驗演示到實驗講解,形成了教師一肩挑的教學局面。整個實驗階段,沒有學生的親身參與和實踐,這就桎梏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主動性受到限制,對深入探討物理學科知識毫無裨益[1]。
3.授課難易程度失衡,過于注重學習成果。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針對學生群體的趨向不同,把關注焦點大多集中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而忽略了中游學生與后進生的感受,對于簡單的知識點一筆帶過或者直接跳過,對復雜的知識點又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講解,這就使一些后進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云,慢慢對物理學科產(chǎn)生的厭煩情緒。而在物理教師的帶動和影響下,一些學生把精力全部放在應付考試方面,不重視平時的日積月累,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現(xiàn)象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
二、針對教學現(xiàn)狀采取的應對策略
1.激發(fā)學生興趣,列舉趣味實例。
中學物理知識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一些重點、難點知識內容的銜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每一個單元知識點都起到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為了吸引每一個學生的注意力,不遺漏任何一個教學知識點,物理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在針對一些引申問題、難點知識、重點定律時,借助與該知識相關聯(lián)的趣味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到理想教學效果。比如在講到牛頓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時,教師可以圍繞這一定律,事先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有趣現(xiàn)象,使學生養(yǎng)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抓住本質探真理的良好學習習慣,像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跑步鍛煉時,如果速度過快,當?shù)竭_終點時,不可能馬上停下來,借助于慣性作用,身體依然會前行一段距離。有的學生在平常乘坐公交汽車時,當汽車緊急制動時,學生的身體會不由自主的向前傾斜,這也是由于汽車剎車瞬間產(chǎn)生慣性作用。因為這些趣味內容都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學生易于理解,也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引述完這些趣味內容后,再循序漸進的講述后續(xù)教材內容,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2.設計課堂內外小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為了打破枯燥的物理教學格局,物理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教學著眼點,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集實用、生動、有趣于一身的課內外小活動或者小游戲,以班級作為一個活動單元,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實現(xiàn)以活動促教學、以游戲長知識的教學目的。在講到圓周運動線速度的相關公式時,由于公式的得出過程較為復雜,教師在講授時盡量先不要直接引入公式,應設計一個與線速度相關的課外活動。比如扔口袋小游戲,教師將班級學生統(tǒng)一帶領到操場上面,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然后教師指定一名學生作為拋口袋的第一人,該學生勻速拋出口袋,圓圈另一側的某一位學生負責接口袋,接下來再重復第一位拋出口袋的同學所作的動作,依次進行游戲,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口袋與接口袋的學生之間的空中連線是口袋在該時刻的切線方向時,該學生才能接到口袋,而這個方向就是口袋在該時刻的線速度方向。教師將簡單的小游戲逐步轉換為與物理學科相關的知識點,這樣有助于學生快速接受物理定律、公式,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基礎[2]。
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關注生活物理知識。
知識源自生活,尤其是物理學科,與生活的親密度更高,像物理中的聲、電、光波、運動、力學等基本原理,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體現(xiàn),就好比一個蘋果落在牛頓頭上,既而得出了重力定律一樣?;诖?,物理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時,應緊緊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對一些生澀難懂的理論進行講解,在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也引入一些趣味的生活化元素,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講到聲音頻率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如果有條件的學??梢越柚谏顚嵨镞M行一起生活化的實驗活動,教師事先準備一個無用的名片卡和一輛小型自行車,將自行車支撐起來,一只手轉動自行車腳踏板,另一只手將卡片伸到自行車轉動的輻條當中,這時可以聽見“滋滋”的聲音,如果轉速加快,聲音的聲調就會變高,當轉速達到極限值是,卡片就會“尖叫”起來。通過這個生活小實驗,可以得出如下原理:振動的物體在一秒內完成全振動的次數(shù)稱之為頻率,自行車輻條與卡片之間的接觸,所產(chǎn)生的頻率恰恰在27赫茲與4000赫茲之間,因為包含的頻率范圍較廣,因此也能發(fā)出不同效果的聲音。這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同時也提升了教學效率。
結束語
解決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關鍵在于教學觀念的轉變,物理教師應始終秉持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輔助學生培養(yǎng)卓越的學習能力、夯實物理知識根基、提升物理學科成績,彰顯物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志梅.中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探析[J].才智,2019(12):141.
[2]翟建森.物理概念教學中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散文百家(下),20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