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榮
摘 要: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能讓課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煥發(fā)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文章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出發(fā),提出落實教學的規(guī)范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等策略,以期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隨著新一輪小學基礎教育課程的加深和發(fā)展,新的教學方法、教育理念和教學風格逐漸滲透到每一個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中,讓當前的小學數學教育領域呈現(xiàn)出了新氣象。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經歷使筆者深刻體會到:小學數學教學有自身的特點與規(guī)律,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時刻在教學的過程中追求嚴謹、和諧、善變的數學課堂。那么教師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落實教學的規(guī)范要求
在推進新課程實驗的過程中,很多教學要求與規(guī)范發(fā)生細微的變化,教師要對教材文本反復閱讀,不但要參考《數學教師教學用書》,還要閱讀教材解讀材料以及相關的研究文章,盡量使自己的教學符合新課程的規(guī)范要求。比如分數四則計算結果,舊教材要求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新課程教材上的例題沒有這個要求,不少教師就沒有要求學生這樣做。事實上在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時,必須要求學生把計算結果是假分數的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又如分數的書寫,舊教材在教學參考書中有提出書寫順序的要求,而新教材以及新的《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中都沒有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一直都按照舊教材“先寫分數線,再寫分母,最后寫分子”要求學生進行規(guī)范的書寫。直到最近看到某雜志上的一篇討論文章,認為“像上面的書寫要求,只是首選,不是唯一”,因為從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上看,就應該“先寫分子,再寫分數線,最后寫分母”比較順從。筆者才發(fā)現(xiàn)要求學生按照舊教材教參中的書寫順序書寫分數,是不嚴謹的教學規(guī)范要求,教師應該提高教學的規(guī)范性、嚴謹性。
小學數學教材的絕大多數知識對于教師來說,理解不存在問題,但是教材編寫者考慮到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有些沒有明確寫出知識點,而是以例題或問題解決來代替,有些沒有寫出知識的產生背景與去向,留給一線教師較大的處理空間。針對這些問題,如果教師備課不認真,就會導致教學工作不嚴謹,以致出錯。像“a”(a是不為0的自然數)這樣的分數,教材中沒有明確說明它是真分數、假分數或帶分數,不少教師都認為這樣的分數是假分數,理由是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其實,按照分數的意義來衡量,它不是分數,更不是假分數,它是整數,是寫成假分數形式來表示的整數。教師在閱讀時,如果不認真深入地思考,同樣會把教材中值得商榷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數學教材是教材編寫者根據課程理念進行創(chuàng)編的,首先是尊重,其次是不把它當成金科玉律,對于不嚴謹之處,教師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要盡量避免把錯誤的數學知識傳遞給學生。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會使教學活動達成一種默契,形成一種學生樂學的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筆者每接一個班,第一節(jié)課都上x+1=“1”(加數x表示該班人數,加數1表示老師,“1”表示一流的學習成績)的數學課,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信心、集體觀念、學習習慣的教育,特別是學習習慣方面。筆者寫出條文,在開始的幾周,反復要求學生,以致形成習慣。如要求學生上課做到三點:一是保持一個人發(fā)言(討論等特殊情況除外);二是回答問題或想發(fā)言時,要先舉手;三是不能打斷別人的發(fā)言。關于作業(yè)方面的習慣有:能口算的不用筆算、畫幾何圖形使用數學工具、用最簡便的方法解題、做錯的題目及時訂正等。數學課下課后,筆者很少立即走出教室,而是抓住時機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數學學習上的困難。教師融入學生群體當中,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數學課堂更高效。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筆者認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交織著三條線索:第一條是知識線,就是指客觀存在的數學知識的本身,主要通過教材文本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第二條是認知線,指學生的認識活動,在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外顯的交替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第三條是情感線,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表現(xiàn)為參與程度和心理體驗。只有這三條線和諧交融,才能產生高效、優(yōu)質的數學教學。
在教學組織過程中,筆者常常讓學生走上講臺參與講解、板書和提問,并讓學生將列出的解題算式,或歸納出的數學模型,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讓學生通過合作、做游戲等形式,把數學學習的過程動態(tài)化,從而使抽象的數學生動化。運用多種教學形式組織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增加數學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筆者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課,讓全班學生排成一個長方形的隊列,每人大約站位1米,要求學生求出全班隊伍的長度,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教學效果好。
小學的知識相對簡單,而小學的教育教學藝術并不簡單,尤其在教學方法方面。在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運用故意出錯、變換角色等方法,讓課堂充滿懸念,使學生感到數學課堂的趣味。如在上“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三角形的底與對應的高”,筆者故意不出示三角形的任何條件,然后讓學生計算三角形的面積。當學生回答不能計算時,筆者再出示三角形其中一條邊的長度,最后出示對應的底和高的長度。這種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的教學方法,既簡單又有趣,學生學得很投入。再如在引導學生明確“為什么計算一般三角形的面積不能用鄰邊相乘時”,筆者結合課件演示幾組鄰邊長度一樣、形狀不同、面積不同的三角形,再出示一個已知兩條直角邊(鄰邊)的長度的直角三角形,要求學生計算面積。學生用兩條直角邊(鄰邊)的長度相乘的積除以2計算出面積。筆者馬上問學生:“為什么剛才得出的正確結論又錯了?”學生在辨析中能夠加深理解,讓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方法,領會到位,使數學課堂充滿趣味。
四、結語
嚴謹、和諧、善變的數學課堂對小學的教育方式與教師教學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是個復雜而且漫長的過程。要完成傳統(tǒng)教育方式像現(xiàn)代化教育方式的轉變需要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并且對此進行更加充分和全面的研究,使得數學課堂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李艷.關注課堂提問中的盲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2). [2]胡炳生.課堂提問的教育價值[J].數學通報,2001(12).
[3]孫保華.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有效追問[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09(12).
[4]李春艷.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04).
[5]陳惠芳.小學數學課堂理答行為的現(xiàn)狀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