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理
文章基于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分為電子問卷和紙質(zhì)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電子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通過微信、QQ 群等公共平臺發(fā)放問卷鏈接,要求本校學生進行填寫。紙質(zhì)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利用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對本校400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均采用當面發(fā)放、當面回收的形式。兩種問卷共回收489 份,其中有效問卷456份,男生218人,女生238 人,有效回收率93.25%。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情況見表1。
表1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表
運動App對學生的鍛煉情況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運動App的作用所在。
夢想教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對現(xiàn)實的體育鍛煉狀況進行另外一種思考的教育方式。很多教師在進行教育時,可能都會激勵學生展望未來,而落實到中學生籃球7到9年級體育鍛煉成績提升的教育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希望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外在因素來激發(fā)中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夢想?;@球鍛煉是一種需要吃苦耐勞的訓練活動,對于中學生來說,即使是高年級的中學生,由于其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幼稚性,在進行基本功訓練和日常訓練時,也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逆反心理。由此,筆者做了如下統(tǒng)計(表2),探查學生運動類App使用情況,借此分析這些運動App的功能效用。
表2 運動App使用情況統(tǒng)計表
從表2 可知,沒有使用過運動類App 的人數(shù)達到了27.85%,用過感覺很好或還可以的人數(shù)占67.10%,而用過感覺不好的人數(shù)僅占5.04%。這5.04%的學生認為感覺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運動類App 顯示運動公里數(shù)和消耗熱量不是很準確。從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沒有使用過運動類App 的人數(shù)超過了總人數(shù)的四分之一。在回收問卷過程中對沒有使用過運動類App 的學生進行了詢問:一部分學生認為在不使用運動類App的情況下也可以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也有一部分學生則因當前學習壓力過大和體育鍛煉意識淡薄而沒有使用。對于經(jīng)常參加鍛煉者,我們要多給予鼓勵,而對因學習壓力過大或體育鍛煉意識淡薄而不進行鍛煉者,首先應增強他們體育鍛煉的意識,讓他們對體育鍛煉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講解鍛煉對身體的重要性以及強健的體魄在未來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最后引領他們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簡單地說,可以采用App 輔助鍛煉的方式,以一種振奮人心的籃球體育鍛煉來激勵中學生,尤其是對籃球有本能熱愛的中學生,使其能夠了解到體育競技和體育競賽與夢想之間的相關性。體育競技的發(fā)展,讓中學生徹底走出了個人狹隘的訓練觀念,而希望能夠通過一種網(wǎng)絡資源輔助鍛煉,激勵一種以團隊協(xié)作為核心、結合多種規(guī)則進行體育鍛煉的熱情。采用這種探索性、視覺性的輔助方式來配合體育訓練,是為了能夠達到某種訓練目的,能夠快速地提升體育鍛煉成績。為了提升體育訓練水平,有時就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和夢想的感召力。將夢想激勵教育落實到中學生籃球教育和體育教育過程中,落實第一名的理念和觀念,讓孩子們了解冠軍的重要意義,增強集體榮譽感,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鼓勵式教育,指的是在中學生籃球高年級段體育鍛煉訓練過程中,盡量營造寬松、和諧、愉快的教育氛圍,以一種賞識教育的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App 主要借助鼓勵教育模式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影響與引導,由于籃球體育鍛煉本身需要吃苦,很多中學生可能難以堅持,這時教師可以借助運動App 引導模式來鼓勵中學生,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強心,使他們以一種自強進取的態(tài)度去完成籃球訓練和學習任務。采用鼓勵式教學是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的,容易被中學生接受。在具體實施鼓勵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的訓練計劃,營造一種融洽的師生教育氛圍。鼓勵是一劑良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對待籃球體育鍛煉訓練的中學生團隊,去欣賞和鼓勵他們,了解中學生稚嫩的身體在籃球訓練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擾和難題,誠心誠意地對待孩子們,以更多鼓勵性的語言,從事實出發(fā),以恰到好處的方式去滋潤中學生的心田,師生關系日益融洽之后,就可以形成暢所欲言的良好學習氛圍,鼓勵式教學就更能夠落到實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平常的籃球訓練過程中,必須要有獨特的眼光挖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因為不同的中學生在籃球訓練過程中,其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點可能是不同的,平凡的日常訓練和枯燥的學習過程,也能夠體現(xiàn)出孩子的細微進步,作為敏銳的中學體育教師,必須要能夠及時捕捉到學生的進步,并且給予表揚和獎勵。
鼓勵是結合激情和感染力的,多給學生以掌聲鼓勵,使學生在籃球鍛煉和訓練過程中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這樣才能夠凝聚整個團隊的力量,使大家向著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拼搏。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來自老師和其他同學的鼓勵,這種鼓勵會轉化為飽滿的熱情和源源不斷的動力,使學生時刻督促自己訓練,進而提升體育鍛煉成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情是最好的鼓勵,努力進取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學生的激情往往來源于老師的激情,因此,在中學體育運動和籃球體育鍛煉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活力四射的生命力來感召學生,從而組成一支充滿激情的籃球團隊,使大家以激情的狀態(tài)、積極的心態(tài)投入訓練,以此保證中學生高年級段籃球體育鍛煉成績的提升。
提升中學生籃球體育鍛煉成績,除了從內(nèi)因上提升中學生的凝聚力和積極性外,基礎性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學生籃球體育鍛煉訓練過程中,要進行多類別的基礎訓練。就以“去動”“小米運動”“變啦”等運動App 為例,針對籃球鍛煉,設計其訓練內(nèi)容分別為:球性練習、腳步移動、接傳球技術、運球技術、投籃技術、突破技術、防守技術、搶斷封蓋技術、搶籃板技術等。對于中學生籃球體育鍛煉來說,搶籃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需要從基礎訓練和基本功方面入手,不斷加強步法、接傳球、運球、投籃等方面的練習,使其動作盡可能嫻熟、到位、規(guī)范,而且在平時也應該非常注重基本功和體能訓練,讓學生進行勻速跑訓練、階段性運球訓練、移動拋物訓練、腳步移動、放松跑訓練、緊急制動和急停訓練、側身跑和變向跑訓練、各種起跳和步法訓練,并要注重培養(yǎng)傳球時的默契度和集體榮譽感等。筆者在籃球教學中,利用運動App 播放標準示范視頻,在一定范圍內(nèi)安排好學生訓練時間,不能讓學生身體過于疲乏,考慮到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應該讓訓練內(nèi)容快速有效,運動技巧的提升不能夠浪費體育鍛煉訓練的時間。培養(yǎng)內(nèi)容切實可行,訓練內(nèi)容有效落實,教師可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和視頻內(nèi)容,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將籃球基本知識和規(guī)則有效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熟記于心。在激發(fā)中學生籃球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盡可能使其動作和運球投籃方法專業(yè)化,利用運動App 播放相關比賽視頻,參考一系列著名籃球賽事和著名球員的經(jīng)驗,讓熱愛籃球的內(nèi)心插上想象的翅膀。
依據(jù)運動App推動中學生籃球隊伍體育訓練,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在體育鍛煉實踐過程中心理素質(zhì)和應對能力的訓練。定期開展友誼賽和校際體育鍛煉對抗賽等,是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和籃球興趣的重要途徑,也是從實踐角度考察學生隊員速度、靈敏度、耐力、協(xié)調(diào)性等身體因素以及訓練結果的重要方式。同時只有經(jīng)歷多次體育鍛煉,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真正興趣,同時提升其心理素質(zhì)和體育鍛煉耐受力,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可以選擇7到9年級成熟的體育鍛煉選手,選擇2到3支籃球隊伍,階段性地進行對抗體育鍛煉。學生首先需要熟悉籃球的規(guī)則和籃球的理論知識,了解基本技法和配合戰(zhàn)術,能夠運用基本的技術合理地運球傳球和投籃,掌握基本的攻防姿勢和簡單的攻防戰(zhàn)術。在體育鍛煉之后,體育教師應進行細致的講解,配合App 視頻教學和視頻記錄進行講解,學生們可以非常積極地參與各種練習,而且在自主學習和練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得知識與技能分享的快樂。實踐體育鍛煉比較容易培養(yǎng)籃球運動員和諧相處、相互配合的團隊意識,而且通過實踐體育鍛煉教師也可以發(fā)現(xiàn)平常訓練中的一些漏洞和問題,從而從攻防戰(zhàn)術、集體榮譽感、投籃技術和基本步法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改進。借助App 定期開展實踐體育鍛煉,開展學校內(nèi)部的或者校級之間的體育比賽,是對中學生籃球體育鍛煉訓練的一種檢閱,也是對各種基本練習循序漸進開展效果的檢驗。不同的對抗練習和基本步法練習穿插進行,通過步驟的交錯可以提升中學生體育鍛煉成績,提升其體育核心素養(yǎng),堅定其體育鍛煉必勝的決心和信心,進而加強學生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力度。
學生是否喜歡使用運動App 輔助體育鍛煉:喜歡75%,不喜歡4%,一般16%,不感興趣5%。由此可見,對于運動App 輔助鍛煉,大多數(shù)學生是持喜愛態(tài)度的?;@球運動本身就是以手部活動和上肢力量為主體的身體對抗性練習,這種身體對抗性練習是以基本步法為基礎的,同時強調(diào)的是對抗心理和對抗技巧。在進行中學生高年級段籃球體育鍛煉訓練和體育鍛煉實踐時,教師一定要注意檢驗中學生身體對抗練習的實際效果,比如初期以基本步法的移動、原地運球、原地胸前投籃以及身體素質(zhì)的提升為目的,具體的球性練習和原地運球練習以及雙人傳球上籃等,都需要在訓練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提升。技巧的訓練需要循序漸進,學生的實際學習也要有一個過程,逐漸加強對于基本步法的訓練,同時加入球性練習以及行進間運球。單手肩上投籃這種投籃方式,對于某些中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難度,但是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高難度頭球和單手上籃的基本步法,了解其實際效果,加強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進行組合傳球。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以此鼓勵和激勵自己,爭取更大的進步。
從以上相關研究可以看出,運動App對籃球鍛煉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運動App能輔助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幫助他們熟悉一些基礎知識和練習模式,并且可以引導他們學習體育明星的相關事跡,從而激勵自身,樹立夢想,不斷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使自身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發(fā)展。